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20-10-09张新玲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张新玲

摘  要:构式语法是衍生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通过对其整体观、体验观等基本观点的研究可以发现,构式语法对主题教学、时态教学、词法教学等方面都能产生实际意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3-0052-02

一、构式语法及其基本观点

只要语言形式或功能的某一方面不能严格按照语言结构的组成部分或现有结构来预测,就可以称之为构式,其与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单位——现实、认知和语言有紧密联系[1]2。构式语法理论认为,客观现实与语言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通过人类认知的媒介反映客观现实,人类语言的句法结构是自我体验和认知的结果。其基本观点有:

一是单层观。这是在对转换生成语法的批评中形成的观点,即不存在转换生成语法所提倡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非转化性的、单层面的,任何语言表达式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或功能[2]。

二是整合观。构式不是其要素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整合而成的,如cooker可分析成象征单位:[COOK/K?K]和[ER/?],但其意义不等于[COOK]+[ER],两个词素的意义还不能穷尽[COOKER]的全部意义,因为它不能表明结合后的象征单位含有“厨具、厨灶”的意义,还需要特定的语境、情景和百科知识。因此生成语法主张的组合原则在此不能完全行得通,须用整合原则[1]61。

三是体验观和使用观。构式语法不同意转换生成语法提出的语言天赋观这一说法,它强调语言的体验观。若脱离社会实践和人的认知来描述语言的理论,这与认知语言学一贯倡导的实践观、体验哲学是背道而驰的。

四是构式与动词的相互压制。Goldberg以“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为题论述了二者的关系,即构式与动词的相互压制,表明不仅构式可以压制动词,动词反过来也可以压制构式,这是因为动词和构式的角色在互动之后会产生两种情况:正常或异常[3]。在正常情况下,两者的角色完全一致并相互融合,自然而然地生成了现实生活中易于接受的句子;而异常的情况是指两者的角色有区别,欲生成易于理解的话语,动词便会受到构式的压制增添或减少角色[4]。

二、构式语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遵循语言研究的“整体观”

构式语法强调构式的形式、意义和使用情境的结合,不主张孤立地对单词或句子进行分析。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从词语分析句子合理性”这一自下而上的教学思路,即先讲解单词再讲解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习得语言,也会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不建议教师直接讲解它们的中文意思,而是结合图片、实物、情境或者利用问题探究来学习词汇。将任何构式均看成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是非常必要的,结构、框架等形式部分和语用、语义、语篇功能等语义部分不能互为替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将构式单纯地分割成语音、句法、词法等形式部分和语用、语篇功能、语义等意义部分来对待,它们是一个整体。

(二)树立语言体验观

构式语法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它认为语言的习得离不开个人体验和认知加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脱离真实的语境及亲身的体验,将失去学习语言的意义。例如在进行“Shopping”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可将课堂布置成简单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have…? 和How much…?”等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在英语教学中,类似于Shopping, Holidays, Birthday等的主题教学均可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语言表达交流情节。

(三)创设语境,加强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的联系

首先,以时态教学为例。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逐步强化和建构这个时态的用法和语言意义的联系。

Step 1.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I can run. Look, I am running. I can draw. Now, I am drawing.

Step 2. 教师再说:Now I am speaking. You are listening. I am standing. You are sitting.

Step 3. 教师再问Who is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now?(学生回答:I am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此时教师再借助板书把这个时态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

其次,以词法教学为例。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正确使用是低年级英语词法教学中的难点,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用直接讲解或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正确用法,然后再让学生用例句反复操练,但这样的操练是缺乏语境的,虽然学生会记住一些语法规则,但是效益不高,同时教学气氛也是枯燥无味的,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5]。建议进行如下教学操作:

Step 1. 游戏演示。教师随机在教室找一横列或一纵列的学生和自己一起做游戏演示,其中该列的前两位最好是男女生各一名,教师坐在第三位,该列的每一名同学要对自己和自己前面的同学做介绍。第一位同学介绍:My name is Amy. 第二位同学介绍:My name is Tom. Her name is Amy. 位于第三位的老师介绍:My name is Jerry. His name is Tom. Her name is Amy.依次进行。(通过游戏演示,学生便可将物主代词my, his, her的意义和用法联系起来。通过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操练,学生表达自然,记忆深刻,学习的兴趣亦可大大提升。)

Step 2. 正式游戏。根据游戏演示环节,按照横列或纵列的次序依次进行介绍。

Step 3. 进行比赛。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增设这一比赛的环节,看看哪一列介绍用时最短。

(四)对比母语语法构式与英语语法构式进行教学

英語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亦有区别。如英语中的时态用动词来体现,而汉语则通过“就要”“将”“了”“已经”等来体现时态。学生如没有掌握英语的这些构式,往往会用汉语对应的构式进行套用。英汉构式的异质性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母语结构深深植根于大脑,这必然会影响外语习得。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必须正视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异同。对于同样的语法结构,教师可以一带而过或直接避免谈论它们。但是,他们必须对不同的语法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以避免学生机械地将英语单词运用到汉语语法结构中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付艳.构式语法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渤海大学学报,2013(5):146-148.

[3]Goldberg, A.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4]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5-9.

[5]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高等教育出社,2016.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