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拉·韦斯特弗:从野生少女到超A学霸

2020-09-30刘晗

世界博览 2020年18期
关键词:韦斯特塔拉家庭

刘晗

几乎所有励志的故事都是一部个人奋斗的血泪史,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 写的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A Memoir) 里的主人公也像大多数与命运抗衡的人们一样,在坎坷曲折的人生中完成了华丽的逆袭。这是一本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的小说,童年时期的她从未体会到普通孩子那样的无忧无虑,当同龄人沉浸在父母的甜蜜宠爱之中、享受美好的校园时光的时候,她已经在父亲的鞭策下为生计四处奔波。然而对于塔拉来说,所有吃过的苦都没有白费,成长在扭曲的原生家庭中,当教育和健康成为奢侈,身陷囹圄、走到尽头的她便萌生出了实现人生转机的念头。

童年时期的塔拉·韦斯特弗。

对于没有过读书经历的人来说,攻破学习的重重障碍,远比顺从生活的惯性要复杂得多。那些写满字母、方程式和符號的教材,曾经令她一脸茫然、进步缓慢,在考场上甚至连答题卡都不知何物。但即便如此,塔拉凭借其个人超强的自学能力,考进了竞争激烈的杨百翰大学。走入校园的她不再迷茫,塔拉先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就像出自《圣经·诗篇》的这句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它蕴含着逃离人生的枷锁,与此同时也有着找到新的信仰的寓意。”

2018年,塔拉的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经出版便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畅销榜,常年高居销量榜冠军,她也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从野生少女到超A学霸,教育为她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篇章,不再一味地听命于他人,独立自主地思考,挖掘自己无限的潜力,是金子总会发光。

童年的创伤:原生家庭的阴影与磨难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包裹着一个野生少女的沉痛过往,书写的过程无异于揭开疮疤,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她自己忍受那些残酷,而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分享,读罢塔拉的种种心惊胆战,也有了反观自我的机会。即便是从小到大受过教育的人,也未必能像塔拉一样有勇气穿越荆棘,走向光明。原生家庭既是一个人的宿命,也是人生的底色。她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居住在山区,平日靠与他们一起分拣铁质废料、帮母亲调制药水为生。患有躁郁症的父亲信奉摩门教,专制霸道,幻想着世界末日降临,虔诚地建造“诺亚方舟”,命令家人们做水果罐头、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他禁止子女进入公立学校上学,就连得病了也不能去医院,只能靠母亲的草药续命。

在这个男权至上的家庭里,母亲和子女都要遵从父亲的指令生活,在这种严苛的家教环境中,孩子也不免在性格上呈现出缺陷,“我的哥哥们就像一群狼,他们频繁地试探对方,一旦有哪个小点儿的突然长大,梦想着向上爬,便会爆发混战。”二哥肖恩就继承了父亲的大男子倾向,口口声声以爱的名义操控着家里人,事实上却是残酷施暴,拳脚相加。在他和父亲眼中,女人就该在厨房里安分地服务家庭,穿着裙子出门甚至都被视为有伤风化,保守偏见的家庭氛围将一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入了歧途。而塔拉就是狼窝里弱小无助的羊。

弱小的塔拉即便有了叛逆的想法,在重压之下也只能默默承受畸形的灌输,伪装度日。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说教的狂热和偏执,她似乎开始相信传说中阿帕奇女人的命运:“女人们如何生存,又如何死去,命运早已注定。由勇士们决定,也由女人们自己决定。像沙粒般数不清的选择,层层压缩,聚结成沉积物,变成岩石,直到最后化为坚固的磐石。”如此驯化与顺从的观念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无疑对塔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塔拉家里兄弟姐妹7人,有3人走出了大山而且学有所成,其他人无奈延续着父辈的生活,三哥泰勒就是塔拉的榜样,他作为家庭中的“反抗者”,率先考入大学,给了塔拉足够的信心。“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也不知道。他无法解释这个信念从何而来,也无法解释它是如何发出明亮的光来穿透那黑暗的不确定。但我一直猜想那来自他脑海中的音乐,来自我们其他人听不到的充满希望的曲调,来自他买三角学书和收藏铅笔屑时一直哼唱的秘密旋律。”天启般的觉醒神秘莫测,但能够肯定的是,它能激发一种向上的能量,不甘于眼前现状,破茧成蝶,开启寻求更广阔人生的天赋。

教育的魔力:救赎与发现独立的自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记载了一个女孩的蜕变,从在家庭中度过压抑的童年,到在校园里获得新生遇到的诸多尴尬,再到背叛家人。原生家庭既是她的起点,也是终点。从杨百翰大学毕业之后,塔拉又去了剑桥,本该按部就班的生活因为家庭的纠纷再起端倪。留在家里的姐姐奥黛丽同样饱受着男权的煎熬与折磨,面对暴行频发的肖恩以及严苛的父亲,本来在私下得到塔拉支持的她,最终仍然无法面对强势的威胁。家人之间始终逃不开相爱相杀的恶性循环,肖恩口出狂言要杀死塔拉,被宗教冲昏了头脑的父亲笃定她被恶魔附体,而母亲和姐姐也在紧要关头失去了立场,顿时唯唯诺诺。

塔拉成了家族的背叛者,虽然离家求学,但无论走多久她似乎都在野蛮的怪圈里打转,即便接触过了文明世界该有的样子,仍然无力将自由的观念传给身边最亲的人,直到他们变成熟悉的陌生人。有些地方,走出去了就再也无法回头。但是如果迈不出这一步,仍然不会有机会看清自己以及世界的本来面目。外婆的葬礼将分属于两个世界的家人重新聚集在了一起,巴克峰隔开了文明与蒙昧,受过高等教育的泰勒、理查德以及塔拉,父母和其它孩子仍旧笼罩在无知愚蠢的阴霾之中。

塔拉始终在叩问:回归家庭还是忠于自己?这也是她自始至终面临的两难抉择。家庭生活固然有其特有的优势,“山上的生活给人一种至高无上之感,一种遗世独立甚至统治之感。在那广阔的空间里,你可以孤身一人几小时畅行无阻,漂浮在松林、灌木和岩石的海洋。那是无边无际的静谧,使人沉静,在它广袤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儿时拥抱自然,却又被无形的教条所束缚,被驯服为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庸人,过着一眼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结婚、继承家业、跟随母亲制药和助产就算是有一技之长傍身了……然而对比塔拉的生活,走出舒适区并不是意味着与原生家庭脱离关系,爱与亲情仍然存在,只是思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塔拉已经不再适应原本的生活了,与家人的疏远是必然的。

走入校园的塔拉·韦斯特弗不再迷茫,先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另一方面,塔拉的觉醒是自我的救赎与独立,受过的压迫也在向她警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轻易将个人的权力与意志强加于他人。所谓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正经的学院派,在塔拉那里,转变、蜕变、虚伪、背叛统统都在教育的范畴之内。上帝扮演了“教育”的角色,在好奇与自然的驱使下,任何外力都阻挡不了一颗冲破牢笼的拳拳之心,负重涉远,抵挡属于自己的山峰。

就像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所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教育犹如幽暗现实中的一丝光亮,照亮一个有待去探索的未知世界,赋予一种从前未曾听过的全新生活,正是这样的遐想,激励着人们奋力扭转各自的现状,整个社会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改变,这样的革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汇集成推动现实中整个社会文明的力量。

(责编:常凯)

猜你喜欢

韦斯特塔拉家庭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侃爷”迷惑操作看呆网友
家庭“煮”夫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意大利塔拉莫纳奇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