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影响研究

2020-10-09李书源

青年时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李书源

摘 要:高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同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高校的关系,发现目前高校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高质量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也应迈上新臺阶。当今高校多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挑战的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历史遗传性和时代继承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其先进性指导各行各业的人们解决各种问题,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重要阵地的高校也不例外,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弘道”的重要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源地,仔细品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观念,就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其根源。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高校,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体现。开导并引领学生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高校必要的担当,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教师、学生等人群的思想洗礼也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高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

高等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场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将直接带动提高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我国高等教育虽在数量、规模等方面获得很大提升,但并没有使高等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反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高等教育存在不公平问题

公平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能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着力点正是促进教育公平。实际上,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仍存在并出现加剧势头,突出表现在区域问题、校间问题、群体问题三个方面。

教育发展往往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造成东西部教育水平差距,西部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教育的“短板”,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速度。近年来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断丰富,高等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但因自身条件限制,西部高等教育培养能力一直比较薄弱,使得大量学生异地求学,引发潜在人力资源流失。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在高等教育的起点上,东西部区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教育需求从“有大学上”转变为“上好大学”。在众多高校中,“985”和“211”等高校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在国内有较高的地位,拥有非重点高校不可比拟的财力、师资、软硬件设施以及各种学习交流机会,自然就成为学生的理想院校。而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接受的资源就落后于重点高校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阶层流动渠道之一就是高校,它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父母受教育程度往往对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会觉得高等教育带来的收益不高,继而用多样理由阻碍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于是便产生了“选择的不平等掩盖了选择面前的不平等”。从另一个角度——文化再生产来看,高等教育知识不仅可以提升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还可以积累资本,可能发展成为权力的一种,不公平的高等教育或将导致贫富差距增大,造成更加明显的社会分层。

(二)高校自身发展不足引起供求不平衡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外界社会需求侧的激励,即社会哪项产业发展好,大学就开设与其相对应的专业或扩招该专业人数。单一的依靠需求侧带动必然不能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反而带来了教学质量下降、资源配置扭曲、结构性失业、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部分高校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受多种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丧失,却花费更多时间沉迷于游戏、追剧、交友等方面,在校期间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自身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终日感到迷茫。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让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无法形成,使得学生在政治信仰上有所偏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无法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甚至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存在消极影响。

四、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宏观调控不足,致使不公平问题;部分高校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足,导致供求失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使得高校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各种问题接连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不仅要实行硬性规定加强学生管理和加大教育力度,还需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规范与引导功效,以此对高校环境、学生等产生影响,真正做到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力求教育机会与质量的公平

针对高校发展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政策方面要尽量秉持传统文化中的公平理念,加强宏观调控,出台倾向于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方针。本土高校培育人才,本土方针留下人才,本土人才发展教育,进而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

针对校间资源不平等问题,要做到牢记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适当增加普通高校的国家教育资源投入,从财政支出、师资队伍、软硬件设施以及学习交流的机会等多方面推进普通高校发展,减小各高校之间差距。

家庭教育方面的差距实际体现的是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为此,应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薪资待遇,减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教育的宣传工作,改善家庭教育观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通过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

(二)回归育人根本

“强国之基在养蒙”,优秀传统文化千年根本是育人,高校根本任务是培育全方面、多层次、高标准的人才。要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重视高等教育内部因素的深化改革,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相结合,回归大学本身。高校发展的高质量需要外部机制的配合,更重要关注内部保障。

高等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不能一味根据需求侧作出反应,要从供给侧作出改变,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正确教育观不是为了使某人达成某个目的,而是想使学生成为更好的人,这些受过优秀教育的人往往能行常人所不能,进而完成一些成就,可见,成就的完成并不包含在教育的目的之中,只是教育成功的附带品。当高校这个育人供给侧向社会輸出的都是高质量人才时,就业问题自然不需要担忧。

(三)注重德育培养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对人的社会价值是这样定义的:每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他的实践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贡献越大则社会价值越大,贡献越小则社会价值越小。这个定义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为评判体系的价值观高度符合,因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可以帮助高校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确定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消除受外来文化影响产生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高校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才观。知识与技能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意,品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利益冲突面前要重群体利益,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此类价值取向对社会上的自私行为、享乐主义有很好的冲击和规范作用。高校应加强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校发展,向社会持续输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人才,才能使得高校高质量发展得以实现,社会也能更好更快进步。

五、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从国家、社会、高校本身、家庭、学生五个层次深入发掘并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要以高校作为一个平台去传播给各界大众,影响大众行为并反馈给高校积极效果,如此才能对高校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好作用。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