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法填埋垃圾致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1例

2020-10-12

法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探本例氨氮

(1.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 200063;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3.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上海 200070)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瞿某、祝某等人自2016年8月起以回填鱼塘为由,接受了来自某城市市区的垃圾在某村进行鱼塘回填。当时垃圾倾倒区可见塑料袋、编织袋等混合垃圾,并有渗滤液浸出。在对垃圾填埋区进行表层覆土后,当地群众自行在上面种植了林木和作物。鱼塘回填垃圾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及恶臭等环境问题,引起当地群众不满并举报至政府。受当地政府委托,现对垃圾填埋造成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进行鉴定。

1.2 现场勘验

1.2.1 场地基本情况调查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该地块为永久基本农田。现场调查发现,涉案场地表面平整,堆体高于周边路面约2m,表层已覆土,覆土厚度约1m,分别种植常绿灌木红叶石楠以及大豆、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对2016年7月—2019年6月共3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该场地在2016年7月21日的影像中显示为两个鱼塘,2017年4月29日的影像显示两个鱼塘处于被填埋状态,2019年4月9日的影像显示涉案地块处于被耕作利用状态(图1)。

1.2.2 物探勘察

通过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法[1]的有效组合应用,明确涉案地块固体废物的填埋范围,并结合钻探校正,确定固体废物填埋深度,估算涉案地块的固体废物填埋量。该涉案地块所填固体废物以混堆形式为主,主要由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组成,固体废物填埋深度为3~10 m(图2),总体积为25 000~28 000 m3,总面积约7300m2,存在两个集中的填埋区域,相互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结合历史遥感影像发现是原本两个鱼塘的分界线。因此,将整个涉案地块分为两个区域:A区填埋体积为15000~16000m3,面积约3700m2;B区填埋体积为10000~12000m3,面积约3600m2。

另外,通过选点挖掘的方法对挖出的垃圾进行筛分,分析垃圾组成成分。结果显示:所填固体废物主要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且不同点位固体废物的组成成分比例差异较大,其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为砖块和瓷砖等,体积占比10%~70%,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为塑料薄膜、编织袋和布等,体积占比20%~75%。

图2 涉案地块固体废物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of solid wastes in the site involved

1.3 环境样品检测

按照相关标准对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固体废物填埋体内部滞水进行采样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pH值、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六价铬等。土壤和地下水的基线水平参考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限值,土壤基线水平引用《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限值,地下水基线水平选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限值。结果显示:土壤中所测项目均未超过相关标准确定的基线水平,地下水中氨氮、化学需氧量、砷和锰4项指标存在超标,其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超标率较高,污染较突出。滞水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也较高。

1.4 恢复方案

恢复目标以相应评估标准为准。恢复方案主要考虑表土和苗木的处理、基坑围护、固体废物清理处置、积水处理和排放、地下水修复和土地修复工程等几个要点进行制定。由于涉案地块为固体废物倾倒填埋,首先应将污染源进行清理,清理出的固体废物应根据法规要求进行合理处置,填埋固体废物清理后,应及时处理垃圾渗滤液。恢复费用采用费用明细法根据恢复方案进行估算。

1.5 鉴定意见

涉案地块因填埋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造成永久基本农田被压占破坏,种植条件遭严重毁坏,破坏面积约7300m2。

涉案地块倾倒堆放固体废物25 000~28 000 m3。其中A区面积约3 700 m2,体积为15 000~16 000 m3;B区面积约3600m2,体积为10000~12000m3。

涉案地块因填埋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致使地下水氨氮、化学需氧量等超过标准,造成环境污染。

涉案地块填埋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进行清理、外运处置,清挖过程中产生的积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上述工作完成后实施土地恢复。

2 讨 论

2.1 物探技术在现场勘验中的应用

在垃圾填埋环境损害鉴定案件中,首先要确定填埋垃圾的范围和填埋量,才能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后续的鉴定评估工作,这也是此类鉴定的关键和难题。本例中涉案地块在填埋垃圾后进行了覆土,当地群众又自行在上面种植了林木和作物,现场无法直接观测和判断填埋垃圾的情况。而且根据历史卫星影像和案情资料,涉案地块垃圾填埋的范围较大、深度较深,也无法通过简单的表面挖掘工作确定填埋垃圾的基本情况。

物探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土层和地层内部的电阻率、波速、振动等物理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土层和地层内部的密度、含水率、孔隙结构等方面性质变化的一种检测方法[2]。物探技术主要被广泛用于地质勘察、建筑工程和采矿等领域,目前在一些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调查研究中也有应用[3]。

由于填埋的各种垃圾的介电常数与原生土的介电常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探地雷达能够分辨出这种相对差异。黏土的电阻率相对较小,而建筑垃圾等松散结构的电阻率相对较高,可以利用其导电性的差异区分出垃圾和土壤的边界。因此本例采用了探地雷达法与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物探技术,对涉案地块的固体废物填埋范围、填埋深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勘验。物探勘察结果表明,涉案地块中填埋的垃圾体组成成分并不一致,不同区域的垃圾体存在性质差异。建筑和工业垃圾的特点是结构比较松散、孔隙率相对较大,所以其电学特性表现为相对的高阻,而生活垃圾由于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在分解之后含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盐成分,其电阻率要小于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为进一步明确本例中填埋垃圾的组成情况,采用钻探取芯和选点挖掘的方法,对挖出的垃圾进行筛分,分析了垃圾的组成比例。

将物探技术运用到垃圾填埋场地的现场勘验中,可以有效确定填埋垃圾的范围、填埋深度、主要组成成分及分布概况。相比于钻孔试验等传统手段,物探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准确等优势,尤其是对于垃圾填埋较深、范围较广的场地,物探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2.2 环境损害确认过程

2.2.1 特征污染物的识别与选取

根据现场调查和物探勘察的结果,涉案地块所填埋的固体废物是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的混合垃圾。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影响范围非常大,持续时间很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能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根据涉案地块水文地质基本情况分析:涉案地块填埋区表层覆盖1m左右的填土,表层土壤及填埋物孔隙较多,渗透系数较大,填埋体下面的土壤为粉质黏土,渗透系数较小。当地年平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填埋物中可降解有机物的分解,同时降水比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地表降水形成的径流易下渗,在低渗透性的粉质黏土层以上会导致渗滤液汇积,在填埋体中间形成滞水。另外,固体废物填埋区高于周边地面。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垃圾渗滤液会下渗和向周边地势较低的地方迁移,可能会对填埋区的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本例分别对固体废物、土壤和地下水、固体废物填埋体内部滞水进行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2.2.2 特征污染物检测指标的确定

现场勘验过程中发现砖块、瓷砖、塑料薄膜、编织袋、织物等混合填埋物较多,此类垃圾填埋在厌氧环境中会产生耗氧有机物和氨氮等物质,某些垃圾也可能存在金属溶出[5]。据此我们确定了本例主要检测的污染物指标为pH值、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六价铬等。

2.2.3 环境基线的确定

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环境基线的确定是鉴定评估的工作基础。一般常用的基线确定方法包括历史数据法、参考点位法、环境标准法和模型推算法[6]。本次鉴定中未能获取涉案地块所在区域关于土壤和地下水的历史监测资料,无法采用历史数据作为基线水平,且涉案地块周边为高速公路和居民区,缺乏与评估区域功能一致、距离较近、未受影响的对照区域,因此本例的基线水平主要参考环境质量标准来确定。根据所在区域的功能性质,土壤基线水平引用《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限值,地下水基线水平选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2.3 因果关系分析

污染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别是环境损害鉴定工作中的关键步骤。环境损害中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分析污染物质的一致性、传输路径的合理性、受体暴露的可能性和受体暴露于污染物产生损害的特异性,判断污染环境行为与环境损害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7]。

根据现场调查、物探勘察和污染物检测等结果,本例中涉案地块固体废物倾倒填埋具有以下特点:

(1)存在明确的污染环境行为。从案情上看,涉案地块存在固体废物倾倒和填埋行为。填埋物主要为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为主的混合垃圾。地下水及滞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浓度明显高于环境基线水平。

(2)受体端和污染源的污染物存在同源性。地下水及滞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与现场填埋的塑料薄膜、编织袋、织物等混合生活垃圾的降解产物基本一致,均为耗氧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

(3)污染源到受损土壤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合理的迁移路径。固体废物的渗滤液通过下渗和向地势低的区域流动,会造成周边地下水受到污染。

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涉案地块地下水环境损害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倾倒及填埋等污染环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4 启示

物探勘察是鉴定垃圾填埋类型案件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物探勘察可以明确填埋物的空间范围和组成成分,对确认损害行为、损害对象,因果关系分析以及制定污染场地的修复处置方案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案件中垃圾填埋较深、范围较广时,物探技术相比钻孔试验等传统手段,在成本和效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是此类案件鉴定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垃圾填埋类型案件的环境损害鉴定,不仅是简单地对污染源及环境介质进行污染物的检测分析,还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物探勘察和因果关系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其中环境基线的确认也是此类鉴定极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环境损害的认定、损害程度的确认以及修复方案的制定等。

猜你喜欢

物探本例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氨氮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氨氮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中氨氮处理方法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发展研究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