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彗星,你所不知的20件事

2020-10-10

奥秘(创新大赛) 2020年9期
关键词:柯伊伯彗星天文学家

彗星大部分时间都是黑色的,它明亮的彗发和彗尾只有在彗核靠近太阳时才会出现。彗尾往往不止一条。

具有200多年轨道的彗星来自更遥远的奥尔特云

1.尽管希腊人在大约2500年前就开始使用彗星这个术语,但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学家至少在此前500年就记录了这个长尾天体的出现。

2.我们不知道人类第一次观察彗星是在什么时候,但在2018年,两名研究人员声称,法国一些著名的拉斯科洞穴艺术品(约在17000年前创造)描绘了彗星活动。

3.直到17世纪,早期的天文学家才确定彗星是一种天体。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扁长的轨道运行。彗星拥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轨道。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而循另外两种轨道运行的彗星则被称为“非周期彗星”。

4.我们现在知道了彗星的核心是冰、岩石和其他成分(例如灰尘和冷冻气体),其直径从不到一英里到几十英里不等。

5.彗星在大部分寒冷、寂寞的旅程中,都是无尾的、非常黑暗的,上面覆盖着一层灰尘和其他颗粒。尘垢将其反照率或反射率降低到与木炭相当的水平。

6.当彗核接近太阳时,它的表面开始受热而融化、汽化,于是冬眠的彗星进入生命的活跃期。反射阳光和自身受激发光使它披上了辉煌灿烂的外衣。中间那团明朗而密集的凝聚物是彗核,朦胧而蓬松的气体包层是彗发,边缘还有一圈暗淡而稀薄的氢云,它们共同组成了怒发冲冠的彗头。

7.彗星上弱不禁风的尘埃和挥发物质便在太阳风的吹拂和光的压力下,拖出一条明亮的大尾巴形成彗发:彗核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星球状的雾状物。太阳风和其他排放物至少会形成两条分别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尾巴,即气体(离子)彗尾和尘埃彗尾。

8.天文学家认为,所有的彗星都起源于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留下的两个碎片中的一个。其中之一的柯伊伯带,是一个由这些碎片组成的甜甜圈状云团,始于海王星以外,距太阳约30亿英里。

2011年发现的C2011/L4彗星起源于奥尔特星云

9.周期不到200年的周期性彗星(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通常来自柯伊伯带。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现。

10.更遥远的彗星家园,奥尔特星云,距太阳大约18万亿英里。非周期性彗星起源于此。这些彗星用C表示,其轨道持续200年或更长时间,有时甚至更长。

11.以C2011/L4为例,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泛星彗星。泛星彗星是在2011年6月6日由美国夏威夷茂宜岛哈莱亚卡拉火山山顶附近的泛星计划望远镜发现的非周期彗星。天文学家估计它的轨道运行了10万多年。

12.彗星C2011/L4最有可能的诞生地是在奥尔特星云,这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巨大空间区域,据估计其中分布着数以千亿计的冰雪质小天体。当有其他恒星行经太阳系附近时,其引潮力作用对这里的宁静产生扰动,使一部分“小雪球”进入内太阳系,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彗星。

13.有时候彗星会失踪: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它们可能会被撞出轨道,撞到另一个物体上,或者只是在最后一次绕太阳旋转后,因没有可脱落的粒子,而汽化了。

14.85P/波辛彗星很可能遭受了这样的命运。它于1975年被发现,并于1986年再次被发现,预计在1997年和2008年再现。然而,这两年都没有露面。它在2008年12月没有返回,科学家推测它已失踪了。在2017年,天文学家给它的名字加了一个P,表示不再回归或可能已消失。

15.尚未计算出可靠轨道的彗星用X表示。这类彗星主要是历史上的近地彗星,可能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尚未进行回访。

16.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3500多颗彗星,但这与天文学家认为可能存在的数十亿(可能是数万亿)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并且肉眼能看到的彗星很少,即使用望远镜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颗。

17.2019年4月,天文学家首次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报道,研究人员在南极洲发现的一颗名为“LaPaz冰原02342”的陨石中发现了彗星粒子。这颗陨石属于碳质球粒陨石,45亿年前起源于木星轨道之外。在通过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检查该材料后,该团队发现它可能起源于柯伊伯带,这是彗星“出生”的冰冷区域之一。

18.研究发现,67P彗星即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表面一直发生着众多的变化,其中包括整个悬崖的崩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季节性变化驱动的。研究指出,大多数的变化(包括巨石的侵蚀和移动)是在近日点附近发生的,这些变化是由日光照射模式改变驱动的。某些诸如67P颈部碎裂等变化与彗星的旋转速度有关。

19.回到地球,1980年代发明的彗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分析DNA和识别受损片段的宝贵工具。彗星测定法的正式名称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廉价的优点。

20.它使细胞悬浮在凝胶中,并利用电场将其分子弄碎——就像是母球击中台球桌上的球一样。行进的分子和其他片段和电荷分开。完整的DNA或多或少会保持原状,但受损的双螺旋结构碎片会进一步穿过凝胶,形成一种类似彗星尾巴的图案。

67P彗星即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一直发生着众多的变化

研究人员逐片检查了LaPaz,从后面照射偏振光,看看是什么材料组成的。在通过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检查该材料后,该团队发现它可能起源于柯伊伯带。

猜你喜欢

柯伊伯彗星天文学家
展览“彗星来的那一夜”现场图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柯伊伯星座:前世界首富的梦想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彗星
第十三章彗星撞地球
天文学家叶叔华——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
探索太阳系的尽头
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