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卫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院校非法医学专业中的改革实践

2020-10-12

法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法医学助手课件

(1.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318;2.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 200063)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应用性学科,其涉及学科多(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物证学等)且实践性强,是重要的医学专业课程。此外,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法医学相关问题,如医患纠纷、医疗赔偿、病史材料证据记录、诈伤、诈病及毒(药)物分析等,因此,非法医学专业(临床、护理、预防及口腔医学等)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掌握和熟悉法医学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一般会在非法医学专业中开设法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往往存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学时被压缩、授课方式以讲述为主及缺少多元化考评方式等问题,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1-2]。因此,提高法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医学院校非法医学专业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不断融合与创新,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其将课堂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和掌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混合式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充足的数字教育资源及合适的教学平台载体[3]。人民卫生出版社研发的“人卫教学助手”(以下简称“教学助手”)是市面上拥有丰富法医学教学资源并与教科书紧密配套的教学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可充分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有利于非法医学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1 教学助手简介

教学助手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研发的综合性教学平台(http://zengzhi.ipmph.com/uploadAPP/html/jxzs.html),整合了人卫版教材资源、图书增值服务及中国医学教育试题库,并提供大量优质的数字化资源(电子教材、配套PPT课件、彩色插图和医学动画等)。教师可在平台中导入班级进行课程设计,运用上述资源和本地资源制作人卫交互课件推送至班级,并具有线上交流互动、课堂签到、一键下发作业和测试功能,可满足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教学需求。教学助手的优势之一是整合了中国医学教育题库(http://tk.ipmph.com/exam),Ⅰ类题库可满足日常教学形成性评价,Ⅱ类题库满足期中、期末等终结性评价,教师可通过网页端和移动端进行手动组题,或设定章节、知识点和难易度进行智能组题,保证试题零重复率。教学助手的优势之二是可视化数据分析,通过对人卫交互课件的浏览情况及下发的作业和测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人分析,教师可有依据地进行课堂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此外,教学助手可实现不同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独立控制,可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授课需求。

2 基于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2.1 教学准备

2.1.1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共78人,分为对照组(38人)和研究组(4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比及既往学习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课程的学时、教学进度及主要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前下发预习资料,课中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课后布置作业并安排答疑。研究组依托教学助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课前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对相关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如教学助手的安装与使用)等,并以此为依据整合和设计学习资源。

2.1.2 课程内容整合

非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很少会从事法医学鉴定的具体工作,但难免会接触到法医学相关问题。因此,教学内容应结合授课班级学情,偏重与其专业及未来实际工作关联紧密的法医学知识,如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赔偿医学、医学资料证据记录及涉及人体伤亡的现场保护等。同时,结合法医学应用性强、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在主要教学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在不同学科(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物证学等)中划分出若干适合开展案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单元,如死因分析、损伤的检查和记录、医用药物中毒、亲子鉴定及医疗损害的司法鉴定等,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 线上资源设计

教师根据学情及教学大纲安排,合理选取多媒体素材制作人卫交互课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交互课件添加语音讲解及注释,学生可随时获取课程相关图片、视频、知识拓展及习题等。将学习任务制作成导学任务单的方式,即流程图和任务清单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适合开展案例讨论的教学单元,基于真实案例制作CBL教学案例,通过教学助手下发前两幕(共三幕)的案例资料,并用二维码的方式链接至案例图片、案例视频、专著文献、慕课、微课及其他参考资料等。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2.2.1 课程建立、班级管理及学生分组

教师可通过教学助手点击“新建课程”完成课程创建并管理课程下的教学单元,发布制作好的人卫交互课件及导学任务单。教师还可以在“我教的课”中对教学单元时进行合理分组,以满足不同专业和班级的教学需求。教师可在课程中创建班级(通过专属码邀请学生加入)或选择已有班级,与当前课程进行关联,并向班级成员发布已添加的教学单元。学生登录教学助手后,即可在“我学的课”查看加入的课程以及已发布的教学单元,包括学生分组名单、人卫交互课件、导学任务单及习题等,方便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2.2 线上学习

课前1周,教师通过教学助手下发本次教学单元人卫交互课件及限时学习任务,并推送至关联班级。学生依据导学任务单,在教学助手中利用已发布的资源进行线上学习,依据具体安排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包括预习人卫交互课件、完成习题作业、观看视频及提交学习心得等。对于安排案例讨论的教学单元,教师额外通过班级“活动”一栏下发制作好的CBL教学案例(前两幕),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既可以提升线上学习的吸引力,也可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法医学思维及实践能力。如在机械性窒息章节的溺死教学单元,教师提前下发前两幕案例资料,包括案件背景、尸检报告及其他参考资料(如《法医秘档》等纪录片)等,并提出相关问题,如现场勘验结果、死者可能的死因、支持溺死的征象、死者是生前溺水还是死后抛尸入水等。学生通过教学助手可以直接获取案例信息,还可在“活动”一栏留言、回答问题或上交初步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可通过浏览学生的留言及报告情况,精确掌握学生的线上预习情况和学习行为,以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设计。

限时学习完成后,教师可通过点击教学单元的“浏览分析”,在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浏览次数和浏览时长的同时,总体掌握该人卫交互课件每一页的阅读次数、阅读时长及学生标注的疑问数量,更好地了解学情,有依据地对线下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安排教学习题的单元,教师亦可通过点击“作业分析”了解知识点的预习程度和学生答题情况,包括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学生人数、作业的得分情况、题目的掌握程度等,可为后续线下教学进行精准指引。每一单元结束后,教师依据浏览分析和作业分析情况,制作可视化动态数据排名(视频1,https://6url.cn/azNRRF;视频2,https://6url.cn/sCnVGR),可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2.2.3 线下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习题成绩及留言反馈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进行合理规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体现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和CBL的联合使用,有的放矢地开展线下课堂活动。对于绪论及体系性较强的教学单元,可以LBL为主,结合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授课中有侧重地开展理论教学,并通过融合多学科内容(如尸体变化中尸斑和淤血的对比)、补充学科前沿进展的方式,让非法医学专业学生能够尽量全面、深入地了解法医学。

随着课程的深入,在死因分析、损伤的检查和记录以及医用药物中毒等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单元,可开展CBL教学,引入法医学“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补充LBL教学实践部分的缺失。如在溺死教学单元,教师在线上下发前两幕案例资料,并依据线上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概述溺死的概念、机制及经过,并结合案例侧重讲述溺死尸体的病理学改变和实验室检验;之后随堂下发第三幕案例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案情、尸检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报告等综合分析案例,进行小组汇报;最后教师对小组汇报进行针对性点评,并结合案例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如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要点等)。

在线下教学中,还可运用教学助手发送随堂测验,学生手机端收到限时习题并当堂完成提交,教师随即获得实时数据,高效精准地掌握实时学情,对易混淆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课后亦可利用教学助手系统地分析教学数据,包括签到人员统计、章节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不同班级成绩对比分析、答题成绩分析及具体题目正确率分析等,既能为下一步教学设计提供指导,又能为个体化教学及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

2.3 依托混合式教学开展“课程思政”

作为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法医学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法医学教育(如司法鉴定、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诈伤、诈病等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医德医风等)紧密相连并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是法医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反思,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法医学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依托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能做到师生交流的多元化和及时性,可有效拓展法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依托案例对医疗时事、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法医学科研进展、道德楷模及案例本身(如复旦投毒案、日本护士投毒案等)开展讨论,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从而在线下课堂精准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思考医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自控能力、强化合作意识以及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3 基于教学助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估

3.1 评估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教学效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1周内,通过“问卷星”对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各自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是否有助于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建立法医学应用思维方式,分别运用QQ群或教学助手分享教学资料是否便捷高效,是否有助于提高预习和复习的效率,能否通过随堂测试衡量学习成效共7个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理论笔试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满分为100分,按50%权重计入总评,包括考勤成绩(10分)、平时学习成绩(共30分,对照组为答疑次数、课后作业成绩及小组汇报打分,研究组为人卫交互课件浏览情况、人卫作业成绩及小组汇报打分)及单元小结测试(3次,共60分),小结测试为随堂测试,在相同阶段进行,考试内容一致,评分标准统一。期末参加学院组织的统一笔试,卷面满分100分,考试要求一致并实行统一阅卷,按50%权重计入总评。考核成绩(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计算总评优秀率(≥90分)、良好率(≥75分)和及格率(≥60分),检验水准α=0.05。

3.2 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100%。研究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2.5%)高于对照组(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研究组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建立法医学应用思维;运用教学助手分享教学资料更加便捷,也更有助于提高预习和复习的效率,而随堂测试也有助于衡量学习成效。

3.3 考核成绩结果

经比较,研究组的单元小结测试、形成性评价、期末成绩及总评成绩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1)。研究组总评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分别为12.5%(5/40)、70.0%(28/40)和97.5%(39/40),而对照组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分别为7.9%(3/38)、52.6%(20/38)和94.7%(36/38)。研究组总评成绩总体较对照组提高了7.4分,其良好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情况Tab.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情况Tab.1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s)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考核项目考勤成绩平时学习成绩单元小结测试形成性评价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对照组(n=38)8.7±0.8 21.9±2.4 41.9±4.9 72.6±5.6 75.9±6.6 74.3±5.8研究组(n=40)8.8±0.8 24.0±2.8 47.8±6.31)80.7±6.81)82.3±7.61)81.7±6.91)

4 结 语

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应用性学科,是重要的医学专业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医学院校会为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医学选修课或必修课,但往往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方法以传统单调的讲授为主,“满堂灌”成为常态,使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到学习法医学的重要性,也无法体验到法医学案例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混合,强调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并行,以有效地扩展学习时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累加,而是应该线上有资源、有平台,线下有活动、有设计。虽然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的综合性网上教学平台(教学助手)的部分功能(如关联数据分析、投屏设置及离线课件演示等)还有待完善,法医学辅助教学富媒体资源还需进一步扩充,但其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发布教学单元、习题作业、案例及随堂测验等方式,扩展了学习的半径。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依托该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及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方便教师即时了解学情并在课中就重点问题进行讲解答疑,还可通过预习情况及随堂测验获得过程性评价,使评价体系更加多元立体,也实现了教师学生线上线下多渠道互动交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

同时,结合法医学应用性强、实际案例丰富的特点,可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多种教学法联用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助手发布前两幕案例资料并收集线上反馈,依此在线下课堂重点讲解案例相关知识,并下发第三幕案例资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汇报,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这种通过CBL(线上)-LBL-CBL(线下)-小组讨论-LBL的循环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助于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依托法医学真实案例教学及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要素,言之有物地开展法医学课程思政,也有效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今后,本教研室也将继续挖掘法医学课程的思政要素,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作为主要育人目标,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经问卷调查分析及考核成绩比较,研究组学生的总评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依托教学助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非法医学专业法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深知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今后将继续探索混合式教学的资源建设和活动设计,以增加法医学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非法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在不同专业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期为相关教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法医学助手课件
书 讯
留学教育与近代法医学的建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关于我国法医学人员培养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小助手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
揭露真相的“医生”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