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者无罪”后面是句号还是问号?

2020-09-30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38期
关键词:挑毛病找我聊赵光义

木匠

一天,老许找我聊天,说他有个讨厌的同事,本事不大,能量不小,总喜欢在工作中,对其他同事各种挑毛病,特别是当着领导的面。老許还说他自问是一个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人,但他却无论如何,难从这位同事的话里那听出半点有益工作的信息。

“我看他的出发点,就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老许气愤地说。

“下次,直接反击回去。”看到老朋友难过,我给他支招道。

“反击不回去,一是人家不做具体事,使你无从批评;二是你想辩解一下,人家一句‘我就是这么顺嘴一说,你姑妄听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哈,你就没词儿了。”

“那你可以质问他,‘没有你瞎说什么?‘把没有的说成有的,你又是何居心?”

“是何居心?‘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句话直接就把你顶到南墙上去了。”

“这……”我没词儿了。

老许接着又说:“我查过这句成语的解释,无一例外地都是:提意见的人,即使意见提得不正确,也不应当为此承担什么责任;听取意见的人,即使自己身上没有对方所说的那些缺点和错误,也应引以为戒……

“可我以为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当你听到有人批评你时,你一定要先弄清楚他批评你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判断他是善意的话,那哪怕他说的不对,你也不要去怪罪他。但如果你判断他是恶意的,那就不要客气了。

“所以,我认为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前半句必须是一个问句,后半句则必须是一个感叹句。这实是一种十分实用主义的处世之术,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种理想主义的处世之道。但它既然是一种‘术,就有用好和用坏两种情况,因为我们无法保证‘闻者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事实亦是如此,历史上,用好和用坏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如能虚心接受邹忌‘王之蔽甚矣意见的齐威王、能容得下魏征这条‘毒舌的唐太宗、能忍得了寇准强行将自己按在龙椅上,听取他工作汇报的宋太宗赵光义……作为一个言者,能遇到这样一个‘闻者,当真是三生有幸!

“而如虽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就因为司马迁好心为叛将李陵道了几句苦衷,就一怒之下,将司马迁下狱,处以宫刑了吗。言者如遇这样的‘闻者,就不是幸事了。

“所以,任何人都不该以为有了‘言者无罪的这个说法,就有了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底气。”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完,我就告辞了。

猜你喜欢

挑毛病找我聊赵光义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不要了
谁都会挑毛病
人心莫老寿自长
伐木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带着“挑剔”的观点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