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学视野下的好学校标准

2020-10-09李云智

新一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合理配置教育活动核心竞争力

李云智

摘 要:教育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多相似性,教育资源对应经济资源,经济运行对应教育规律,有价值的产品和劳务对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和知识。因此,在经济学的视角下,一所好学校就应该具有好的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活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核心竞争力

经济活动和教育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图1所示)。利用这种相似性和共通性,我们可以运用经济学中的原理研究教育問题。我们把学校看成一个特殊的企业,其投入为各种教育资源,产出为为经济社会培养的各种人才,从学校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解析好学校的标准,那一定要有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的标准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有些人认为漂亮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说明这学校有部分好资源;有些人认为重点中学就是好学校,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这学校具有好品牌;有些人认为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说明这所学校能生产某种尖端产品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有些人认为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只能说明这所学校生产的产品次品率低。在从经济学视角下,这些都不能完整地的表达出好学校的标准。那到底什么学校才算是经济学视角下的好学校呢?

一、要有好的、丰富的资源

(一)资源的概念

什么是资源呢?资源就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

按经济学资源的定义,学校资源包括人、财、物、制度和校园文化等的总和,学校的人有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财就是指学校所有资金,包括学生缴的学费、财政拨款(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学校申请的项目经费;物就是之学校的校舍、场馆、所有的设施设备;制度就是指学校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校园文化指学校办学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的整体氛围。学校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显性资源包括人、财、物,隐形资源包括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但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校长。

(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校长

1、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校长是整合各项资源,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人物,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校长是学校排头兵,是领头羊。一个学校学校发展怎么样,关键是校长带领大家走的方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一个好的校长,他不仅是一个实干家,而且是一个思想者,有自己一套因材治校观念,有一套学校长期沉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其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轨迹和程度,无不清晰地透露出校长的思想,而这个思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有思想的校长,总会在学校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于是学校会焕然一新、生机勃勃。没有思想的校长,能维持前任校长的成果就不错了,学校肯定会停滞不前。

2、一个有思想、爱学习的校长就是好校长,是最好的学校核心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肯定也是一个爱学习的校长,不然他的思想也会僵化,不会随时代发展要求而改变。一个热爱学习的校长,把学习的收获变成学校发展的动力,才会为学校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个爱学习的校长才会想方设法让文化教育及理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师生心灵深处,力求做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坚持和坚守,让学校的文化育人在无声中彰显魅力。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有思想、爱学习的校长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长远规划,拟定切合实际的计划,让全校每一个教职工都成为他的追随者和信服者,让每一个教职工都相信跟着这样的校长,学校发展更有希望,相信自己有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3.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他不是一个政客,他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会把学生教育和发展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不仅有学生的教学目标,更有学生的德育目标。他首先通过强化管理、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绝不会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办学的首要任务。他不会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能从国家的未来着想,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让学校教育回归它原有的本质。把孩子好坏和将来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这才是我们学校工作的目标。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启迪心灵、开发智力、学会生活、培养创新),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学校是好学校

(一)学校要有适当办学规模,创造最佳的规模经济

经济学中存在规模效益递增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学校有类似的规律,当办学规模很小的时候,随着人数的增加,办学成本和生均成本将会降低,办学效益将会增加,当办学规模达到一定量时,办学成本和生均成本将会增加,办学效益将会随着规模的增大而降低。

(二)善用经济学原理构建激励机制,形成合力

1.目标引导促进发展。目标必须涵盖教育和经济两个部分容,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3]。教育经济管理中建立起的激励机制目标,具体实施应由教师负责,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履行个人义务的同时满足教育对象的个人愿望。

2.运用手段实施定位。激励机制可以应用的手段有很多,教育经济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应该同时考虑基本内容、量化环节及改进目标。一般情况下,参与教育经济管理活动的教师,薪酬都是与课时量有关。然而薪酬并不等于激励内容,所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做出相应补充,最终实现激励内容量化处理,激励行为真实有效。

3.弹性评价优化效果。教育经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都与公民关系有着特殊关系,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育经济管理的效果[4]。因此,教育管理既要重视激励机制,也要建立评价机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评价本身需要一定弹性,不能生硬的确定激励机制,教育经济管理激励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内部建设。在合理的范围内量化处理激励评价,它对整个经济管理体系的形成相当重要。

4.激励制度上要善用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相对于某人而言的成本,表现为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即机会成本。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就是由于做这件事情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

心理成本,就是指一个人因为获得一定量物品或金钱所带来的喜悦,在程度上赶不上人们因为损失相同量的物品或金钱所带来的痛苦,表现为“损失厌恶”效应。

因此,在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中不仅要关注各种 “机会成本”,还要注意“心理成本”。一方面,我们所制定的制度,不要让老师们感觉到经常在“损失”;另一方面,我们要故意建立这样的制度,让教职员工明白如果工作不努力,就要面临“损失”,以此激励。

(三)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的领导团队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详细分析了分工的好处,认为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学校的产生是分工发展的结果,分工使得学校成为专业组织教学活动的机构。同时,随着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内部的学科分工和组织分工也在不断深化,这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生产成本。

但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学校内部学科和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攀升。

一旦深化分工带来的好处(生产成本的降低)大于坏处(交易成本的增加),继续深化分工就会降低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

作为校长尽力做到与班子成员多沟通、多交换意见,民主决策;看淡自己的权利,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让干部有权、有责、有利,学校管理就能做到层层负责,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作用,创新管理提高效能。

三、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才是好学校

(一)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们把学校看成一个特殊的企业,其投入为各种教育资源,产出为经济社会培养的各种人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即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办学特色。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如果一个区域经济或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机构没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而是只顾各自的眼前利益,经济体的就业情况会出现“过度放牧”的经济状态,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公共地悲剧”。办教育也是一样的,一个学校总是依靠“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经济学原则进行决策,从当前看对自己学校的招生和办学质量是有利可图的,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学校将会增加自己的专业供给,最终导致学校越来越差,毫无效益可言。学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边际收益才会远大于边际成本”,学校才会越办越红。当然,办特色学校,也要构建长效机制。

(二)运用广告效应,宣传“核心竞争力”

學校要像商业产品做广告一样,也要会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宣传对学校管理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内可以利用校报、网站、橱窗等对师生进行宣传,对外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宣传学校,宣传自己的办学特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广告塑造自己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学校无形资产的价值。

办教育要用经济学原理。一所好学校,就必须是以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要合理配置学校资源,让管理团队更有合力,校内竞争更有效有序,要有强有力的 “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士森,田明山,胡宇庭.经济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011(23):18-19.

[2]李玥,王宏起.地方院校管理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7):89-90.

[3]张周国.经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绩效管理办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17-118.

猜你喜欢

合理配置教育活动核心竞争力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与植物合理配置探究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
论综合执法权的合理配置——基于执法权发展面向的分析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