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闪传播羌族传统音乐的研究

2020-10-09林陈睿骞刘睿思夏雨菡肖虹飞

艺术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遗传播

林陈睿骞 刘睿思 夏雨菡 肖虹飞

摘 要:研究羌族传统音乐现状,分析其当前传播推广的问题,探讨快闪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新路径如何应用到羌族传统音乐之中。通过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改进并创新羌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理念与方法。当前羌族传统音乐存在音乐活力不足,传承方式缺少科学性、创新性的特点。而快闪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传播性较广的新型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往往起着正面作用。其存在与羌族传统音乐结合,而衍生出新旧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快闪娱乐性、互动性、教育性等特质,利用大众对于快闪的好感度,有效地拓宽羌族传统音乐的受众群体,丰富传承传统音乐新形式,增强音乐活力,从而引起大众对羌族传统音乐的关注度。

关键词:羌族传统音乐;非遗;快闪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2-000-06

一、研究背景

羌族是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音乐蕴含着羌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当前,羌族传统音乐同其他民族传统音乐在保护与传承上,面临着许多困难。经过相关调查后,我们了解到快闪具备娱乐性、互动性、教育性等功能。因此,我们针对以快闪的形式传播羌族传统音乐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展开保护传承羌族传统音乐的新思路。

二、羌族传统音乐

(一)定义

羌族传统音乐可以归属于民间音乐的范围,其包括民歌,民间歌舞和民间器乐,这些音乐都是由羌族信奉自然的传统文化而演变而来。

1.民间歌曲

羌族有各式各样的民间歌曲,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演唱的歌曲种类有所不同。如订婚的时候,妇女们会对唱喜歌也就是风俗歌。歌词的内容往往是对新人的祝福。羌族对歌也是羌族传统音乐的一大特色,尤其在大山里的时候,唱歌可以让彼此知道对方的身份,所处什么位置,如果遇到危险,可以通过唱歌来传递信息,互相帮助,这就是山歌的由来。除此之外,人民劳动时,他们还会唱劳动歌。巫师歌通常是德高望重的释比在做法、祭祀时所唱,这些歌曲都属于羌族多声部民歌,并且这种演唱方式有我国其他地区少见的大幅度慢速颤音唱法,非常有羌族文化特色,2008年羌族多声部民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民间歌舞

羌族人民爱唱歌亦爱跳舞。羌族的锅庄舞不分时间地点,羌族年期间,羌族人民会与家人一起跳锅庄来感谢神明,庆祝新年。释比们在做法事时会穿金丝猴皮衣跳羊皮鼓舞唱巫师歌敬神。羌族舞蹈还有包括猫舞、跳叶隆等许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风格迥异,搭配上传统的羌族民歌,尽显羌族传统文化的风采。

3.民间器乐

羊皮鼓、口弦、羌笛、盘铃等都是羌族的传统乐器,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古羌文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羌笛,羌笛有单管和双管之分。古羌时期,羌笛由动物骨头做成,多为五孔,其吹出的音调偏伤感。经过时间的演练,羌族人从畜牧业逐渐转向农耕业,羌笛的制作方法也相对有了改变,现在制成的双管羌笛既能吹出伤感悠扬的音乐,也能吹出欢快的音乐。男子吹羌笛,女子奏口弦,在各种节日庆典上,都能听见羌族妇女用口弦的演奏出婉转悠长的曲子,羌笛和口弦也都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现状

2008年汶川地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重创,其中羌族传统音乐是最典型的代表。目前,羌族传统音乐处于现代社会音乐的边缘地带,而这种情形的产生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如羌族所生活的地理位置、其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人们对歌曲的审美观等都对羌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1.传统音乐传承方式单一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羌族传统音乐的文化输出受到了极大限制。羌族主要聚集在四川阿坝地区,其居住地大多是海拔两千米以上的高山上,地区偏远,交通不便,这不仅使不同寨子里的羌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受限,也影响到羌族整个文化的对外传播。

由于大山的阻隔,羌族各地的语言也有很大的不同,同一首歌因地域差异,使得歌词差异较大。且羌族传统音乐中,山歌等种类的歌曲大多为即兴演唱,再加上羌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人们无法系统化的记录羌族的歌曲,“耳传口授”便成了羌文化的特色。然而,这样的传承方式有很大隐患,一旦语言消失,一切都不复存在。而羌族传统音乐中许多经典都以古羌语吟唱,现在极少有人懂得经文的含义与情感,羌族传统经典音乐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传统乐器制作与演奏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问题,羌族人中只有老一辈的人还掌握着羌笛、口弦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而些个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也很少有大众了解过,古老的传统技艺只有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而保留下来,却没有机会得到推广。

2.羌族传统音乐等民族音乐受众面窄

羌族传统音乐是羌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总体上来看民族音乐并没有达到作品商业化的程度。然而民族音乐的商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音乐商业化发展才能促进带动民族音乐的复兴。

如今,尤其是年轻一代都更偏向喜欢流行音乐,以羌族传统音乐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这是因为民族音乐大多是用当地方言来吟唱,由传统乐器配乐,并且许多歌曲与民族文化有关,所以只有很少部分的当地人才能听懂,大众想要欣赏民族传统音乐需要先了解其民族的文化。羌族传统音乐的受众面直接决定了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播范围与热度。

3.传统与新兴文化结合成为热浪

为了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民族音乐必须趋向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因此一种新体裁逐渐产生,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新民歌”,它将现代音乐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把许多经典的民族传统音乐带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对羌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羌族传统民歌《花儿纳吉》,它具有明显的古羌歌曲特征,代表了羌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但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歌词很难记录下来,现在的羌族后人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欣赏这样的传统音乐。但在“新民歌”这种体裁出现之后,传统音乐《花儿纳吉》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改编成了新版民歌。随后新版的《花儿纳吉》很快受到了羌族人民的認可,同时也带动了大家对老版歌曲的认识,这首歌的流传度大大地增加。新版《花儿纳吉》的诞生充分地说明了新民歌的这种形式是羌族传统音乐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展现了传统与新兴文化结合的重要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会让羌族传统音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现在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传统与新兴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三、快闪的起源和发展

现在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传统与新兴文化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故宫博物院,它将传统展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出“宫里的世界”等主题快闪店,受到众多年轻人喜爱,掀起了一波国潮热。这种“文化+”的方式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在此,我们基于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针对快闪展开了一定的了解。当下,普遍人认为快闪是较为活跃的展示方式之一,这让我们联想到将快闪和传统音乐相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为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播开启新的篇章。

(一)定义

快闪是近几年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时髦嬉皮行为,被看作短暂的行为艺术。其多是为了表达某一情感、纯粹的娱乐方式、节日的庆祝、商品的展售以及艺术行为的推广。随着快闪渐入人们的视野,以音乐的形式开展得快闪活动也随之流行起来。其主要特点包括无组织、有纪律、只有演出发起者没有组织者,参与者仅通过互联网相联系。在所规定的地点、时间,在周围人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进行音乐表演,结束后迅速离开场地。快闪音乐的出发点在于推广音乐艺术,在网络上有较大的影响力。

从快闪衍生出的快闪店是指在同一地点暂驻的一次性搭建的游击店,其通常采用设立临时性的小铺面的形式,开设在人流量大的发达商业地区。快闪店开放时间短暂,一般为几天到一个月,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相关文化与产品的推广。

(二)起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英国时尚品牌Paul Smith在巴黎时装周期间,将几件服饰于临时租下的店铺中进行展售。这一举动标志着快闪的诞生。

早期的最佳典例在2004年,先锋设计师川久保玲和丈夫将柏林的一间旧书店改造成快闪店,使得CDG当年销售额提高了30%。而快闪店真正走入大众视野是在五年后,当时许多时尚圈界的大佬们纷纷大胆尝试,快闪店迅速蹿红,被普及到了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之后的快闪店种类越发丰富,从单单是为了展售商品,到让客户了解品牌文化,营造良好的顾客体验,推广艺术文化等等。

近年来,随着快闪的“中国化”,快闪开始与传统文化相联系。2019年4月,第二届“中国华服日”汉服快闪活动,汉服同胞们齐聚茂名,通过优美的古筝演奏和舞蹈表演,并以中华传统服饰为载体,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美与自信向时代致敬。快闪文化承载传统文化,两者碰撞融合,呈现出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以音乐为主题而开设的快闪店也逐步走向成熟。2017年QQ音乐打造“全球首家数字音乐快闪店”开业,外观类似于录音机,推广口号是“陪你听全世界”。内部设有复古音响前台、试听区、专辑墙、立体歌词海报墙、扫码互动专区。以沉浸式的方式与目标消费者紧密结合,使得观者从身临达到忘我的状态。浸入式的场景化体验也让QQ音乐完成了一次更加具有传播力的营销。之后喜马拉雅黑胶唱片体验馆、网易云地铁站等等的音乐快闪店也在逐渐发力。现如今,一二线城市的发达商业中心,不难看见快闪店的踪影,快闪文化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得不同的音乐类型都能被大众接触、认同。

(三)价值与功能

快闪是通过限量、限时的概念、脑洞大开的创意、短时制造大量话题、引爆社交网络平台。现如今,大多数的音乐快闪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前文提到了羌族传统音乐传承面临的一些困难,我们设想利用开设快闪店的形式,以新形式传播羌族传统音乐。利用这样的形式开展,是基于快闪店和快闪音乐对于社会效应的三种特性:

1.娱乐性

快闪音乐可以制造短期娱乐性爆点,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注入一丝轻松愉悦的养料。快闪店本身具备着“体验式”与“社交式”的消费模式。当人们参与到快闪活动中来,音乐、店内的互动装置,都能让用户体验到一种创新型的文化,这也正是快闪吸引着人们的趣味性所在。同时,音乐快闪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形式的社交活动,与之相匹配的快闪店充当桥梁的角色,使得人们能够寻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2.互动性

快闪活动参与度非常高,快闪音乐这一艺术行为在执行时,活动现场的人员基本都会参与其中,这其中包括活动的发起者、欣赏者皆成为了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所有人形成互动,并实现交流、反馈。观者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发布至社交平台之上,与网友进行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也能够从网络得到反馈,无限制地进行沟通交流。遇到与自己想法相同或是不同的言论时,也可以进行深入探究讨论,另一方面,快闪店多数会利用到新型艺术装置。这既是对店铺内部的装饰,还有利于打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其本身也是人与传统艺术互动的媒介,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

3.教育性

当代青年人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快闪传统音乐是传统+创新的产物,以快闪这一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这种高端艺术进行文化下沉,从而得到更多传统文化、音乐舞蹈艺术的推广,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使得音乐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传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与日俱进,快闪音乐的教育性也在逐步增强。

四、利用快闪传播羌族传统音乐

基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新时代的发展,许多新兴文化孕育而生,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可能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通过互联网即能实现艺术资源的共享,人们对不同的音乐形式与类型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有效挖掘羌族传统音乐资源,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提高个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快闪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很好地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也使得一些无人问津的传统文化变得鲜活起来,被更多的人熟知。快闪作为当下流行的文化,其衍生出的快闪店的形式,适用于文化推广以及文化创新。

当前,传统文化和快闪的结合,音乐和快闪店的结合都有了先例,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这让我们不难预判到“羌族传统音乐+快闪店”的方式的可行性。且,将传统音乐融入快闪店是一种传承方式上的创新。对于快闪店与羌族传统音乐无疑是一种双赢。在此,我们针对当前对羌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将羌族传统音乐同新时代的快闪形式相结合。

(一)利用快闪形式的可行性

1. 快闪与羌族传统音乐形成文化互补

快闪店作为当下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市场推广的方式,为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更行之有效的途径。利用快闪这种传播方式,无疑是实现一种文化互补,从而达成快闪与羌族传统音乐的双向宣传。快闪店往往采用独特的创意设计以及优质的服务,增强用户体验。其采用“体验式”“社交式” 等消费模式,迎合着许多年轻群体的喜好。而羌族传统音乐对于大众而言是一种较为小众的音乐类型,在大众常用的音乐软件中,以网易云、QQ音乐为代表,在检索“羌族”的关键字时,相应歌单的播放量在几百至几千不等。现通过“快闪+羌族传统音乐”,是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开创现代流行性形式传播羌族传统音乐的新途径。我们要做的,实际是增强羌族传统音乐曝光度,使一部分对快闪感兴趣的群体,能够来关注到羌族传统音乐,并使其产生一定的兴趣。[1]

在羌族传统音乐同时也存在着其接触途径较为狭窄的问题。而快闪店活跃于人流量大的商业区,大众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到。且,艺术本身具有共情性,羌族传统音乐极具生活化,音乐的创作许多都来源于平日的劳动生活之中。这也使得,羌族音乐在表现过程中极具画面感。结合快闪的互动性、娱乐性,从而打破其“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体会羌族传统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2. 新旧文化结合,发展潜力大

从羌族音乐人的角度出发,以云朵为代表的羌族歌手,大众知名度并不高。但并非在当前时代,便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人的发展。藏族音乐组合ANU将藏族音乐同说唱结合,推出带有民族特色的单曲《Fly》,获得业界的大量好评,他们的音乐便是新旧文化的融合的产物。2019年8月,藏羌彝原创音乐盛典民族音乐创新奖已经开展到了第三届。这能够看出,不论是政府还是民族音乐人本身,都极力推动着民族音乐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现羌族传统音乐传承,主要以传承人传承、民俗传承、教育传承这几类方式为主。前文提到,羌族传统音乐传播受限。因此,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迫在眉睫。我们了解到,当前可口可乐、香奈儿、Adidas等涵盖服饰、美妆、饮品、3C在内的各行业,都曾在线下开设相关的快闪店。

2017年,QQ音乐12周年献礼,打造“全球首家数字音乐快闪店”。2019年,索菲亚Workshop店以“绣出美好”为主题,在现场采用视觉调性塑造了探索羌绣之美的“快闪博物馆”。当前,民族文化与音乐都有相关的快闪店逐渐进入大众视线,但以“民族传统音乐”为主题的快闪店在市场上还处于暂时空缺的状态。尽管可借鉴的经验较少,但也表明利用快闪的传播方式进行羌族音乐的传承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羌族传统音乐快闪的具体实践

1.增强吸引力

目前,快闪店的落地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发展城市,开设区域多是位于人流量大的空间。其用户画像以80后、90后为主,此类群体有较高的消费欲有消费能力。在新浪微博中,以“快闪店”“快闪+品牌”都保持有上万的讨论量。我们可以利用快闪店“限时限地,速战速决”的营销特点,在国庆节期间于成都远洋太古里打造一个为期七天的快闪店。

首先,选择节假日也能够为推广造势。羌族“羌年节(农历十月初一)”的时间大致距国庆节一个月左右,能够让观者提前感受到羌族独有节日的魅力。其次,在选址上充分利用商业区人流量大的特点。充分发挥快闪店“短时间,高效率”的作用,利用现代人享受趣味、喜爱潮流产品的特性,在城市人流密集的场所搭建流动空间,抓住公众对“稍纵即逝的美好”的留恋,提升羌族传统音乐的自身辨识度与群众好感度。我们将羌族传统文化从山区带到繁华商业区,通过挖掘快闪的可视、可触、可听、可感的特质,调动参与者的感官。利用线下形式,使观者在城市中即可体验到来自于大山,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

2.打造良好用户体验

快闪店本身具备着娱乐性与趣味性,而传统音乐是作为一种虚拟产品以进行推广。我们则需要重视相关的用户体验。首先,我们需要把握好音乐的质量。挑选具有代表性、且大众接受度较高的音乐。例如《幸福羌寨》《西呀啦沙》等传统民歌可作为选用的音乐素材。其次,快闪店内的羌族歌曲及乐器体验以羌族传说“木姐珠与斗安珠”为串联,分别设置羌笛、盘铃、口弦、唢呐、月琴等传统乐器作为体验载体,触摸装置发声的方式使得观者与音乐建立互动。一方面利用艺术装置,使得快闪店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感。另一方面,引入羌族传说,使得音乐拥有了故事性。通过搭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充满新奇的空间,建立与观者的良好互动,从而达到传递民族艺术,增强其对羌族传统音乐好感度的目的。[2]

3.网络营销制造热点

在新浪微博中,以“快闪店”“快闪+品牌”等话题都保持有上万的讨论量,其中,多数的用户对快闪店的情感倾向持中性或者偏正面的态度。在快闪店的背后,人们常与将其与“网红店”挂钩。加上其“限时”的特色,往往激发人们拍照“打卡”,并将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的冲动。而这种病毒式的营销也会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为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店铺的装修设计上,一定要兼具自己的特色。适当融入羌族碉楼的设计特色,在店铺内的墙面背景上加入羌族传统元素,如羌绣图腾等。

快闪店,其中重要的一个关键字则是“体验”。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公众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个性化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而民族文化与群众的接触面较少,这也使得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受限。快闪店的开设,无疑会让吸引到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度。同时当代人喜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到包括微博、朋友圈在內的社交平台,以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关注。羌族传统音乐结合快闪店,本身就是极具创意性的话题,因此也自带着营销噱头。充分利用快闪店的文化性、设计感、趣味性以对其进行宣传的包装。并利用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以便吸引更多的潜在粉丝。[3]

4.利用科技手段

快闪店与羌族传统音乐相匹配,让传统音乐有了新的表达形式。当下热门的沉浸式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形象生动表达出传统文化之美。并且这种技术已在故宫、敦煌壁画等地应用,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活跃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互动装置,也完全在快闪店的内部进行利用。这种艺术装置。利用触摸等途径,可以让对羌族传统音乐接触较少的观者体验到其魅力所在。另外,利用AR技术结合杜比音效技术,在区域内让用户体验以羌族传统音乐为主题创作的音乐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平衡创意与实际效果

快闪店的开设无疑是对传承传统音乐上途径上的创新,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与文化推广。而羌族传统音乐作为一种虚拟产品,所产生的效益也难以量化。在活动中的参与者在未来是否会持续关注到羌族传统音乐也不得而知。但我们首要需要保证的是我们从店铺装修、装置设计、音乐选择、环节开展上都要保质保量,站在大众的角度,用快闪这类新型文化,做到产品具备吸引力、竞争力。在开创新型传承路径的前提下,满足参与者的文化体验感。并使其开始对羌族传统音乐先具备相应的兴趣,并了解到羌族传统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4]

2.总结经验

结束快闪店的营业之后,我们需针对相关过程、面临的问题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接下来类似快闪店的运行,有经验可循。同样,也为我们探索羌族传统音乐传承路径提供相关的实践依据,并对此有新的思考。

五、结束语

快闪作为一种新近流行于国际的一种文化形式,当前受众群体数量较大。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快闪传播为传承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样使得当代人在接纳新事物时,解决了碎片化时间并对以羌族传统音乐为代表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随着相关形式的探索与发展,也使得新旧文化有了新的共存模式。随着我们对羌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研究,也会对更多以快闪为例的新型传承模式进行探索,并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付莉.“新民歌”對于羌族民歌传承的重要意义[J].艺术教育,2013(07):92-93.

[2]郭磬雅,李紫琛.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快闪”——新媒体传播[J].北方音乐,2017,37(14):229-230.

[3]左雨晴.快闪店赢得新零售商业模式下的流行C位[J].新产经,2019(09):72-75.

[4]王瑾.羌族传统乐器——羌笛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9(16):16.

猜你喜欢

非遗传播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