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的意义与教学策略探究

2020-10-09匡雅玲

艺术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教育意义教育策略

匡雅玲

摘 要:教育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手段,具有审美及教化的功能,在戏剧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达到和实现学习目标,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戏剧”的宗旨与目的。本文阐述了 “教育戏剧”的意蕴、发展与现状,研究分析了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出了“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思考关键词:教育戏剧;教育策略;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9-00-02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培养人格完整的通识型、思辨型人才,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基本任务。而我国当前教育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发展的需求,现有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还相对陈旧,素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戏剧作为一门运用了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综合手段的艺术,除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全面教化的功能。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开始倡导将戏剧元素融于普通学校教学,促成了教育戏剧的产生。把戏剧融入教学,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以往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中,运用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动作、语言等戏剧手段进行创编与表演,在表演中学习与探索知识,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达到和实现学习目标,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戏剧”的宗旨与目的。

一、“教育戏剧”的发展现状及意蕴

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审美及教化功能。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戏剧教育培养戏剧与表演的专业人才,而教育戏剧则是把戏剧融入教育,实现用戏剧进行教育的教学手段。教育戏剧突出和强化戏剧的教育功能,是戏剧在教学上的运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英国教师哈里特·琼森受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理念的启发,开始实践戏剧化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20世纪50年代,欧美地区教育戏剧已初具成熟的教学方法,到80年代末已经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研究和实践教育戏剧的体系,教育戏剧被纳入欧美正规教育体系中。受英、美国家的影响,许多国家都纷纷将教育戏剧纳入教学体系。在我国最早实施的是香港及台湾地区,2003年台湾,表演艺术作为正式科目列入义务教育,在香港教育戏剧实施了近30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进行教育戏剧的尝试,如陶行知、卢作孚、张伯苓、晏阳初等,他们都尝试用戏剧进行民众教育并有一定的成效,例如陶行知先生就亲自排演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晓庄剧社的许多剧目,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这类尝试却并未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1]

现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2001年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将戏剧列入综合艺术门类之中,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平参照表》再次明确指出要利用戏剧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出“在舞蹈和戏剧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自此教育戏剧的地位得以确立。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补充和突破。

教育戏剧包含创编、表演、游戏等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戏剧技巧达到教学目的及需求的教学手段,它不以表演和演出为评判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在戏剧参与过程中的反省和体验。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式是教育戏剧的最大特点。即兴式:是指在戏剧表演时没有固定剧本,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与认识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创编,这种即兴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反省式:是指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生与生、生与师之间不断的交流与互动,在互动中产生新认识、新思想,有的甚至会改变戏剧原有的结果。问题化式:是指教学戏剧一般都会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来设计与完成教育戏剧,戏剧进行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培养与训练其独立的思考能力。[2]

教育戏剧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经验,用声音模拟、情景再现、人物模仿、定格照片等戏剧形式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在这里,学生都有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在创编、表演和互动交流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教育戏剧还鼓励学生与教师、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育戏剧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学生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3]

二、教育戏剧的实施及策略

将教育戏剧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已有的教育戏剧实践案例表明,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学生艺术能力发展水平参照表》明确指出用教育戏剧培养人、教育人,但现阶段,在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戏剧”这一部分基本缺失,1.师范专业没有系统的教育戏剧课程;2.缺少具有运用教育戏剧手段进行教学的人才;3.缺少各学科教学法教师从“教育戏剧”角度进行的教学归纳与总结;这都导致了教育戏剧的运用与推广受到限制。[4]

(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育戏剧的认识不全,对其的实施目的与手段不够了解,混淆舞台戏剧与教育戏剧的概念,错误的理解教育戏剧的评价标准,而像舞台剧的排练和表演会增加教学工作难度,成为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累赘,这是许多教师对教育戏剧望而却步的原因所在。[5]

(三)为戏剧而戏剧,教育戏剧的目的是辅助教学,重视学生在戏剧参与过程中的反省和体验。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课堂氛围,哪怕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如果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巩固不理想,就偏离了授课目标。要改变以上情况,推广教育戏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源头抓起。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开设教育戏剧相关课程。首先要将教育戏剧作为通识课引入大学课堂,让学生系统学习教育戏剧的理论知识、表演技巧与表演手段,为教育戏剧的推广与运用储备人才。

2.运用教育戏剧。就是将戏剧技巧化解为各个要素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 ,是戏剧与各学科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这个需要各学科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用戏剧技巧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感受与传达课本知识,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各课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教育戏剧重要性的认识,注意归纳、总结教育戏剧成功的案例与经验,为教育戏剧的推广做出贡献。

3.推广与普及教育戏剧。建立社团、兴趣小组等,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展演与比赛,利用活动推进其在各学科的运用。推广教育戏剧,用戏剧的剧情“冲突”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用即兴表演激发其创造力,让学生勇于思考与尝试,用角色扮演促使他们认识自我与世界。

三、结束语

教育戏剧是 “教育”与 “戏剧”的融合,它把戏剧方法与元素应用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声音、动作等戏剧技巧来探索与学习,用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式的教学方式转化、传授和运用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已在教育实践中证明了其使用价值。

教育戏剧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引导和控制课堂的能力,成功的教育戏剧课里,教师要从“导演”逐步变成“观众”,学生则从“观众”逐渐成长为“演员”和“导演”,在这里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教育戏剧在提升学生认知力、创新力,培养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行动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推广教育戏剧,探索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让其在中运用中不被形式所拘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营造氛围、激发共鸣、加深理引发思考,是一个有意义且亟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粱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藝术出版社,2009.

[2]杨柳,张寅,于炜.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课程与教学,2013(2):68.

[3]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7-8+20.

[4]于潇.“教育戏剧”概念引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3(03):108-109.

[5]查哈瓦.关于表演技巧问题[M].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编印,1956.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教育意义教育策略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