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

2020-10-12民进中央

民主 2020年7期
关键词:低分学业乡镇

民进中央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密集出台了支持政策,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落后的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因贫辍学”现象虽基本消除,但是农村初中学生低分比例高,厌学现象愈加突出。

通过对某西部省份3县9个乡镇的调研发现,低分厌学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及以下学校。9所乡镇中学2018年参加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平均低分率(即卷面总分的30%以下)为31.90%,平均及格率仅15.40%,个别乡镇中学低分率占比超过40%,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低分率甚至高达60%~70%。这类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不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突出,经常迟到、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沉迷手机和网络,甚至有偷盗等不良行为。

这种低分厌学问题,除去自身和家庭因素外,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较低直接相关。从小学阶段即有所反映:A县A小学2018年全县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中低分率高达48.80%。社会各个方面,甚至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都认为农村教育是落后、低水平、不经济、无希望的。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但转岗、退出机制不畅;一些教师责任意识淡漠、得过且过,不愿意当班主任,不家访,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懂都照本宣科,不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不批改。

为此,建议:

一、加大力度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质量

要树立鲜明的教育质量导向,旗帜鲜明抓质量,旗帜鲜明抓合格率。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生低分、厌学问题,将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及基本学业达标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教育职责、发挥合力。学生学业成绩合格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将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达标率作为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增值教育评价体系,以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进步的情况来考核地方政府和学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迫使地方政府提高教育质量。

要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成功、快乐体验。创新校本课程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将学校所在社区及县域的自然风貌、优秀传统文化、风俗礼仪纳入教育教学内容。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教学,鼓励学校开设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劳动课程。支持、引导、动员,地方农业生产能人、创新创业模范、民间艺人、乡贤等走进校园。

二、建设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

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优秀教育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着重为农村学校培养配备优秀校长,加強学校管理;采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强化师德师风,把学生及格率、进步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教师家访、为学困生无偿辅导等基本职责。

三、重组“无效学校”,退出不合格教师

通过督导评估,关闭重组教育质量极其低下、学生大面积不及格甚至低分的“无效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对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年龄偏大或长期患病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退养制度,或者退出教学一线,转岗从事后勤和教辅工作,补充年轻、紧缺学科、优秀教师。

四、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寄宿服务和教育干预(帮扶)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宿舍、后勤人员等配套建设,提高生均经费标准,为单亲、离异、残疾、服刑、吸毒等家庭儿童,或留守儿童、孤儿等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寄宿。借鉴国际经验,组织实施针对处境不利家庭孩子的专项教育干预计划,通过阅读、心理健康、学业辅导等教育干预消除家庭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低分学业乡镇
艰苦的学业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低分剧成了大众的“情绪容器”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孩子考了低分以后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低氧低分压环境下泡塑吸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常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