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我国脱贫工作的几个建议

2020-10-12徐长玉

民主 2020年7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宏观小康

徐长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笔者通过调研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脱贫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坚持以脱贫为底线,以致富为重点,全面推进脱贫致富工作迈上新台阶。虽然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管是西部还是东部,摆脱绝对贫困都只是涉及极少数人的事情,但作为一个文明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绝对贫困的存在,而必须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底线。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脱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至于致富,则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必须处理好脱贫工作与致富工作的关系,本着“脱贫不等于致富”和“要脱贫、更要致富”的原则,坚持以致富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脱贫致富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二,坚持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济贫工作。脱贫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但也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一是切实加强低保工作,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做好医疗保险工作,适度扩大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实行大病救助制度城乡全覆盖;三是逐步建立农民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四是建立农民工失业救助制度;五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残疾救助等福利制度;六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济贫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济贫的积极性。

第三,坚持以微观脱贫与宏观脱贫相结合,发挥党和政府的宏观优势,依靠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施策,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个市场问题,又是个政府问题;既是个微观问题,又是个宏观问题。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扶贫工作中要变无偿扶贫为有偿扶贫,防止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微观脱贫与宏观脱贫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个人和市场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决定性作用外,更加强调通过顶层设计、整体施策,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公平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和政府在缓解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中的作用。

第四,增强对脱贫工作艰巨性的认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脱贫工作的艰巨性,不仅是由于致贫原因的复杂性和脱贫对象的特殊性造成的,而且是由于经济增长通常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周期性波动的性质。与此相联系,“贫困—脱贫—再贫困”这一“返贫”现象的出现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诚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经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所告诫的那样:“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警惕部分地区在脱贫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不切实际地“率先脱贫”,特别是对少数已经宣布实现了“整体脱贫”的地区,不仅要尽快开展一次“回头看”行动,防止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现象的发生,而且要特别杜绝麻痹思想和松懈思想抬头,从而在脱贫措施上提前“鸣金收兵”,甚至“自废武功”。

第五,切实转变扶贫方式,改进扶贫工作。一是既要强调扶贫工作人人有责,又要明确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工协作,避免“全民动员”式的一哄而上;二是既要突出党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又要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切实做到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三是要進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更加重视扶贫对象的精准性,避免“不该扶的却扶了”的现象发生。

脱贫致富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实现之前,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兼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包括经济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会小康、生态小康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宏观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宏观与政策
宏观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宏观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