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承接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

2020-10-12王小平刘天奥

现代企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区高端京津冀

王小平 刘天奥

目前学术界关于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掏空式产业转移模式和链式化产业转移模式。掏空式产业转移模式即传统产业转移模式,是以一个完整产业为转移主体。中国传统区际产业转移模式可以归纳为七种:成本导向型,追求规模经济型,市场开拓型,多元化经营型,竞争跟进型,供应链衔接型,政策导向型。国外学者对于传统产业转移也有较多研究,例如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弗农(R.vernon)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传统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是完整价值链的转移,而新型国际网络型产业转移模式是基于价值链式化分解的转移,以产业价值链的某一环节为转移主体。这种产业转移模式主要是跨国公司主导的,根据各国体现在不同工序上要素禀赋的差异,各种不同层次国家间形成一种网络型国际分工新格局。基于这种新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可将此模式应用于区际产业转移中,可基于价值链、生产链和供应链进行链式化分解;各地区政府可充分利用此新型产业转移模式,进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界对于传统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较为丰富,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结构。对于新型的链式化产业转移模式,国内外学者依据现有跨国公司实例,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部分国内学者还将此种模式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本文综合传统产业转移模式和新型链式化产业转移模式,分析研究雄安新区承接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目前学术界对雄安新区承接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完整的理论模型框架。本文从产业转移动因、产业转移机制和产业转移效应三个方面分析,并为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雄安新区承接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

1.产业转移动因分析。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四个核心功能,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北京患有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大城市病”。强化北京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为首都减负,是我们国家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肩负着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二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产业转移的动因总结为以缓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为主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造优质城市群。在转移核心城市产业的过程中,将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入顶层设计,合理有效地将缓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优化区域发展结构,建造优质城市群。

2.产业转移路径分析。雄安新区承接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是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群发展结构优化过程。此产业转移模式的起点为北京,即核心城市,以缓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为主线,将核心城市作为产业主要转出地。承接地分两个方向,河北雄安新区作为集中承接地,是承接的主力。而特定区域内的其他重要城市,例如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也将承担承接任务。但是两个承接方向在承接目的和承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3.产业转移效应分析。①有效缓解核心城市压力,明确核心城市功能角色。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有效缓解核心城市压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明确核心城市的功能角色定位。以北京为例,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明确的首都四大核心功能,随着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的实施,大量企业迁出北京,企业迁出将直接带动人口迁出,弱化北京经济功能角色,减小北京的虹吸效应,有效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北京核心城市功能的实现。②形成区际经济新增长极,优化区域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雄安新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顺利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实现。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还将优化区域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在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下,区域内各城市将重新规划自身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找准自身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自身在区域城市布局中找到新的定位。各城市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将带动区域整体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利于区域优质城市群的建设,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串联区域内各城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③缩小区域城市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在于大城市具有优质发展资源,对周围城市的虹吸效应较强,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且难以改变。在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模式中,对于核心城市的目标疏解产业,可进行链式化分解,可基于价值链、生产链或者供应链,高端核心环节疏解至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化新城,保证雄安新区未来的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中低端环节疏解至区域内其他城市,以此方式创造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雄安新区这个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经济辐射能力。核心城市目标疏解产业的链式化分解,将实现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链式化整合,加强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联系,实现雄安新区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带动能力,缩小区域城市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将高端服务业异质性加入顶层设计。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有比较突出的特性,高端服务业价值附加能力较强,并且产业衍生能力与辐射能力较强,在进行高端服务业产业转移与承接时,与制造业要区分开来。高端服务业除了与制造业有较大不同外,不同高端服务产业之间也有较大区别。不同的高端服务业需要不同的发展因素与发展条件。因此,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京津冀其他重要城市,在进行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谨慎规划,慎重承接。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情况,承接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高端服务业,使承接产业与自身原有产业高效融合,实现高端服务业的产业衍生能力与产业辐射能力。

2.避免地方GDP竞争对产业转移的影响。GDP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指标之一,而经济增长又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进行本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必将涉及到对本地区传统重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甚至淘汰。在新老产业交替的过程中,必将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地区GDP竞争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主观意愿会对产业转移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地区经济的稳定,以及对产业转型升级风险的规避,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对新产业的排斥行为。因此对于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地区领导,甚至省级和国家级领导要予以大力支持,以长远眼光看待地区间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3.避免基于原有地区格局的产业升级阻塞。一个地区在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资源,会形成一个既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基于本地区拥有的经济发展资源优势,这种地区发展格局会形成一种惯性,使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出现重大突破。而且由于改变这种既有的稳定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为了规避风险,不会主动选择对现有发展格局进行重大改变,难以自主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雄安新区的建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行,对于京津冀地区其他重要城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政府在详细的顶层设计中,要打破这个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惯性,形成一个全新的、且适合自身的地区发展格局,完成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4.合理安排雄安新区原有产业。将北京的高端服务业疏解至雄安新区,解决了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从无到有”的问题。然而,雄安新区原有的传统产业,例如纺织服装业,塑纸包装業等,并不符合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因此,对于雄安新区的原有低端产业,政府要合理规划,要做好雄安新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转移疏解工作。雄安新区目前的主要产业有服装业、有色金属回收以及塑胶制品等,整体产业等级偏低,制造能力有余,但是创新能力不足,很显然这些产业目前不符合雄安新区的未来产业发展标准。因此要妥善处理雄安新区现有产业的转换与安置问题,本文提出三条路径。一是对某些产业的现有产业链进行延伸,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例如服装业,可以加入设计和研发业务,使原有产业向雄安新区未来高端服务业靠拢。二是对于缺乏产业链延伸价值的产业,例如有色金属回收等,可以考虑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三是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低附加值制造业,可以考虑直接舍弃。[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HB19YJ024]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猜你喜欢

新区高端京津冀
高端油品怎么卖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何故高端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