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水资源配置平台的信息化实现

2020-10-09王昊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6期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化

王昊

摘 要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业务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和新变革。本文通过对北京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技术路线的思考,分析了现有水资源业务系统的基本情况,开展了水资源配置平台系统整合、功能完善及展现形式的设计,为今后建设统一的大水资源信息系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平台;信息化

1背景與思路

1.1 背景

2019年,水利部、市政府先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智慧水利顶层设计,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深化大数据应用等相关指导意见和要求。2020年市水务折子工程任务中明确提出:加快“智慧水务”总体设计建设,统筹整合水资源配置、供用水管理、水环境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四大业务管理系统。彻底改变水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现状,打通业务部门间、上下层级间、政府部门间数据通道,发挥水务大数据对水务业务的服务支撑、带动引领作用[1]。

1.2 智慧水务设计思路

从水利信息化建设思路的三个重要转变出发,充分考虑水务行业的当前现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智慧水务信息化架构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云原生、大中台、微服务”。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开展智慧水务顶层设计和实施落地,全面增强底层的基础平台能力,打造灵活的智慧水务应用体系。通过升级原有业务应用,加大资源整合的范围和深度,最终形成基础一致、资源管控、应用组件化、安全体系化水务信息一体化平台。

水资源配置平台作为水务局四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思路,以“统一采集、统一治理、统一存储、统一融合分析和统一服务的水务大数据中心”为支撑,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和系统应用进行完善和提升。

(1)云原生。云原生是指云计算优先的架构思想,即水利信息化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就需要考虑未来将构建在云环境中,因此项目的设计必须充分匹配云环境的标准规范和架构模型。云原生的应用需要使用容器打包的服务构建,部署为微服务并通过灵活的DevOps流程和持续交付工作流,在弹性基础架构上进行管理。云原生理念是“从垂直建设转向水平建设”思路的进一步延伸,是未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架构理念。

(2)大中台。大中台的目标是实现对水利领域众多应用服务的构建、支撑与管控。相对于传统应用支撑平台只关注单一业务应用,大中台不仅对上层的各类业务应用建设提供支撑,还对各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进行融合管控,从而最终实现用户访问、数据调用、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协作化。对上层应用而言,大中台是公共可复用资源的沉淀、抽象与封装。

(3)微服务。服务化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微服务”将围绕一个或一组业务功能构建,通过将大型应用系统分解为可以协同工作的微服务,它们的开发、部署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微服务可实现独立自动部署,彼此通过轻量级机制完成通信与协作。大中台应实现微服务应用的开发、组装、调试、维护、部署、管理和发布框架,从而提供更灵活、更个性化、更快速响应、更具可扩展性的服务能力[2]。

2水资源配置平台的设计

2.1 系统现状

市水务系统已建涉及水资源业务系统共有17个;涉及9家局属单位,涉及数据资源项131项。已建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分散建设、功能重复、缺乏互联互通。水资源已建信息系统众多且分散,共性模块重复建设,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系统使用范围小,仅限于局属单位内部使用,且同一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缺乏关联,与其他单位的业务协同困难,上下左右联通不畅。

(2)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无法满足服务化需求。大量业务应用系统以业务和部门职能为导向建设,无法有效满足以服务为导向的需求,同时随着用户增多并呈现多样化,对用户的管理也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导致水务对社会公众服务和管理不够集中、统筹。

(3)智慧应用不够。已建水资源系统主要以数据采集展示、查询浏览、统计分析、流程流转等功能为主,模拟预测、决策支持类系统不足,水务行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功能尚未得到充分显现。

2.2 功能完善

根据水利部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要求,原有水资源管理系统需增加取水口管理等功能,加强取水过程管理。同时根据我局地下水管理处的业务需要,增加地下水监测、管理方面的应用,支撑水资源强监管的要求。

2.3 系统整合

目前水资源业务的主要支撑系统有国控北京平台和水资源调度平台,最优方案是以两个系统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合并功能类似或者重复的模块,删除或者改造脱离实际业务的模块,保证整合后的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契合市水务局的具体业务要求。其中,国控平台包含信息服务、业务管理、调度决策和应急管理模块,调度平台包含水资源情势分析、水源动态、调度运行和应急保障模块。

2.4 决策能力提升

目前已有的系统以监测数据展示和信息查询为主,对水资源业务的支撑能力不足,亟待补充完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模型等进行数据的深入分析,完善相关协同机制,提升平台决策支撑能力。

2.5 展现形式

根据业务数据内容需要,将水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基于水务一张图进行展示,同时结合图、表、地图、模型等不同的功能展现形式,来展现水资源涉水业务。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需求,提供可配置的数据项方案,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所需展示的数据进行钩选,同时对数据的内容进行重要性排序[3]。

3结束语

根据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总体思路,在已有的系统应用于信息融合共享、工作模式创新、流程优化再造、应用敏捷智能等水务业务应用思路,在整合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水务业务中台提供的大数据算法、水利模型、机器学习等能力,构建新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全面提升水务业务的精细管理与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新民,李丽琴,周翔南,等.基于地下水“双控”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与实例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9(5):6-12.

[2] 蔡阳.关于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思考[J].水利信息化,2014 (6):1-6.

[3] 滕阳,赵会林,李昊,等.水资源保护信息系统整合与信息共享[C]. 2015(第十届)水务高峰论坛暨水生态安全大会.2015(第十届)水务高峰论坛暨水生态安全大会论文集.水务高峰论坛,2015:41.

猜你喜欢

水资源信息化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水资源经济学发展研究——评《水资源经济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