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浚县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

2020-09-27姜玉琴孙晓雯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年产量监测点减产

姜玉琴 孙晓雯

2014年,浚县在卫溪街道办事处付庄村建设一处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常规区和无肥区2个处理,種植制度为一年两熟制,常年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种为淤土,属高肥力地块。

一、肥料投入结构特点

监测点无肥区常年不施肥,小麦、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还田。常规区小麦、玉米常年秸秆还田,农时季节施入化肥,主要品种是复合肥和尿素。

小麦每667 m2底施总养分(N+P2O5+K20)≥45%的复合肥50 kg,人工或机械撒施地表后,犁地或旋耕施入耕层。起身期至拔节期每667 m2追施尿素(N≥46%)15 kg,撒施后浇水。玉米采用种肥同播,每667 m2施入总养分(N+P2O5+K20)≥40%的复合肥或缓释肥40 kg。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N≥46%)20 kg,撒施后浇水。

二、耕层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由图1至图6可以看出,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且逐年下降比较明显;土壤有效磷因土壤固定作用,磷肥后效作用较强,无肥区有效磷质量分数呈现不规律性;土壤速效钾因土壤固定作用,逐年下降较缓慢;土壤缓效钾在土壤里是“储备粮”,当季作物基本不吸收,5年内常规区和无肥区基本没有变化;土壤pH值较稳定,5年内常规区和无肥区变化没有规律,也没有下降趋势。

三、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肥料对于粮食产量的贡献很大。从小麦、玉米来看,不施肥,第1年产量下降20%,下降明显;第2年产量下降29%,减产幅度逐年增加;第3年产量下降44%;第4年产量下降41.5%;第5年产量下降54.5%,减产幅度达1/2。前3年减产幅度较大,后2年减产幅度逐渐减少(注:由于麦季冻害,第4年减产幅度异常)。世界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肥料对于粮食的贡献率在1/2以上,浚县监测点5年来对小麦、玉米产量分析也证明了这点。

四、结论与建议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养分、肥料要有机协调;化肥不能盲目减施,要在科学制定施肥技术路线下合理使用。要通过技术培训,加强施肥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推广、示范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生产、改进施肥机械,改进施肥方法。

总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耕地质量,必须科学合理施肥。

猜你喜欢

年产量监测点减产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数字绿色
长三角典型农业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小麦栽培技术
日本油墨连续六年减产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