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方法初探

2020-10-09何慧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事故施工建设

何慧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0)

1 地铁建设的重要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运输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地铁建设。现今,除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一线城市开通了城市地铁交通之外,国内许多二线城市也开始或建成了地铁交通,例如成都、武汉、哈尔滨等。地铁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上升、加快城市化进程。地铁是一种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社会公平性,能够有效改善城市拥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中国地铁建设多在城市地下,能够极大地节约城市地面空间。此外,中国地铁运输多是采用扫码、IC 卡等收费方式,一方面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缩短了乘客乘车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随着大量地铁工程的建设,中国在地铁建设方面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地铁工程的建设涉及的领域颇多,不仅包含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还有地质勘探以及环境工程等,除此之外,地铁施工质量和环境变化也严重影响着地铁工程建设质量。由于地铁建设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各个因素会相互作用,容易引发事故。此外,地铁建设中,工作环境较密闭,空间较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2.1 安全事故发生时间分析

2.1.1 季节的影响

中国南方在6、7 月份是梅雨季节,会有持续性的降雨,偶尔还会有强降雨,会导致城市地下水排放不及时或堵塞,造成城市被水淹的现象。地铁工程多是建立在城市地下,长期降水将会使施工后的土壤和地质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施工单位排水和防坍塌措施不完善,导致地铁局部地段工程发生坍塌、管涌、积水现象,影响地铁工程的正常施工。

此外,在春节期间,由于大多数的工程人员已经返乡过节,该时间段安全事故少。而在春节前期工程人员一方面会赶工期;另一方面,安全意识薄弱,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较多发生在7月和11 月,温度过高和过低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

2.1.2 时效的影响

地铁事故数量与时刻分布图如图1 所示。

图1 地铁事故数量与时刻分布图

如图1 所示,在193 起地铁施工事故中,事故集中发生在09:00、15:00—17:00 以及00:00 左右。00:00 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主要是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人困体乏,思维和行动无法保障工作的质量,应对事故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09:00 和16:00 安全事故案例较多,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时间段施工任务比较集中,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受到多个施工点同时进行的影响,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2.2 安全事故发生地点分析

2.2.1 北方城市

以北京为例,在2000—2010年,有效统计了22 起安全事故,其中坍塌事故8 起、水害4 起、机械伤害事故4 起、其他事件6 起。坍塌事故主要与北京地质环境有关系,北京地貌主要是由洪、冲积扇和冲、洪积平原组成,岛山、洼地、残岗众多。虽然地下水位很深,但是地铁局部地段地质和水质条件很差,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坍塌变形。此外,北京地质条件容易引发管涌、流沙、地面沉降和变形等,进而造成坍塌事故的发生。

2.2.2 南方城市

广州总计发生17 起地铁事故,其中坍塌事故11 起,造成坍塌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广州地质复杂,广东地铁轨道交通贯穿了诸多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单元,包括软土层、断裂、岩溶、孤石、风化岩、砂土液化以及残积土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并且极易引发坍塌事故。

上海总计发生14 起地铁事故,其中坍塌事故发生6 起,上海位于长三角洲东端,由冲积平原区构成。区内地表下多为软弱的黏性土壤,土壤强度低、含水量较高、流动性好,尤其是深基坑下方,主要是由淤泥质黏土构成,其流变性很强,此类地质容易发生土体液化、流变、流沙以及管涌等现象,进而发生坍塌事故。

2.3 安全事故发生施工方法分析

施工方法与事故死亡人数关系如图2 所示。

图2 施工方法与事故死亡人数关系图

从图2 中可以看出90 起施工方法的实例分布情况,其中盾构法和明挖法造成的安全事故较多。一方面,中国的地铁工程建设企业多数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另一方面,这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所以会导致工程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

3 地铁施工的安全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控制体系

安全事故是地铁工程建设的红线,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地铁施工事故的统计和报告制度。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地铁施工中的把控作用。国外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事故调查和报告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在建立和完善中国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再结合中国地域特点,最终制定完成科学合理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另外,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环境和地质因素建立区域性的施工标准和规范,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文件进行地铁施工,才能够有效抑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各地方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编制具有区域特色的地铁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能够极大地保障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数据公开透明化,一方面要对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向公众公开所有的事故情况,尤其是对一些未发生伤亡的事故也要进行备案。对于零伤亡的安全事故,并非是没有人员伤亡就不算事故,对于整个地铁建设工程而言,事故发生了就要分析和处理。此外,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人人都是地铁建设的监督人,媒体工作者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曝光事故中,分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事故表层,分析事故原因并制订事故相应机制。

3.2 加强地质和环境勘探工作

地铁工程建设多位于地下,这就需要在地铁工程建设初期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尤其是土质较差的长三角地区,准确的地质勘探报告不仅能够为后续的施工减少阻碍,还能够将安全隐患提前消除。长三角地区土质以沙土和软土为主,在地下作业时要做好防护,完善支护措施,以保障基坑作业人员的安全。此外,企业要严抓工程质量,做好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严禁出现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

3.3 构建事故案例库

目前,中国地铁建设工程众多,但是对于事故案例库的建立还有待完善。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各个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无法将施工成功案例进行复制,且事故原因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案例库的样本数量较少,需要持续更新和完善。建立事故库不仅能够采用定量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取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为日后其他地铁施工项目提供依据。此外,事故库案例要结合区域地质特点,在地质环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事故库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将会大幅降低。

4 结语

中国城市地铁建设正在稳步加快,为大众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要完善安全施工体系,加强地质和环境勘探工作,强化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健全具有区域特色的事故案例库,全方位提升地铁建设安全预防工作。此外,各个地铁建设企业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吸取成功经验,保障地铁建设稳步进行。

猜你喜欢

事故施工建设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学中文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废弃泄漏事故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小恍惚 大事故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