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中音乐的叙事功能

2020-10-09杨瑶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叙事音乐

杨瑶

摘 要:为电影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电影音乐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越来越突出。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音乐是叙事性很强的作品,电影中每一次音乐的出现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王家卫的代表作,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电影一经上映便广受好评并获得多个奖项。这部电影的音乐不仅仅是作为装饰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叙事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花样年华;音乐;叙事

中图分类号:J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02

音乐最初与电影的结合是在无声电影时期以伴奏乐队的形式出现,这一时期音乐也只是作为电影的装饰。直到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诞生,音乐开始真正地进入电影。在經过漫长的发展,音乐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开始逐渐的展现。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辅助画面,在叙事方面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电影《花样年华》的情节很简单。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周慕云(梁朝伟饰)与太太搬进了一家公寓,和在日资公司工作的陈先生及其夫人苏丽珍(张曼玉饰)成了邻居。因为发现各自在外工作的伴侣背着他们有了婚外情,周慕云和苏丽珍开始频繁接触,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已经爱上了对方,但迫于邻居的闲言碎语只能刻意回避已经存在的感情而选择分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虽简单,却有着王家卫电影中一贯使用的丰富的音乐元素。[1]

一、音乐对电影时间空间的构建

时间和空间既是电影叙事的重要元素,也是音乐存在的方式。苏珊·朗格曾说:“一种专供耳朵而不是眼睛,从而是一种可听而不可见的形式的运动,这边是音乐的本质。”[2]当这种“可听而不可见”的形式进入电影的叙事系统并与其进行有机结合之后,使得电影的叙事时空呈现出更为纷繁复杂的局面。王家卫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拥有多样的功能性,不时为电影文本注入更丰富的质感与内容。

(一)音乐对电影整体时空的构建

《花样年华》的整体时空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是因为导演王家卫对于60年代有着挥不去的情节。在《花样年华》中,他对于60年代香港的展示除了女士绚丽的旗袍、男士精致的西装和衬衫、拥挤的住房、狭窄的走廊等视觉依据之外,音乐更是从更深的层次对这一时空进行勾勒。

电影的原声带中我们可以发现,为电影原创的音乐只有意大利作曲家加拉索创作的《Angkor War Theme》,其他的都属于“挪用音乐”。“挪用音乐”则包括戏曲片段和具有那个年代特色的一些歌曲。其中戏曲片段皆来自戏曲名家的历史录音,例如京剧老生谭鑫培的代表作《四郎探母》和《桑园寄子》、粤剧《西厢记》之“红楼会张生”、越剧《情深》和评弹《妆台报喜》等等。这些片段在电影中一般是作为叙事时空的音乐断断续续的出现,使画面处于主体地位,不仅体现了那个年代香港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准确地反映出在香港传统文化思想已经式微,新思想正在萌发。

(二)音乐对电影具体时空的构建

王家卫作品中同样偏爱使用环境音乐。无论人物角色身处在酒吧、餐厅或是家里,都会有相应的环境音乐相伴,以此营造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最典型的就是电影配乐黑人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的《Aquellos Ojos Verdes》。这首歌曲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周慕云和苏丽珍的首次约会,两人对手袋和领带的疑惑进行坦白;第二次出现是在同一个餐厅,两人在餐厅讨论对方伴侣喜欢吃什么。虽然这首歌的叙事功能不如《花样的年华》,但两次在同一个地方的使用,仿佛是餐厅的背景音乐,在营造浪漫、感性的西餐厅的氛围和感觉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3]

二、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构建

情节与故事是叙事学的核心问题。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詹姆斯·莫纳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4]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在叙述时,省略了很多琐碎的细节和过渡的情节,将发展情节的结果通过片段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交代给观众,让观众完全忽略除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之外的其他的人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二人的感情发展上。电影故事情节的串联、主题的建构,音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音乐的重复串联起故事情节

重复是一种叙事的方式,也是王家卫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命题。王家卫爱以一些事件或行为来展示剧中人重复的生存状况,在戏剧性的人物也不过活在同一轨迹之上,周而复始。他常以音乐为这些重复的命题做出包装和润饰,甚至利用音乐的重复性来加深观众对影响的印象。[5]在《花样年华》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梅林茂为铃木清顺的电影《梦二》所作的主题曲《Yumejis Theme》。王家卫提及为什么会选择这首音乐时曾说:“我已听过《梦二》的主题音乐之后,就觉得它和《花样年华》的节奏韵律很对……因为这段音乐是个华尔兹的旋律,华尔兹‘澎恰恰的三部旋律,就像电影中梁朝伟和张曼玉之间的互动关系。”[6]这首“非口语音乐”在周慕云与苏丽珍的邂逅中无变化的重复出现了八次,推动着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这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将故事的主线集中在了两位主人公身上,慢悠长的旋律伴随着演员动作的放慢,特写镜头的使用,都清晰的展示出两人情感由相识到相爱的变化。

(二)音乐对电影主题的建构

电影是通过视听语言来表达主题的,但人们通常只专注于画面对主题的揭示,而忽略音乐在建构主题方面的作用。音乐通过旋律、歌词等专属的语言的配合,在强调主题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王家卫电影作品的名字经常使用经典作品的名称,电影《花样年华》的名字也是直接采用了周璇在1946年为主演的电影《长相思》所唱的插曲《花样的年华》,其在电影中的背景是周璇在与丈夫失去联系且生活落魄的日子里过生日时,由生日歌的引子响起后有感而唱,主要抒发的是与爱人分隔两地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忆。这首歌曲在电影中是属于叙事时空的音乐,由收音机的电台节目播出,音乐开始前电台主持人说出点唱此曲的人“有一位在日本公干的陈先生,点这首歌给他的太太,祝她生日快乐,工作顺利”。伴随着歌词“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演唱的同时,用一个推轨镜头看到苏丽珍和周慕云隔墙背靠背的沉思着,镜头中的苏丽珍仿佛在考虑自己的情感去向,表现出在传统伦理的压制下,两人只能把花样年华中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放进心底的主题。以有源音乐形式出现的《花样的年华》对主题的揭示更具写实性,给观众留下更为深刻的感受。[7]

三、电影音乐对后现代叙事风格的建构

相比较古典电影和现代电影,“碎片”是后现代电影常用的手法。通过碎片化的叙事,对电影的教化功能进行解构,对人以及人的心理状态的关注更为集中。《花样年华》的故事情节是关于两个婚外情的受害者,在调查出轨原因的过程中对彼此产生感情,导演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对故事进行叙述,将焦点集中在两位主人公自身及情感、心理活动上。在《花样年华》的电影配乐中,也同样体现了电影后现代风格的叙事。通过前文我们可以知道,其电影原声带十七段配乐,共囊括了京剧、粤剧、流行音乐、爵士乐、原创音乐等多种音乐元素,除原创音乐《Angkor Wat Theme Finale》被完整地呈现之外,其他音乐要么以若有若无的背景出现,要么结合剧情只出现了其中一个片段。通过对这些音乐的碎片化处理,不仅与影片的气氛相贴切,更让观众在碎片的音乐中感受人物的心里纠葛,也更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同时,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与碎片化的电影配乐相结合,对电影的后现代叙事风格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建构,也更加成就了王家卫导演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8]

四、结束语

电影《花样年华》之所以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大获成功,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音乐亦功不可没。在电影中,每一段音乐的出场都是经过巧妙设计的,当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一起出现在电影中时,无论是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这一时空的建构,电影的故事、主题,以及电影叙事風格的建构,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电影中的音乐通过叙事的作用,营造了与电影相贴切的氛围,对男女主人公无从表达的心理纠葛和社会道德压制下的情感进行诉说,也带动了观众情绪的变化。可以说,电影《花样年华》的叙事在音乐的加持下,丰富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将电影的艺术品位大大提高,展现出导演王家卫作品独特的风格。[9]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2][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王珊.论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9.

[4]詹姆斯·莫纳科.《电影术语汇编》,转引自李显杰著.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5]罗展凤.电影X音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6]蓝祖蔚.声与影:20位作曲家谈华语电影音乐创作[M].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

[7]李焕星.王家卫电影时空的后现代风格浅论[D].吉林艺术学院,2010.

[8]姜天宇.再论《花样年华》的叙事结构与隐喻内蕴[J].电影文学,2014(19):112-113.

[9]郭敏.电影《花样年华》的多元化音乐叙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0):66-71.

猜你喜欢

叙事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