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0-10-09郭晶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多模态模态小学英语

郭晶晶

摘要: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态选择原则及小学英语课程特点等尝试构建涵盖四个过程的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通过模态的协同作用促进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深化多模态理论研究,丰富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模态;多模态;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3-0104-03

一、多模态的概念

Halliday提出:“多种模态符号协同实现意义的表达,这些符号资源便是多模态。” [1] 李战子认为,多模态是指除了文本之外,融合了声音、动作、视频等动态资源及图像、图表等静态资源于一体的可表达意义的复合类话语,或是任何由多种符号编码实现意义传达的文本就叫多模态[2]。顾曰国认为,模态是指人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单个感官的相互作用称为单模态,与两种感官相互作用是双模态,与三种或以上感官的相互作用被称为多模态[3]。朱永生认为,模态指传播的渠道和媒介,是符号系统,包括色彩、音乐、动画等,而多模态则是指同时运用多种符号系统开展的传播媒介[4]。张德禄认为,多模态教学是协同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多样化手段、多种模态进行的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信息传递[5]。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的研究日益深入。虽然我国对多模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张征[6]54-64分析和探讨了多模态教学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相关性,指出多模态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类似研究很多,但研究对象大多为本科生、研究生。而小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差异,恰是多模态理论应用值得关注的领域。

二、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是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整体教学质量偏低、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足、教材难度与教学标准不统一以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等。此外,随着语言学习难度的升级,学生对所学语言越来越不感兴趣;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畏难、怕羞心理成了影响他们成长的最大阻碍,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指导。

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更加符合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对英语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为小学生创设较为真实、具体的语言学习情境,小学英语的多模态教学构建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二)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隨着国家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普及,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随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运用视频、音频、图

像、色彩、色调、空间、姿势、面容等多模态话语符号来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加以运用。最后,从认知理论的角度考虑,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自控力差等特点。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语言教学变得具体、直观,使语言知识的构建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从而为学习者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三、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以多模态教学、外语教学模态搭配原则、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和情境模态的搭配与协同,尝试构建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含四个过程:依据《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等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和情境模态,依据不同任务和环节,协调模态搭配;把模态协同搭配,灵活有效地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教学模式中模态选择原则

教学模式中模态选择原则包括最优化原则、经济原则、适配原则和有效原则。张德禄[7]提出,模态的选择原则基于模态的选择动因。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背景、小学英语学科特点、小学生自身特点、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设施条件等,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中,模态的选择最主要的原则是最优化原则,其次是有效原则、适配原则和经济原则。

(二)教学模式构建涵盖的五个层面

该模式构建采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五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文化层面包括人的行为举止、思维定势及意识形态;语境层面指语境模式,一般指话语产生的情景、使用的基调和表达方式;意义层面涵盖的范畴比较宽泛,包括话语、人际、概念等;形式层面指意义被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语法系统等;媒体层面是话语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势和动作、PPT、实验室、网络平台、投影、音响、动画等。

(三)教学模式构建涉及的四种模态

该教学模式包含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和情境模态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模态的搭配与协同。

1.视觉模态的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文本、图片、图表等视觉媒体的呈现设计视觉模态,并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体包括文本视觉模块、图片视觉模态、图表视觉模态。

文本视觉模态设计时,教师选择适合小学生及英语学科的课件样式和背景颜色,通过斜体、字号、加粗、加下划线及动画效果等优化课件,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图片视觉模态设计时,教师利用不同的图片形式在课件上呈现教学内容,或使用自备的手绘图片、卡片、图纸等展现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内容,在课件中配以恰当的图片创设图片视觉模态,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实现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记忆。图表视觉模态的设计常使用在词汇教学中。

2.听觉模态设计中,教师会采用听觉媒体教材录音、音乐、课件的效果音等进行协同教学。常涉及的听觉模态包含教材录音、音乐听觉及效果音三种。

教材录音常出现在口语、听力教学中。学生重复听和跟读模仿,并及时修正,提升英语敏感度,提升语音、语调与语感。音乐听觉模态设计中,教师在课件中插入相关音乐,特别是在听力或词汇教学中,借助音乐去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效果音听觉模态常用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突出教学重点、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单词训练时,采用“一闪而过”的方式,给每个单词配上效果音,有助于小学生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3.触觉模态设计时,教师适当激发小学生们的触觉感官进行多模态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蔬菜单词时,教師使用蔬菜模型或常见蔬菜实物,对即将要学的新单词,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通过实物的真实感受增强对新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4.情境模态设计层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更高效地学习英语知识。教师设计文化再现情境,学生在了解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过程中学习词汇、短语及句型。针对小学生年龄层次低、好奇心强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可采用游戏、故事、歌曲与动画等设计课堂教学,创造高质量、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尝试构建的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强调模态设计与模态间的协同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该模态的应用包含课前(预习和导入)、课中(师生互动和课堂检测)和课后(复习巩固和素质拓展)。多模态小学英语教学重在通过模态的设计、协作与应用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实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M]. Geelong, 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6]张征.多模态 PPT 演示教学与学生成绩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03).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多模态模态小学英语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