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韩两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0-09-29杨欢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课程标准初中历史

杨欢

◆摘  要:历史课程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能够反映国家意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教育是两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韩国在紧跟欧美课程改革的步伐中,不断尝试改变与完善,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韩国历史课程,我国在历史课程改革中进行借鉴与学习。本文试着从两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出发,利用对比的分析方法探讨中韩两国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国;韩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较量将是人才的较量,所以教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需要加快步伐。历史课程能够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历史课程改革也毋庸置疑。在我国,历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有所成效,但也暴露一些问题。善于吸取、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历史课程改革经验,将能够帮助更好解决问题。中韩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底蕴,而且韩国紧跟国际课程改革潮流,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在课程改革上经过多次修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课程。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课程结构的中观形式。所以本文就从中韩两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层面出发,对比分析两国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异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一、中韩两国历史课程改革历程

(一)中国历史课程改革历程

中国最初的历史课程标准可以追溯到清末,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历史课程标准发展并不顺利。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及时收回教育主权,对课程标准、计划和教科书的编写等开始由国家制定颁布实施。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教育政策不断转变,我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修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78为第一阶段,全盘苏化到逐渐的本土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张学习苏联。在历史课程上照搬苏联教科模式,由之前的小循环转为大循环,先学习世界史再学习中国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符合本国实际,一些教师并未按照历史教学大纲进行。1956年毛泽东主持教学改革,颁布了一整套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观点来理解历史能力,比较符合当时的教育实情。

1978-2001为第二阶段,本土化的否定到改革开放后部分西化。历史课程安排在初二、初三和高一。初中阶段学习中国历史,高中阶段学习世界历史,依旧是直线式教学。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本国史和世界史都注重现代史,摆脱国家主导的政治教育的评价,在内容安排改变了以往的直线式,在初一和初二上学习中国史,初二下学习世界史,高中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2001至今为第三阶段,西化到努力本土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在世纪之交正式启动了。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诞生,相比历史教学大纲体现了弹性和灵活性。教学目标由知识与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内容上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板块,每个板块设有若干学习主题。在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呈现方式采用点线结合方式,强调时序性,降低难度,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韩国历史课程改革历程

历史课程的改革是伴随着韩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的。它既是时代变迁的要求,也包含着某些历史特色与政治色彩。从1945年到现在为止韩国总共進行了大小10次的反复修订,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思潮等因素制约,也受到历史学科,还有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影响,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946-1974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将历史融入社会科,传授基本历史知识,培养个人能力与公民品行。初中以主题式学习历史,高中是韩国史和世界史并重。1963-1973这一时期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影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历史教育要求振兴民族精神,将世界史从社会科分出,韩国史作为独立学科。1973年教育理念是提高国民素质,历史课程地位得到提高,从小学到高中都学习韩国史,作为各类考试的必修科目。

1974-1992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将韩国史再次并入社会科,重视基础教育和未来社会教育。1988年,为了缓和国际局势,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以历史眼光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1992年-至今未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培养具有民主市民的必备素养,初中实行综合课程,高中将韩国史作为独立科目,韩国史和世界史以必修课存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全球化观念合格素质公民。2007年修订要求交叉学习韩国史和世界史,2010年继续修订将韩国史和世界史从社会科分离出来,合并成新的历史课程。2012年规定韩国史作为高中必修课,历史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纵观两国整个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虽然比较曲折,但从侧面可以看出历史课程在教育体系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两国都注重紧跟世界课程改革步伐,与时俱进。

二、中韩两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比

(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决定了一门课程的地位,关系都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影响到课程实施。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性是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出要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用唯物史观来阐释历史发展,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注重人文素养培养等。韩国的课程性质,认为历史是理解过去、多彩的人类生活,将现实生活与过去联系起来,拓宽对人类以及生活的理解与眼界的科目。注重历史的人文性关注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

可以看出两国在课程性质上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善于从历史的角度正确的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韩国是针对整个历史课程而言,而我国则是针对义务阶段的学生而言,这样就显示出中国的课程性质具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课程理念提倡基础性、综合性、普及历史常识的理念;提倡思想性和公民素养的理念,提倡人文性和育人为本的理念。初中阶段普及历史常识是基本任务,最根本的是育人性。韩国课程理念是针对整个教育提出来的,各个学科年级都是相同的。提出培养生活的、开放的和全面的人。具有个性和创造能力,能够以自身的教养开拓前途,在了解韩国文化基础上,创造新价值的人。

通过两国课程理念的对比,两国都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当今比较提倡的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但是二者在课程理念针对的对象不同,中国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提出来,而韩国是面向各个学科年级的学生。而且我国注重传递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而韩国注重个性和创造能力培养,这或许是受到两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同所致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包括了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过程、结果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中国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韩国的课程目标,是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各个领域目标,先提出一个总目标后,再将具体目标一一罗列出来。比较注重能力培养,如历史洞察力、文化创造力等,注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培养,关注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现实问题。虽然韩国历史课程标准目标中没有明确分为几个维度,但实际上也涉及了知识方面、技能方便等领域。

两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强调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两国在课程目标要求程度上表现不同,中国的课程目标相对韩国而言,层次性更加鲜明,更具针对性。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方面,中国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点,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并在每个版块下设若干个主题。韩国课程内容以近代为时间准线,采用通史体例下追求历史领域内的统合,将本国史和世界史并列起来。具体分为近代以前的韩国史和近代以前的世界史,近代以后的韩国史和近代以后的世界史四个学习板块,在每个学习板块下设若干个学习主题。近代以前的历史是以“文明”要素为基础,近代以后的历史则是以具体的人类活动为中心来组织。

两国在内容上都强调时序性和基础性,重视本国史的学习,特别是政治史部分。但是在内容体系上,具体划分不一样,我国是先学中国史再学世界史,韩国则是韩国史和世界史交叉学习。在具体的课程内容,由于两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不同,我国选择与社会主义相关的内容,近代内容多于古代史内容,在政治史学习的过程中兼顾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学习。而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民主主义学习,课程内容古代史多于近代史,政治史和文化史内容居多。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了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到课程实施的情况。中国的课程评价是从评价的设计、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三方面进行阐释。评价的设计涉及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选择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关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的一致性,要求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从课程评价的实施来看,坚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评价的解释与反馈来看,关注学生是否达到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学习经验,扬长避短,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韩国课程评价主要从评价计划、评价目标与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活用四个方面考虑。首先是评价计划。强调评价要与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保持一致,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其次是评价目标与内容。要综合对知识、技能和价值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依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接着是评价方法。适当的运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最后是评价的活用来看明确评价的结果是判断学习者的成就水平,改善教学方法,将影响教学的各种因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促进学生历史学习。

两国在课程评价方面旨在了解学生学习过程,改善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评价内容比较全面,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中去。但是我国对于课程评价目标方式等更加详细具体,有利于操作,韩国的建议性比较强,其原因还是和两国的课程组织形式不同所致。

三、中韩两国历史课程标准比较反思

纵观中韩两国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由于两国在课程组织形式上不同,所以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上在具共性的基础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中国将历史课程作为独立课程开设,而韩国则是将历史课纳入社会科中形成综合课程,所以韩国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针对的是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学生,没有单独对历史学科设置相应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但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学生,历史学习的特征表现不同。如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是比较好动,自律能力不强。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就是吸引他们注意,激发历史学系兴趣,尽可能的形象生动。这就需要作为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使之适应学生,建议韩国历史课程标准应该更具针对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两国需加强对世界史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同时,韩国应该合理分配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内容。在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上,我国在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以及评价的灵活性等,可以向韩国历史课程标准借鉴,继续改善,注重将育人为本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是各国在时代不断发展下,各种新的理论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无论中国还是韩国,教育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任务艰巨,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适应时代、学生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文花.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韩初中历史课程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陈叶丹.中韩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中国课程标准初中历史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