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招聘考试难倒“做题家”,合理吗?

2020-10-01关不羽

南方周末 2020-10-01
关键词:塔尖录取率笔试

关不羽

录取率远远低于高考,竞争激烈是必然的。面对蜂拥而至的参加招聘者,在笔试环节增加难度以拉开成绩差距,是合理的选择

“史上最难招聘考试”的纪录可能在最近被刷新了。2020年9月26日,中国银行举行了招聘考试,随后话题登上热搜。看来这次真把各路“做题家”都难倒了。

考生们纷纷吐槽,这次考试时间紧、任务重,还要有全科博士的水平才能应付下来。考试要求考生40分钟内,完成英语30道单选和5篇长阅读,其中每个阅读5个选择。然后还有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高等数学、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原子什么量子数、什么洛朗级数展示、计算机题、线代等领域相关问题。有考生表示“就差医学没考了”。

“不想招人就别为难人”“这是考中科院预备院士吧”,考生们的怨念颇深,这也可以理解。“做题家”出校门的“招聘第一考”,就遇到如此高难度的考试,确实有遭到迎面一拳的心理冲击。

为此,有“内行人士”出来解释,说银行需要的人才就是那么高端,综合能力的要求就是强。这也许对考生有点安慰作用,却很难说是实情。商业银行确实有高端人才的需求,但那是金字塔的塔尖。中国银行的全球校园招聘计划超过一万人,要是都准备往金字塔的塔尖上拱,那么塔尖要改成超大露台了。显然,大部分应聘成功者将会在银行中从事较为基础的业务,并不需要博古通今、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大体上讲,商业银行这样发展成熟、分工明细、规章严谨的体系,绝大部分员工都是照章办事、步步为营的“螺丝钉”。颇为沉闷,却很适合“做题家”。

因此,“史上最难招聘考试”的新纪录在中国银行诞生,和企业的真实人才需求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因为银行就业的机会太热门了,不得不采取的招聘措施。

中国银行此次校招的报名人数多少,至今未有公开报道。根据历年的招聘情况看,笔试阶段的录取比例在1∶10。比如2017年中行招聘的报名人数为8万余人,而招聘岗位仅为七千多。今年的校招范围扩大到最近三届毕业生,可能报名人数较往年还会有所增加。也就是说,今年的1万个招聘岗位,至少有10万人来竞争。录取率远远低于高考,竞争激烈是必然的。面对蜂拥而至的参加招聘者,在笔试环节增加难度以拉开成绩差距,是合理的选择。

各位考生可以放心的是,考试虽难但没有固定的分数线,而是根据录取率划线,本质上就是看顺位排名。从考试的公平性角度看,和十取一的低录取率相匹配的高难度有利于拉开分数差距,保证了择优录用的刚性标准。如果明年的录取率是二十取一、百里挑一,可以想象考试难度可能会更高,说不定真连医学也要考了……

因此,大可不必批评银行在提高招聘考试难度。高淘汰要有让人信服的标准。既然扎堆来应试,那么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大。自然是尽量选择最优秀的人才,“院士候补”“全科博士”当然更好。反之,如果招聘活动报名现场门可罗雀,降低标准也是必然的。比如说,历年热度很高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多次出现工作条件艰苦的冷门岗位,在招聘标准上降格要求。招聘门槛的高低设置、招聘考试标准的宽严尺度,服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无可厚非的。中行这次校招考出“史上最难”,折射出的是银行就业岗位的热门程度。

银行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首先是薪资报酬。金融行业长期在高薪职业排名中霸榜前十,尽管商业银行的薪资水平和证券、信托、投行相比不算高,但是在全行业中仍属待遇优厚。年报显示,中国银行在2019年的员工薪酬总额为886.65亿元,按在职员工总人数309384人计算,全员的平均年薪约为28.65万元。扣除税、金,实际的员工收入也要在20万元以上,除了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这一收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达到高收入水平。成为应届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并不令人意外。

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企业。就业稳定度高,职业风险小。虽然这一情况正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断言银行业的就业吸引力下降还为时过早。因为,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裁员潮没有多少行业可以独善其身,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具有相对的稳定优势。

(作者系经济学者)

猜你喜欢

塔尖录取率笔试
疫情下的笔试
塔尖城堡
美国部分高校发布2019年常规录取数据多所名校录取率再创新低
巴黎圣母院起火
挂在塔尖的云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