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地厨师

2020-10-10GULU

新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炊事班莫西战地

GULU

书香(编辑·李军)荫炊事班里故事多荫食物里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不停地开枪射击之后,维克斯机枪里的水会沸腾,这时,士兵们可以拆开枪管倒出热水泡茶喝。这是从一战纪录片里学到的冷知识。那杯让士兵暂时忘掉炮火的茶,弥散着袅袅热气,看上去很好喝。

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

只是看上去。蒂莫西,小说《战地厨师》中的主人公、美军G连管理部炊事兵,说战场上,不仅茶,连用马口铁小锅煮出的咖啡,味道都“像淡泥水”。

食物里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以“吃”为人生最大乐趣的蒂莫西,参军之初,为是否加入炊事班而犹豫不决时,——军营里普通士兵瞧不起炊事兵,认为他们是“掉队的人”——是奶奶的信鼓励了他:“做饭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不过这份工作很有价值,打仗离不开吃。”于是,炊事兵蒂莫西,帶上枪、菜刀和平底锅,随诺曼底登陆的大军,第一次踏上二战战场。在战地与厨房的历练中,他从稚气的新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兵。

打仗离不开吃,推理也是。虽然以二战为背景,《战地厨师》却是一部推理小说,一边是命悬一线的战场,一边是谜团重重的奇案:降落伞和西打酒、蛋粉失窃事件、战争孤儿家的可疑厨房……蒂莫西与同伴们在残酷的环境中英勇作战的同时,也努力破解谜团。

战场上的炊事班

不是推理迷的我,之所以拿起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战争与食物并肩而立,硝烟与炊烟一同升腾,缭绕着书中人的境遇与阅读者的思绪,我更愿意将《战地厨师》看成是军旅喜剧《炊事班的故事》的战地版:

你看,睿智的爱德华与“洪班长”一样,是炊事班的灵魂;绰号“小鬼”的蒂莫西与“小毛”经历相仿,都以新兵的身份加入炊事班;而在喜欢读书、热爱写作的温伯格身上,又有“帅胡”的影子……总之,无论在书里还是在剧里,炊事兵都是“大勺握得紧,饭菜香喷喷,我们保障有力,炊事班里练精兵!”

炊事班里故事多

尽管被称作“战地厨师”,但实际上蒂莫西仅是个“炊事小兵”——战地主厨是营级炊事兵,跟随他行走于军营,会获得了解战场的新鲜视角:

去补给站取回野战炊事车,组装炉灶,点燃燃烧炉,搭建起野战炊事场所;去村民家借刷锅的清洁剂;去面包中队搬面包;给全连两百个壮汉做凉拌鲜白菜,一个人要切十六七棵白菜,切到手抖;野战用烤炉没有温度计,只能由人充当“测温仪”——蒂莫西将手放在烤炉中部,12秒之后,皮肤发出悲鸣:“好了,180度!”……打仗离不开吃,吃好才能打好仗。

“战地厨师”们优秀,没登上战场的“厨师”也同样令人尊敬,比如蒂莫西的奶奶。奶奶有很多原创的菜谱,每当翻看那些沾满油渍的旧本子,蒂莫西的胃里就会莫名生出暖流,并在暖流的抚慰下安然入睡。离家去参军时,他将奶奶的菜谱当作护身符带在了身上。

打仗离不开吃

奶奶的菜谱让蒂莫西相信食物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当战友迭戈精神出现问题时,他去战场上搜寻味道更好的德军配给口粮,希望能用食物抚慰迭戈;在因为救战友而被关进地下室反省时,他用背菜谱打发时间,守卫也被吸引来,请他背一遍家乡菜蛤蜊杂烩的菜谱,以解思乡之情……

战争结束后,蒂莫西回到家乡,对死去战友的负罪感、与战友们分离的孤寂令他感觉强烈不适,奶奶安慰他:“你不用强忍悲痛,也不用因为不悲痛而内疚。这和用汤匙尝味道是一个道理,一点点慢慢来,不要心急。”

阅读《战地厨师》也是如此。一点点尝出它的味道,也在一点点地了解战争,虽然只是浅浅地了解,但也会让人更深地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猜你喜欢

炊事班莫西战地
妈妈的歌谣
战地女豪杰
难忘当炊事兵的日子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
“战地玫瑰”养成记
莫西,莫西
战地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