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安全领域新兴技术:机遇or挑战?

2020-09-28朱伟周佩玲

劳动保护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科技生产

文/朱伟 周佩玲

新兴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和扩大,带来科技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兴风险和挑战。本文着眼于新兴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及生产安全领域带来的新兴风险和挑战,对未来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如何抵御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出了建议。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写,“未来”是风险的游乐场,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在各种选择之间取舍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对其带来的风险进行管理,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以及防范部署,已成为当前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新兴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多篇国家科技规划和蓝图纷纷出台以后,新兴科技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新一代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核技术等新兴技术产品及相关业态不断涌现,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水准的同时,也已经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物联网技术带来了即时状态的被动泄漏、网络技术带来了安全监管的依赖性、作为新能源的锂电池火灾特性需要不断认清等。然而新技术在应用之初,并不能全面展现出其风险,人们也不能全面掌握这些风险,其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事故,如核技术在应用之初,人们对其泄漏的后果并不完全掌握,而经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这么多年的评估和研究,核泄漏的风险后果仍然还有待观察。

新兴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内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在提高了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基于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的特征,对新兴技术给公共安全领域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应对建议进行研究,为提高公共安全领域的抗风险能力提供依据。

新兴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新兴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前沿,可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变革,与新兴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引领各行业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的趋势。新兴技术对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GIS 等技术在建立智慧城市、安全生产监控、物流管理、应急决策平台等领域的运用;3D 打印、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穿戴、人员搜寻、危险作业、高强度作业等行业上的运用;核技术、网络技术在保障安全检测上的运用,新能源技术如锂电池、氢能在交通运输上的运用等。

消防排烟灭火机器人 赵原/摄

物联网技术已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据美国《2016—2045 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估计,2045 年将会有超过1 000 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这些设备包括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工业探测器、监控摄像头、汽车等。联网设备,通过互联网可将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集成在一起实现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可应用于对现场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过程监管以及产品供应链流向监管等方面。如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进行监管,结合GPS、GIS 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危险化学品的存储、转运等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效率。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生产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工人去工作,机器人去实现工业化生产比人类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从事高强度的作业、危险作业,以及能够持续作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员疲劳度和面临的风险,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可对汽车失控、翻车等险情进行提前预警与预防。

“大数据思维”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能够对安全管理发挥显著的作用。物联网、大数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生产过程监控预警和自动控制技术,为提高生产效率、异常处置和应急响应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帮助。随着这些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基于风险的大数据研判技术在保障公共安全中,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态势感知技术、生产安全趋势预测及决策支持技术等,可以选取最优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应急救援决策支持,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新兴技术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给生活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方式,为安全管理提供更有力、精准的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潜在的危险。这些风险有的是传统的风险,有的则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新兴风险。

近些年来,新兴技术与公共安全领域融合之后,已经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新能源电池如锂电池、氢能应用于汽车上,每年都会造成多起火灾和爆炸;新材料的使用可能在长期累积的条件下,对人员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风险;依赖于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航空设备,给人类带来了空难的威胁;危险化学品以及核泄漏也严重威胁着人的安全和健康;自动化仪器设备的使用,产生了噪声污染以及辐射危害。当前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数据串联在了一起,犯罪集团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攻击手段,通过从后台修改决策机制、篡改生产设备运行数据等方式,危害安全生产与公共安全。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来分析,新兴技术给公共安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主要来自以下3 个方面:

电动汽车起火

第一个方面是对人的影响。当人工智能使得数百万工作被机器取代,失业将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会造成现有的生产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安全生产也会面临新的风险。如机器失控等造成的人身、社会安全受到威胁。当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结合,导致个人隐私、企业生产数据的曝光,更是为不法分子通过后台操控安全生产提供了“天然沃土”,企业生产的可控性受到威胁,生产设备的运行将不再受控。

第二个方面是对社会的影响。新兴技术风险对社会的影响,是因为个人或团体应对行为而引起社会失序,主要包括了社会伦理、社会稳定、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例如,用于进行人类技术增强的人工智能设备、机器人助手等被不正当使用,用于损害他人,谋取私利,或进行违法暴力活动,将会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产生很大的危害。

第三个方面是对管理的影响。科技发展与管理是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公共安全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虽然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工具和新方法,有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得以增强,但是同样科技革命对公共安全也带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了“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作坊手工生产”的生产与科技革命,同时带来了众多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及隐患,如:由于机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人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每天劳动10 小时以上,工人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伤亡事故接连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电力、内燃机、新通信、交通工具等,然而,由于管理对于技术成熟度和安全健康方面的忽视,导致公共安全的问题不断频发,交通事故、火灾、工人伤亡等事故不断出现,燃煤需求、化工企业增多,产生了更多的人员伤亡,以及累积到后来的环境问题。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随之而来的便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忧患,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当然,这些问题也都相应地通过管理方式的提升得以较为妥善的处理,使得生产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不断促进。

公共安全领域新兴技术风险应对建议

面对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目前来说,我国公共安全与生产安全领域技术创新面临的风险,首先,政府非常重视技术自身的发展,但尚未充分重视技术治理环境的构建;第二,社会和企业偏重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对科技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第三,特殊的企业文化传统为技术治理环境的构建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第四,政府以外的行动者对技术发展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要及时从这些风险中汲取教训,针对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及风险的影响方式,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科研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及生产安全领域新兴技术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新兴技术对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安全性评估,强化新兴技术对生产安全、法律和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新兴技术法律法规、管理规范以及行业标准,对新兴技术应用企业进行规范,社会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从制度和政策上,对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风险的防范进行保障。

第二,加强风险动态监测,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估模式,国家相关部门、相关资质单位、社会团体对新兴技术应用的生产效果、社会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根据产生的良性或恶性效应对新兴技术相关群体进行监督、核查和调控,划分风险等级,做好风险预警,并根据实际发展现状,作出动态调整。

第三,重视信息沟通,建立反馈机制。重视企业在新兴技术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信息的沟通,建立反馈机制,跟踪评估新兴技术利用在社会参与下产生的结果,对企业管理和社会参与手段进行动态更正、调整。反馈类型分为企业生产效益、安全风险、社会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社会舆论的评价和个人评价等,通过这些反馈,决策机构或个人不断修正控制手段,新兴技术应用相关团体不断更正自己在新兴技术利用中的方向。

第四,加强新兴技术风险防范研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基于韧性的视角,加强科研人员对新兴技术风险及抗风险能力的研究,鼓励企业进行新兴技术风险防范技术的应用,从新兴技术风险本身以及抗风险能力提升这两个方面,加强研发和应用实践,提高未来新兴技术的抗风险应对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科技生产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用旧的生产新的!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