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微作文”的教学探究

2020-09-29张家港市崇真小学郭羽丹

家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微作文要素习作

□张家港市崇真小学 郭羽丹

小语教师在教授学生习作时,常常设计以日记或命题、主题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写作,像这样的写作也许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能抓住小的训练点,开展“微作文”的教学,对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是一大挑战。“微作文”的教学研究是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该研究中,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逐层次实践和分析:“微作文”的教学依据什么选择;怎么指导微写作;“微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否有效、有什么影响。

一、“微作文”选择的教学依据

小语正面临着教材编排的一次大变革,现2019年秋改编的部编版教材也为教师指明了方向,编排的语文要素明确化,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的“点”,并按照一定梯度落实在每个年级中,且特别注重文写的结合,这样对攻坚难题作文教学的指导更为明确,充分体现了“微作文”的可行性、必要性。

关于描写人物的语文要素更是贯穿几个年级的小语教学。

由此可见,这些描写人物的技巧不是一朝之功,而是循序渐进。渐进的语文要素也要求教师在“微作文”教学时,能舍得放弃,抓住小“点”设计专项习作训练,选择适应的方法进行引导。

二、“微作文”教学探究过程

(一)名师课堂引路,深入研究教学理论

在研究中不仅观摩了众多名师课堂,还联系本校教学理念,正与薛法根老师的苏式课堂的教学观中“让学”概念相吻合。学生是学习者,教师、教材是帮助者,“微作文”就是让学观念的一种体现。

(二)且行且细化

其实教材当中的经典篇目很多时候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教学价值,研究透教材仍然至关重要。细化在文本教学中,研究小组讨论与实践,认为每个单元至少在一篇文本教学中要涉及的专项“微作文”教学。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设置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的各个版块也指向单元习作《___即景》。该单元语文要素为:1.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前面三篇精读课文全面了解该单元语文要素,这样在“微作文”教学中学用动态描写和描写景物的变化,为习作奠基。因此将《月迹》一课作为“微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究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月亮的形态,发现月亮在镜子中不断移动、不断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用动态描写能显生动,用连词能说清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用上这样的方法写一写景物变化的过程,注意及时点评。在略读文本教学中融入“微作文”,这样关于“动、静态描写”的语文要素就落实了。

三、“微作文”的有效性

薛法根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提到从“课文”到“作文”——“借”的秘诀,体悟到习作即借看法、想法、写法等,不断练就习作技能。受到启发,在设计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时,着重讲解人物动作描写,课堂上通过“慢镜头演一演”“回顾片段评一评”“课后观察看一看”“微视角写一写”几个教学版块,让学生重点感悟动作描写。课后还延伸到生活中,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围绕着一个语文要素去训练。一位学生在回家的胡同中观察到的生活写得有意思,用一系列动作描写高度还原此情此景,写下这样一幕:在那赋有木头香气的胡同里,一到夏天,那可是老人们的天堂了。几个邻居把手伸进口袋,掏了掏,个个手中拿着瓜子,两只手指从手里拿了一个,然后立马用两只门牙咬开,只听“咯”的一声,果肉就已掉入舌头上了,在嘴里嚼了两下,就顺着口水进入肚皮。咬开的瓜子壳居然没散开,可是轻轻一丢,掉落在地,立马变成两瓣了。

研究小组参考部编版教材提出的关于读写结合的语文要素,开展了一些“微作文”练习——“站在菜市场的一角(训练人物描写)、弄堂中的平凡人(训练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与点的描摹(训练场面描写)、我爱它之魂(训练借物喻人的写法)”等。抓住有特点的文章,重点讲解写法,随堂或课后练习和讲评。

四、结语

在“微作文”的学习反馈中,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细节描写方面很细致,成为文章中的亮点,有了可赏之处。做到精磨精练,储备为现成素材。当然“微作文”教学仍存在局限性。熟知,促成一篇作文的要点很多:谋篇布局、选材立意、艺术手法、细节亮点等。“微作文”的开展次数也不宜过多,所以这样专项训练的机会就少了。一言以蔽之,“微作文”教学以文本为载体,关注语文要素小“点”,进行专项练习,可见滴水汇川之积累,预想水到渠成之效果。

猜你喜欢

微作文要素习作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