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环境视角下高职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

2020-10-09杨茜

艺术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职院校教学

杨茜

摘 要:中国面对高速发展和更迭的时代,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显而易见,国家对人才的培养颇为看重。对现时代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智商极高,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投入逐渐加大。虽然这是前无古人的创设,但是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的道路中,面对社会不断的快速更迭发展,传统的固化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本文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理念作为分析重点,厘清传统思维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寻求新的教育发展理念,突破固化思维模式,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教学;音乐教育;高职院校;理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9-00-02

高职院校是人才培育必不可少的摇篮场所,这也促使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投入,聘请更多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科学管理、制定教育方案,力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益于社会,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其中,音乐教育的培养是近年高职院校的重点培养科目,音乐的魅力是与众不同,不仅能够加强素质建设,还能够陶冶情操。截至目前的调查状况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保持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没有创新自身的教学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品牌。高职院校只有在音乐教学之中打破常规,才能够逆流而上,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出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理念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

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黄炎培先生认为学生的职业教育不能够仅仅只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不能把教育视为一种机械性地教育,任由学生机械化地学习学徒技能,这便成了片面化的认知,单纯地把职业教育看作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忽略了心灵的陶冶与净化。

社会功能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育,教育的对象本质是人。因此,针对这个社会所需,社会应当引起重视,制定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但应该要满足社会需要,还要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学生养成应当有助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二)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中更加侧重于音乐的技巧学习,从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音乐被割裂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也忽略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无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片面地过于倾向某一方面都会使得教学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满足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采取旧模式的课程设置进行授课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现时代的社会需求与学生特质。

其次,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授课方式也较为传统。在互聯网如此发达的时代,还有很多高职院校的任课老师没有办法及时跟上时代,利用快捷便利、更迭快速的新媒体进行授课。

最后,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例如教学乐器大多都较为昂贵,存在无法人手一个的两难境地。还有部分高校因为经济原因,从而无法填购足够的音乐教学设备。

二、高职院校改变教学理念的原因

(一)社会需求推动教育贴合需求变化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教育教学之中有所突破。近年来,高职院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教学理念的落后与不适应,导致学生无法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及时关注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学生个人状态的改变,因材施教,寻找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以此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需要。

教师能够及时根据社会变化进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也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敏锐度。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改革,尽力贴合社会的需要,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与情操陶冶。

(二)学生素质现状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

1.高职学生音乐基本素质能力较弱

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基本功素质较弱、底子薄。例如,一些素质较好的学生能够听辨和声音程,并且能够唱出固定音高;相比较而言,素质较差的学生连单音都无法演唱、把握不到音准与节奏等。而在其他专业课如和声、器乐、声乐等课程的学习之中,素质较差的学生会随着难度的增加从而感觉到课程学习的吃力,没办法真切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渐渐受挫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传统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引导为主,学生模仿为辅。例如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在开展的素养,都是不断让学生进行演唱、节奏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不断模仿、纠错,以练促学。这一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疲惫感,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忽略学习的乐趣,难以提升教学效率。

三、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理念的举措

(一)贴近学生需求,树立“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

高职学生不似初高中学生,大多数人已经养成自己的一套思想观念,在与学生对话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摒弃传统“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积极对教学难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努力建立起活跃、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学生、学习三者之间的良性促进。

对话平台的桥梁搭建,不仅仅是建立在师生的关系当中,还建立在学生与学习的平台之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活跃课堂的气氛,让音乐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进行传达。例如,在学生视唱练耳的课上,学生在学习打节奏、节拍的动作时,有部分同学难以协调好肢体,难免动作有些僵硬。此时,教师应该敏锐感知,不应该大声呵斥,以委婉的方式调和场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让音乐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树立“音乐生活”观

音乐即生活,能够理解生活才能够准确解读音乐。音乐教育不应该视为一种传统的封闭教育,这是一种能够调和生活的情操陶冶课程。在音乐教学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里,要助推学生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音乐教学向真实生活进行转化。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合音乐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分析,让学生们能够主动控制住自己感性与冲动,利用音乐合理发泄自身的情绪,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得自己能够适应环境,消化掉不良的情绪,产生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音乐会、设计并制作一本学生喜爱的歌曲集、收集有关音乐方面的资料、出版音乐小报等等。还可以以音乐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社团、乐队,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开辟出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全体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

四、结束语

高职音乐的教学改革应当顺势而为,遵循社会、市场的需求,从而带领一支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有立足之地。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领导、教师、学生形成合力,不斷完善教育的方法,以此促进教育的长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彤,胡赟.基于现代职业课程理念的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职业特色钢琴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170-174.

[2]杜杨.社会环境视角下高职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J].音乐时空,2014(21):161.

[3]张敏.谈高职音乐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0(03):106-107.

[4]颜艳.学科融合理念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J].歌海,2009(06):114-116.

[5]钟华.谈高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个教育理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96-97.

[6]王静宇.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践方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65-68.

[7]侯晓乐.对高职院校琵琶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22):142.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高职院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