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0年东盟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2020-10-09王勤

东南亚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政策产业转型东盟国家

王勤

摘要:2019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但各国情形不尽相同。其中,越南经济增速较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经济实现中速增长;新加坡和泰国经济增长率创下新低。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加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并完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展望2020年,东盟整体经济仍将保持中速增长,但少数国家可能持续低迷。

关键词: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D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0)02-005-07

Abstract:  In 2019,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ASEAN countries generally slowed down, but the situation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mong them, Vietnam experienced the fastest economic growth; the Philippines, Indonesia and Malaysia achieved moderate growth rate, and Singapore and Thailand reached new low economic growth rate. In the face of drastic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SEAN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adjusted  macroeconomic policies, promoted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d domest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mprove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mpleted the negotiations on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ECP).  Looking ahead to 2020, the overall economy of ASEAN will continue to grow at a moderate rate, but a few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remain sluggish.

Key Words: ASEAN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Polic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深度调整的形势下,2019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但东南亚依然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并完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展望2020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而影响及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容过于乐观。

一、2019年东盟经济增长普遍放缓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缓慢增长和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但多数国家经济仍然保持了弹性,国内经济稳步增长。据统计,2012—2018年,东盟国家经济年增长率分别为6.2%、5.2%、4.7%、4.8%、4.8%、5.3%和5.2%。2018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率为5.17%,马来西亚为4.7%,菲律宾为6.2%,新加坡为3.2%,泰国为4.1%,越南为7.08%。2019年,东盟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但各国情形不尽相同。据各国官方统计,印度尼西亚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07%、5.05%和5.02%;马来西亚前两季度分别为4.5%和4.9%,全年预计为4.7%;菲律宾前三季度分别为5.6%、5.5%和6.2%,全年预计为6%~6.5%;新加坡四季度分别为1.1%、0.2%、0.5%和0.1%,全年为0.7%;泰国前三季度分别为2.8%、2.3%和2.4%;越南前三季度分别为6.79%、6.71%和6.98%,全年预计为7.02%。

在东盟国家中,越南经济增速较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经济保持中速增长,新加坡和泰国经济增长率创下近年新低。2019年,越南经济增长最为耀眼,越南年经济增长率达7.02%,连续第二年经济增速超过7%,物价指数(CPI)为2.79%,创三年来新低。越南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到517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34.5亿美元,顺差为99.4亿美元,连续第四年实现贸易顺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03.8亿美元,创历史纪录。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已连续七年超过6%,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外国直接投资、消费支出、海外劳工汇款和业务流程外包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尽管菲律宾经济增长已显露出放缓趋向,但2019年经济增速预计仍将达到6%。作为东盟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亞近十年平均经济增速为5.7%,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速仍将超过5%,但并未达到政府预算案订立的增长指标。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马来西亚经济增长主要由稳定的内需支撑,私营部门支出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共部门支出下降, 出口呈现低增长。2019年上半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4.7%,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4.3%~4.8%。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泰国经济增长率为2.4%,预计全年为2.5%。新加坡是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国际市场需求紧缩对新加坡经济造成直接影响。2019年第二季度,新加坡经济增长环比出现负数,第三季度重回正数。尽管避开了技术性经济衰退,但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7%,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步升级导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美两国分别为东盟国家第一、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纠纷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向世界各国太阳能电池、洗衣机、钢和铝等产品征收的关税削弱了东盟国家电子业和一般制造业的竞争力。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各国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这对東盟国家该行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由于泰国对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的出口额为10亿美元,占泰国此类产品出口额的14.7%,泰国将失去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市场,国内的热轧钢和冷轧钢铁产品的生产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同时,泰国是全球第五大钢铁进口国,美国征收钢和铝制品关税将导致国外同类产品转向泰国市场,使得泰国本国企业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美国对中国钢和铝制品征收高关税还使得中国出口东盟国家的钢铁产品和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的铝制品出现明显增长。2019年3月,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开始对中国钢铁制品征收反倾销税,越南则在6月宣布对中国铝制品征收暂时性反倾销税,9月启动对中国低碳冷轧板和冷轧卷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间互征高关税对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造成冲击,直接影响到东盟国家的价值链贸易。中国和东盟国家是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中间产品占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40%~60%。虽然中美间互征高关税对东盟国家的出口没有直接影响,但不少东盟国家制造商向中国供应中间产品,加工为成品从中国再出口到美国,而中国对美国出口受阻,这些中间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例如,因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9年上半年,越南手机及零配件出口额大幅下降62.3%,该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和美国①。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使得东盟主要国家外向型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出口受阻,对制造业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东盟国家大多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或初期阶段,新加坡等少数国家进入信息化的“工业3.0”时代,而多数国家仍处于电气化的“工业2.0”阶段,甚至还停留在机械化的“工业1.0”时期。多数国家的工业化以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为主,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各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高度依赖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市场,新兴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制约;一些国家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营商环境欠佳,外向型工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由于国内资源禀赋和技术要素的限制,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缓慢,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由此,一些国家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即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减速或停滞,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加值比重趋于下降。据统计,1996—2016年,印度尼西亚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6%下降至21%,马来西亚从31%下降至22%,菲律宾从24%下降至20%,新加坡从28%下降至20%,泰国从29%下降至27%②。

二、东盟国家经济政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国际贸易出现负增长,国际直接投资低迷,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使得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产业升级停滞,出口贸易受阻。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加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并完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一)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开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扩大财政支出,加快税制改革,调节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印度尼西亚政府表示,将继续推进总统佐科首个任期内推出的35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计划分两个阶段调降企业所得税,到2023年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现有的25%降低至20%。2018年1月,菲律宾通过《税改加速包容法案》,通过了2018年的3.767万亿比索国家预算,计划将增加的绝大部分财政收入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50年里,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平均支出仅占GDP的2.6%,该年预算支出提高至5%左右,计划到2022年提升至7.3%。根据税改法案,菲律宾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降低部分个人所得税税率,政府将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还计划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0%降低至25%。2019年8月,泰国政府批准了3700亿泰铢(约合119.79亿美元)的刺激方案以提振国内经济,其主要措施包括对受旱灾影响的13个府提供农业补助政策,授权农业合作银行下调贷款利率;新政府福利卡政策,补助收入低于10万泰铢以下群体,每人可领生活费200泰铢、旅游费1500泰铢等补助;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政策,拟向1000万民众每人发放1500泰铢以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

另一方面,东盟各国中央银行开始调整货币政策,降低基准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19年5月,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决定将基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将隔夜政策利率从3.25%下调至3.00%,这是自2016年7月以来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的首次降息,马来西亚成为2019年以来首个降息的东盟国家。2018年1月,马来西亚央行曾加息25个基点,之后一直维持利率不变。2019年5月,菲律宾中央银行决定降低关键政策利率25个基点,这是自2012年10月以来菲律宾央行的首次降息。同时,菲律宾央行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RRR)降低200个基点至16%,并分三个阶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即从5月31日起下调100个基点,6月28日起下调50个基点,7月26日起下调50个基点①。8月,菲律宾中央银行再次降低关键政策利率25个基点。2019年6月,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虽然仍维持关键利率6%不变,但将存款储备金率降低50个基点。7月,印度尼西亚央行决定降息25个基点至5.75%,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将贷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5%,这是印度尼西亚近两年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8月,印度尼西亚央行宣布第二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5%。9月,印度尼西亚央行宣布第三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25%。2019年8月,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25个基点至1.50%,这是泰国近四年多以来的首次降息。11月,泰国再次将基准利率从1.50%下调25个基点至1.25%,这使得泰国的政策利率达到历史新低。2019年10月,以汇率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决定下调政策区间内新加坡元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同时保持新加坡元汇率可波动政策区间的宽度与中点不变,这也是自2016年4月以来新加坡首次调降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

(二)实施“工业4.0”战略与政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近年来,东盟国家纷纷制定“工业4.0”战略与政策,借助“工业4.0”的路径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扭转和缓解“去工业化”过程。2016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产业转型计划,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②。 同时,政府将资助300个来自各领域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所开发的新加坡工業智能指数进行评估,协助它们加速向“工业4.0”转型③。2016年,泰国提出“泰国4.0”战略,旨在通过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来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政府确定了十大目标产业部门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出了东部经济走廊(EEC)、南部经济走廊(SEC)战略性项目。2018年4月,印度尼西亚发布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路线图》,政府制定了五大重点产业的数字建设和10项优先步骤。2018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正式推出了《“工业4.0”蓝图》(Industry 4WRD)④。2019年9月,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主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决议》,确立了越南参与“工业4.0”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

东盟国家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4.0”重点发展行业,旨在重振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部门的转型,推进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工业4.0”路线图》确定了优先发展电子、汽车、食品和饮料、纺织服装和石化工业等五大产业数字建设,使之成为制造业发展牵引者;虽然马来西亚“工业4.0”的重点发展部门仍在拟订过程中,但政府提出将选择第11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所确定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高增长的潜力行业;新加坡产业转型计划确定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为能源和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电子业等,服务业为贸易、交通运输、房地产、医疗保健、金融、教育、食品制造与服务等,这些部门行业约占新加坡GDP的80%以上;泰国确定的“泰国4.0”十大目标产业部门中半数为制造业部门,其中包括新一代汽车制造、智能电子、未来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等。为了吸引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企业到泰国投资,政府根据这些企业的不同科技含量给予企业减免所得税优惠和非税务优惠①。

(三)加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改善营商环境

东盟国家纷纷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改善营商环境。2018年,印度尼西亚确定了223项国家战略建设项目和3项战略纲领,涉及高速公路、国家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输气管道、饮水、防洪水坝、水库和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政府和企业合作资助方案(KPBU)、公私合伙方式(PPP)、非国家预算案融资发展基础设施方式(PINA)等。截至2019年年底,印度尼西亚已完成了92个国家战略建设项目,到2020年,预计国家战略建设项目将完成141个或是完成全部工程的95%②。在2024年佐科政府执政结束前,印度尼西亚要完成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雅加达、茂物(Bogor)、德博(Depok)和勿加西(Bekasi)的6条轻轨铁路、雅加达—万隆(Bandung)高铁项目、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第四航站楼以及各地的51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③。 菲律宾政府推出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2017—2022年,政府将投资8.4万亿比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开工或正在筹备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30个,涵盖道路、铁路、港口、桥梁、机场和防洪设施等④。 泰国政府推出东部经济走廊(EEC)、南部经济走廊(SEC)建设项目,东部经济走廊横跨北柳、春武里和罗勇三府,定位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区,五年内规划15个重大项目,投资额为1.5万亿泰铢;南部经济走廊涵盖春蓬府、拉廊府、素叻他尼府和洛坤府,建成通往南亚的门户,四年内规划116个项目,投资额为1067.9亿泰铢。

另一方面,东盟国家普遍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对标衡量营商环境的国际标准,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例如,印度尼西亚政府先后推出了16期振兴经济配套计划,着力解决贸易限制繁多、土地征用困难、公共服务缺失、行政效率拖沓等弊端;菲律宾颁布了《营商便利和有效政府服务法令》,旨在简化、减少政府办事程序和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以改善营商环境⑤;越南建立和完善了国家“一站式”服务机制,简化审批手续,减少通关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近年来,东盟国家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一定效果,其中以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营商环境的改善最为显著。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2015—2019年全球营商便利度指数排名中,文莱从第101位上升至第66位,柬埔寨从第135位下降至第144位,印度尼西亚从第114位上升至第73位,老挝从第148位下降至154位,马来西亚从第8位下降至第12位,缅甸从第177位上升至第165位,菲律宾保持在第95位,新加坡从第1位下降至第2位,泰国从第26位上升至第21位, 越南从第78位上升至第70位①。

(四)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构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国际贸易环境的急剧变化,东盟各成员国达成共识,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谈判进程,并力争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谈判。2019年3月,柬埔寨首相洪森在RCEP部长会议上希望谈判各方将努力协商在2019年内完成RCEP协定。2019年6月,在第34次东盟峰会上,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总理巴育指出,全球保护主义正在损害多边贸易体系,东盟必须在2019年年内完成由东盟主导、涵盖16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这将有助于东盟应对区域未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紧张局势所带来的冲击。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将影响区域发展与稳定,必须解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有关问题。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RCEP谈判必须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之前结束。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陈振声说,在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协定成员国大选后,RCEP前景将会显得更为明朗,RCEP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将获得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的利益。2019年11月,RCEP的15个成员国(除印度外)完成谈判,拟在2020年签署协定②。自2013年5月举行RCEP首轮谈判以来,RCEP谈判历时7年,共举行了3次领导人会议、19次经贸部部长会议和28轮谈判。RCEP15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猜你喜欢

经济政策产业转型东盟国家
本期导读
产业政策的两个重要属性和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政治效果与治理体系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中国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