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措施探究

2020-10-09林域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林域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同样重要。文章从转变教师观念、科学合理安排学生课后作业、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本地资源整合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六方面探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66-0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直以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量,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而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同样重要。

一、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现状分析

1.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措施欠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并及早对学生开展训练。但目前,受课程设置和基层教学评价体系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各个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加强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措施十分欠缺,部分学校甚至呈现空白状态。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是各阶段教育的核心、主干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十分必要。

2.学生缺乏提高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意识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相应的识字认字能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典诗文,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总之,拥有较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備。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缺少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写作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但学生在写作时缺少思考,只能讲故事,不会传达感情,更难以提炼思想。第二,学生缺乏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意识。在平时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中,不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 第三,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胸襟和眼界不宽广。学生缺少关注世界、关注现实的意识,缺乏全局意识,缺乏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汉字的规范书写重视不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方块汉字更是世界文字大家庭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员,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目前,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出现滑坡,书写不规范、不美观,错误百出。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

4.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待提高

笔者所在地区地处中国西北,经济相对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缺少外出培养以及校内培训的机会。学生缺少走出家门“行万里路”实地考察、扩大视野的机会,课外阅读有限,语文知识的来源以课本为主,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语文素养相对较低。

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措施探究

1.转变教师观念,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视野教育,即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落到实处,启发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对事物比较成熟的认识,然后落实到写作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知识的正向迁移。语文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科,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了解历史、生活、科技等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语文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增强,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为其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益处。

2.科学合理安排学生课后作业,提高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多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着重进行字词句方面的巩固练习,适当进行答题技巧的训练。这种作业安排,就狭义的语文教学来看,无可厚非。但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并不完全契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教师应当转换思路,要以更为有效的方式、更加宽广的视野,将学生课后作业的训练作为补全学生能力短板的有效途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

3.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班级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学优生、后进生的学习和发展,忽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这些是学生整合自己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最佳窗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发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古人曾经有言“心正则笔正”。规范工整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作为一名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想象,一个习惯一笔一画书写的学生,一定是一位学习态度端正、心态积极向上的学生。而笔者多年来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反复的验证,其结果正好符合这一规律。书写习惯欠佳的学生,学习成绩鲜有名列前茅者。相反,从小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成绩都较好,待人接物儒雅得体,品学兼优,受到师生和身边人的一致好评。

5.利用本地资源,引导学生整合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妙转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笔者所处的地区有分明的四季更替,有直接可以触摸到的大地、泥土、杨柳、麦浪、燕子、蝴蝶……这些都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素材。在写作中,不同事物的名称、丰富的物候现象等构成了一个综合体,学生可以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这些内容,落实到写作中,有效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笔者所处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文化艺术之乡,当地的书画群众基础较好,政府每年举办书画艺术节,全国的书画大家汇聚于此,盛况空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有着天然、本能的热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引导学生积极整合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带动了笔者所处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可以享受到现代化教学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对整合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意义巨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费很大气力都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在新的教学语境下,几分钟就能实现巨大的突破。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当地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观念,科学合理安排学生课后作业,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本地资源整合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积极运用各学科知识的意识,养成主动思考分析的习惯,树立大语文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胡水清.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来雁菊.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语境教学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张瑞香.问题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感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例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综合运用环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