APP下载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现状分析

2020-10-12符凯玲

现代企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试点区第三产业营业税

符凯玲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在这一经济体制的支持之下,我国经济实现迅猛发展,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在全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现在我国经济也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升级,所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行财政制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正是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率先以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为试点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财务改革工作,从相关数据中了解到现在涉及到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通过进行营业税到增值税的税改,使得我国的税收制度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行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财政领域中,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营业税进行征税,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值稅在诸多的种类的税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增值税也被称为我国的第一大税,但是营业税却与之不同,是地方第一大税,一直以来二者都分开并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其中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生产、销售积极性,所以要为了提升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也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势在必行。第二,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营业额与增值税二者之间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营业额是以企业的销售额或者是营业额为计税的依据,而且不存在抵扣的情况,正是这一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对企业造成重复征税,营业税对于中间环节较多的企业而言,每一个环节都要征收营业税,从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资本积累,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的难度也将不断增加。第三,增值税虽然是我国第一大税,但是它的抵扣链条相对而言并不完整。从理论上来讲,增值税是建立在普遍征收的基础之上,并且征收和抵扣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税收链条,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维持税收收入。但是在现实的税收中却并非如此,现行的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是比较狭小的,因为第三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是征收营业税的,这就导致增值税的征收被打断,导致“增值”名不副实。第四,增值税征收领域相对较窄,将服务产业排除在外。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其中的中间环节是较多,而且还主要征收营业税,这就导致在出口的过程中无法像征收增值税那样进行出口退税,所以导致第三产业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有所欠缺,不利于我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发展

我国从2012年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从试点工作向着普遍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促进了我国财务向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1.降低了企业税务负担。从2012年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推广工作,到现在已经进行了8年的时间,已经从试点变为全面执行,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这些年的时间中,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降低了企业税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一共有112万家试点企业在借助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减负550亿元,效益十分明显。在深度剖析的过程中发现,有95%的企业在实现“营改增”的财政变化后实现了减负或者是税收去变化,有5%的企业出现了企业税负增加的状况。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所有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个体工商户而言都实现了减税,减税的幅度达到40%,实现了大多数企业的税负。

2.实现了避免重复征税的负担。在实行营业税的时候企业面临着重复征税的问题,这对于企业而言,不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实行了“营改增”后,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有较大的改变,纳税人不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纳税,只需要将自己参与的环节纳税,这样就可以将产品和服务全部纳入到增值税的范畴中来,不再对服务行业增收营业税,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征税,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加快了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步伐。在进行“营改增”之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十分狭窄的,只是涵盖了简单的交通运输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但是在实现“营改增”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得到极大范围地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行业和服务行业,而是向着完整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力的提升,在国际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从以上三点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在进行了“营改增”后, 对于我国的财政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纳税企业和纳税人而言也降低了税负,无论是对于国家财政还是对于纳税企业或者是纳税人而言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最初实行“营改增”的政策,更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使得我国的财政发展收到了较大的改观,也使得我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实力,但是“营改增”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随着该政策从试点化向着普遍化方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我国的税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最初“营改增”的初心也相违背,所以在本节,深度剖析“营改增”后存在的问题。

1.试点地区与其他地区行业存在不公平竞争。刚开始的时候“营改增”是在试点地区进行推广的,从最初的上海,虽然现在扩大了10个省市,但是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所以有三分之二的省市并没有进行“营改增”,这就造成同一行业因为所处的省份不同,就会面对不同的待遇,有的企业缴纳增值税有的企业则缴纳营业税,这就导致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着不共赢的待遇。比如:处于试点地区的企业缴纳增值税,有较为明显的减税,而有的企业处于非试点区,需要缴纳营业税,所以存在重复交税的情况,不仅不能减税还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使得处于非试点区的企业面临的压力是要比试点区的企业大得多,所以两地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部分企业存在税负升高的情况。从“营改增”的发展中可以了解到,有95%的企业税负降低或者不变,但是也有5%的企业存在税负升高的情况,虽然只是极少部分,但是对于国家经济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存在极大的影响的,在对企业存在税负升高的问题进行全方面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一,行业的特点导致了在“营改增”后出现税负增长是行业结构特点导致的。比如:交通运输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进行营改增之前,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少,所以缴纳的营业税也较少,但是在税改之后稅率提升,虽然能进行抵扣但是抵扣的项目所占比例是较低的,从而导致交通运输行业的税负升高,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该行业活力和竞争实力都下降。其二,增值税发票抵扣出现问题,导致了税负增长。因为营改增是从试点开始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试点区的一些企业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所以也没有注意到增值税的相关抵扣内容,就导致这些企业的税负亿没有降低反而呈现上涨的趋势。除此之外还有,小规模的纳税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使得与之相关的企业不能进行增值税的抵扣,导致税负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实行“营改增”之后,虽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极小一部分企业而言也却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于我国财政和企业的发展都有不利之处,所以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根源,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

四、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对“营改增”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促进我国税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1.推动“营改增”政策全面开展。因为“营改增”这一税收政策是从试点开始进行的,导致了非试点区和试点区的相同企业的税率出现了差别,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存在不公平竞争。面对这一状况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试点工作,推动“营改增”这一税务政策全面开展。虽然在2013年8月开始“营改增”的试点工作已经向着更大范围扩大,将交通运输业还有一部分服务行业纳入到营改增的范围之内。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要进一步扩大营改范围,比如:将铁路运输业、邮电行业等行业纳入到“营改增”的范围之内,不但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而且对于抵扣不足造成的问题也会在该税收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好解决。

2.对于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相关补贴。在进行“营改增”的过程中收到企业结构特征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到位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有5%的企业存在税负增加的情况,为了激发企业的活力,就应该确保企业相关税收降低,所以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是采用其他的税负方式进行抵扣,降低企业的税负。除此之外,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对内进行税收改革,比如:在进行合作伙伴选择的时候要选择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能对企业的税负进行相关的抵扣。

综上所述,“营改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税务改革,随着“营改增”工作由试点向着全面推广,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全面推行“营改增”的阻碍,所以要对其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该政策对于广大企业的影响,分析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并积极地探寻相关解决方案,进一步健全税收体系,也使得我国企业能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试点区第三产业营业税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拱墅试点区现场会掠影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拱墅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现况调查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