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2020-10-12廖润祯方妙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东莞市

廖润祯 方妙英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健康老龄化的视角,分析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现状,探讨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3.009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30%。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东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制造业大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日趋严峻。2019年,东莞市全市60周歲以上人口达到32.9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4.2%。东莞市居民养老问题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市已初步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的幸福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作为基础的居家养老,监督评估机制欠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尤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基于健康老龄化的视角,探讨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东莞老年人居家养老质量和寿命质量,营造良好的老龄社会氛围。

1 居家养老相关概述

1.1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家中接受来自社会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和家庭的护理照顾,来实现老人安享晚年的需求。居家养老是一种有力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

1.2 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会资源,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日常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康复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三大类别。日常起居照料具体包括配餐助行、卫生清洁、家政服务等日常的基本照料;而精神慰藉则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联系等方式来排解老人孤独感和不安感;医疗保健包括疾病防治、器具配备、康复训练、健康教育普及等项目。东莞市特色居家养老服务有“平安铃”、长者饭堂“大配餐”服务等。

2 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的必要性

健康老龄化是在老龄化进程加深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指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上要达到健康的标准,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和深化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要之举。心理、生理、适应社会是构成健康老龄化的三大核心要素。下面从三大核心要素出发,具体分析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目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可能会因行为习惯、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转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而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服务承载地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老人移居至养老院等陌生环境的心理压力。老人可以通过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以丰富生活、调整心态,通过交流以增进家庭感情和融洽关系,为老人提供了心理建设的缓冲平台。心理健康不仅有益于老年人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更有益于社会进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2.2 有益于身体健康

居家养老服务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对医护休养的多层次需求,有利于加快健康老龄化进程。在东莞市医疗资源紧张、优质星级养老机构数量较少的现状下,依托社区医疗资源,为老人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居家提供了良好熟悉的居住环境,隐私性也得到了保障,享受疾病防治、保健康护等项目,在健康幸福的心态下更有益于疾病的治疗和痊愈。

2.3 更好地适应社会

居家养老服务融合了社会服务,能使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以社区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资源作为补充,以达到“就近便利”的养老服务目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其次,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联系街坊邻里等方式满足健康保健、社会交往的需求。

3 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东莞市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卓有成效。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32个镇街593个社区(村)基本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累计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老人达到一万四千余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东莞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现了“东莞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建设目标。2019年出台的《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中,明确拓宽了服务对象范围、改变了以家政为单一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多种服务项目的发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实现东莞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整体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仍存在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具体如下几点。

3.1 居家养老服务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

第一,未形成系统的监督问责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其表现在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可能会漠视老年人的切实需求,或没有按照服务条例和服务标准,提供不诚信、低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等问题。监督问责制度的作用不仅是约束和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更是为了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东莞居家养老服务。由此,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建立系统全面的监督问责机制是关键之举。

第二,线下评价反馈机制缺失。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老年人本身的体验和感受。目前,居家养老智慧平台的发展为东莞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必须考虑老年人认知能力低、对高新科技产品的学习能力低等特点,需尽快推出方便快捷、适合老年人的线下评价反馈渠道,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轨监察反馈机制。

3.2 安全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

安全建设是社会建设之重。实现健康老龄化,其首要之举是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由于东莞区域发展的进程不一致,莞城现仍留有老旧楼房、老旧设施,莞城的安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缺少安全普及教育工作、居家和社区安全评估工作未落到实处等问题。其次,建立社会公共急救机制等工作仍需加快进程。

3.3 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主要是以“4050”人员组成。据统计,2016年底,聘用居家养老护理人员总人数为2395人,其中81.42%是东莞本地户籍“4050”人员。由此可见,现阶段东莞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在护理团队的人才配置方面需加快筛选和扩充。此外,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800万;并且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较高,预测到2030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讲达到7611万人。尤其是难以自理的老年人需依靠他人的帮助,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和护理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 社区医疗配置低,医疗资源短缺紧张

东莞市积极响应城镇医疗卫生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东莞市各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医疗设配不全、配置简单、科室较少的问题。相对大型医院而言,社区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和资源都较为紧缺。多数社区医院只设立较少的科室,以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为基本配置,而缺少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精神科等具体科室,不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现。另一方面,社区医院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足,专业康复理疗师、心理治疗师、社区护士以及公共卫生医师存在人才短缺的现状。

3.5 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众掌握信息的差异性,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造成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2015年,东莞市开始在全市各镇街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为签约对象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规划和指引,家庭医生能够持续监测签约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但由于群众对家庭医生的项目了解较少,加之宣传度不高,导致大部分镇街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都较低。其次,存在老年人对新养老政策等信息的接收不及时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知悉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变化;还存在对居家养老政策不完全理解或过度解读的问题。

4 解决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建议

4.1 强化监督问责,建立线下评价反馈机制

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有关行业的标准,完善有关服务标准、服务规范等条例,强化服务能力。加快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的风险规避机制、服务保险机制,增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安全保险意识。落实考核监督制度,杜绝监督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将高质量、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到实处。

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审查委员会,完善线下评价反馈机制。考虑到老年人对高新科技的不熟练使用问题,因此,完善线下评价反馈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服务审查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定期的回访制度,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收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反馈,并实时跟踪老年人的健康审查状况,降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

4.2 构建安全养老环境,建立社会公共急救机制

安全性是刚性要求,是实现健康居家养老的前提条件、是健康老龄化的根本要求。东莞市部分镇区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例如东莞市莞城老旧城区存在功能布局混乱、生活环境差、公共配备设施滞后等问题,无疑是影响了东莞市整体居家养老质量和水平。因此,以安全性为核心的养老基础设施改造刻不容缓。坚持科学、合理地规划改造,注重建设无障碍配套设施,增加消防安全设施,构建健康安全居家养老环境。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可能存在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家中消防设施器材缺失等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和社区服务组织应当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估工作,做到定期检查和及时整改。社区内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主题的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居家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建立公共社会急救机制是重要之举。心脏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面对突发心脏疾病,4-6分钟是救援黄金时间,但常出现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悲剧。因此,东莞市可以借鉴参考国内上海、杭州以及日本等地的做法,在人群聚集地、老年人口密集地等地设置AED急救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构建联动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急救机制,加快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普及,呼吁民众掌握心肺复苏等技能。完善公共急救机制是积极响应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体现。

4.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强调专业资质,重视持证上岗。优化人才配置,增加国家资格认定的养老护理员及技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人才数量,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加强宣传,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专业人才,增加专业护理人员在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中的比重,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服务。

第二,目前东莞市老年护理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都存在空缺,面对老龄化压力,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的必要之需。推动学校资源与社会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填补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市场空白,为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打开新思路。

第三,加快组建专业老年医学团队和设立老年综合医学科。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低、身体功能退化,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而多种疾病并存容易导致临床表现呈现复杂性,加重了治疗的难度,不利于痊愈。因此,从社区医院到大型医院,都应当成立由各科专家组建的老年医学团队,针对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加快设立专门的老年综合医学科,为老年人诊治疑难杂症、危重疾病,提供方向性的预警和干预,提供綜合性、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4.4 深化“醫养结合”,缓解医疗短缺

由于老年人多病并存、易引发并发症的身体特点,社区医疗资源已然不能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医疗需求,而坚持“医养结合”是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有力举措。

“医养结合”是推动东莞市医疗改革的新方向。加快推进东莞市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合作,推动资源有效衔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东莞市签约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市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水平,为老年人生理健康提供多元保障。

推动东莞市医院改造,实现医养融合。东莞市的东坑医院、洪梅医院两家公立医院曾进行医养融合的改造改建工程,将东坑医院的旧住院楼改造成多间病房作为护理院,洪梅医院将住院部的两层楼改造成医养结合病房。以东坑医院和洪梅医院为标榜,加快对病床利用率低的东莞医院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病房和床位、招聘和培养医疗护理人员、增添医疗配备设施等方式,改造成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机构。护理院服务范围辐射周边的镇街,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和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4.5 信息体系完善和科技进步助力健康老龄化

针对老年人对政策不理解、对社区养老资源不了解的问题,东莞市政府可以借鉴参考上海市的“养老服务包”和“养老顾问”制度,在东莞市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咨询顾问”的服务项目,试点先行,示范推广。东莞“居家养老服务咨询顾问”拟定的项目内容包括:组建社区咨询团队、开展社区养老资源梳理和分类工作、制定个性化养老项目组合、提供指引和帮助等,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推动东莞智能养老模式的深化。进一步推进东莞“平安铃”项目进入到每一户有需求的家庭中,通过实时定位、智能感应、紧急呼救等先进技术,提供及时救助和适当关怀,为老人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养老智慧平台,研发和创新智能产品,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融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加快健康老龄化进程。

5 结语

健康老龄化是居家养老服务及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和要求。居家养老服务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有力举措,更是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民生的长久之计。希望通过不断完善东莞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东莞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质量,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陈茉.中国养老政策变迁历程与完善路径[D].长春:吉林大学,2018.

[2]鱼洁.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主体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31-38.

[4]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等.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20,36(04):86-96.

[5]李小鹰.中国医养结合的大趋势:社区居家养老[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9,6(03):1-3.

猜你喜欢

东莞市
东莞市御钻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友邦网毯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铭上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