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2020-10-12王欢欢

数码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互联网高校

王欢欢

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带来了一些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抓紧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值得我们探析和研究的。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互联网  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对贫困地区或贫困学生的帮扶,帮助他们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高校资助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资助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深受网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大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占到了一半以上时间,面对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以下不足。

(一)资助对象:认定精准性有待提高

资助工作是为了保证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是保证资助工作最首要的一步。但是,资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度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大部分的资助工作认定仍然是由学生当地的村委会、街道等一级部门盖章证明家庭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基层部门有“人情”盖章的情况出现,对后期高校的资助认定工作就会带来一定的误区。二是学生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学校进行班级认定,班级认定后由学院资助小组进行审核。在班级审核过程中,由于班级认定小组大部分是由班级班干部组成,班干部对于资助相关政策的把握不够,也容易出现工作的疏漏,另外,班级认定小组在认定中难免会受人为因素影响,精准性有待提高。三是由于资助认定工作一般都在每年的9月份,部分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资料准备不齐、对认证材料理解不透彻或者由于政策宣传等造成未能抓住机会入库,另外,资助认定工作任务量大、时间紧,涉及面较广,一般一个学院只会配置一个资助老师,资助认定工作的精准性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二)资助过程:重“输血”轻“造血”

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帮扶,同时更要重视精神帮扶。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更重视对学生的物质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物质方面提供了各类帮扶和资助,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在大学阶段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学习。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出现敏感、自卑、攀比心理,在同龄人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的贫困,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愿意参加社团活动,和人的交往也很少,认为自己很难融入学生的社交圈,大家都会另眼相看他们,遇到事情心理上比较敏感,更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经济上的攀比心理,由于之前经济的匮乏会带来对物质的极大渴望,当有资助基金到位时,由于阅历、心智等不成熟原因,会容易在经济上有攀比心理,用奢饰品或其他物质财富来证明自己,满足虚荣心,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消费观。所以,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资助需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的经济物质条件下,要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资助机制:监管机制缺乏动态管理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集中在几个月内大批量完成,入库后根据等级进行相应的资助金额,但在入库后,缺乏对入库学生的跟踪跟进工作,大部分高校对于入库后的学生没有再进行动态跟进,一般情况下入库后就是“板上钉钉”,没有增加或删减,这容易使得入库后的学生如果脱离贫困后造成较高的消费行为,有些学生拿到资助金之后消费一些高消费的产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资助金没有进行合适的规划,这就失去了资助金应有的意义,所以,资助工作的动态管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家里突发事情造成家庭贫困,但是由于错过了认证入库的时间,所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只能等到资助认定的时候,才能进行帮扶,那么,资助工作就存在相应的滞后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育人工作模式探索

(一)建立大数据库,实现高校精準资助

高校资助工作包括了奖、助、贷、免、补、勤、减几种形式,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学生的入库信息只包含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等基本信息,形式单一、内容不完整。为了能够实现高校资助的精准性,将学生的数据库进行完善和充实,对学生本身的学业、情感、就业、心理等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库将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有的放矢进行精准资助,对于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对于学生的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都进行更为精准的帮助,提供“个性化”的学生服务,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个性化、多元化,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实,建立学生的“个人定制套餐”,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资助育人造血化,实现“授人以渔”

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既要重视物质帮扶,又要重视精神帮扶。对于出现的重视物质帮扶,轻视精神帮扶的现象,要进行完善。在互联网时代,对于资助对象进行大数据动态管理,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到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中去,通过实践加深感恩教育的效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大数据中,对参加的活动等进行动态实时更新,对积极参与的同学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神鼓励,使资助育人工作更具有活力。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分析数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和趋势,更好的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支持。

(三)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资助育人跟踪机制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资助对象的大数据库,同时,对于数据库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入库的学生,不仅仅要重视到入库前的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入库后的学生的动态管理。建立班级和学院二级监督小组,对家庭脱贫、高消费行为等入库学生进行监督和检举,如不符合在库条件,就进行出库处理,要规范入库前、入库中、入库后的监督机制。同时,对家庭突发情况造成贫困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帮扶,避免帮扶的滞后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的动态跟踪管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同时,也有利于优化配置资助资源。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相比传统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目前的高校育人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资助对象的数据库,整合学生成长相关各要素的信息库,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进行学生的“定制服务”,实现精准资助。同时,给予资助对象一定的人文关怀,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实现“扶贫”与“扶智”的资助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血液,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桂香.大数据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18.

[2]包艳,金越.大数据时代高校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35.

[3]侯莲梅,米华全.利用大数据推进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7(8):107.

[4]谭丽莎,郑昊,刘裕巍.基于就业指导视角的高等院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学生版,2016,18(09):187-188.

[5]王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问题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8,18(01):22-26.

此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省级项目《基于4D模式下的困难毕业生认定与资助帮扶机制研究》(编号:17D09)的成果。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互联网高校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