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模式创新林州市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020-09-27李贤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资集体经济村级

李贤

近年,林州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和支撑保障,提出“百村整治、百村清零、百村提升、百村示范、百村培强”的工作思路,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支撑、示范带动、路径引领等措施,全面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大大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542个行政村,村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393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263个,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107个。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后,40%的收入用于精准扶贫,全市6070户贫困户均享受到了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收益。

一、加强党建引领,开展专项行动,推进“百村整治”

林州市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三资”管理混乱村作为整治重点,实施“百村整治”工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按10%的比例倒排软弱涣散党组织,开展“问题支部清零”集中教育整顿,重点解决班子选配、干群关系、党员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由市纪委牵头,结合巡访工作,重点整治“三资”管理混乱问题,打击长期占用集体资源的“老赖”,查办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件,处理乱作为的农村干部。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295个,调整支部书记35名,清查255个重点村的“三资”问题,规范合同1587份,收回拖欠集体资金4000多万元。

二、突出“整体发展”,创新增收路径,推进“百村清零”

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林州市专门成立了党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指挥部,将贫困村及增收不稳定的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突出“整体发展”和“兜底发展”,实施“百村清零”工程。2019年,林州市将“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农村重点项目,通过统筹统建、招商引资、自筹自建、扶贫专建等模式,总投资3.9亿元,建成549个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65.5 MW,覆蓋513个行政村,村庄覆盖率达到94%。2019年,林州市将“村社一体”作为全市农村重点项目,共成立合作社1007家,其中,村集体创办、领办合作社542家,流转山地、耕地1.07万hm2,种植中药材、小杂粮、园林苗圃等经济林木,受益村庄达210个。目前,全市542个村全部实现2种以上创收模式覆盖,2019年与2018年相比,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115个。

三、鼓励“自主发展”,挖掘潜力资源,推进“百村提升”

挖掘自身潜力、激发自身动力、提升“造血”功能,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林州市对收入5万元左右的村,分类制定3年提升计划,实施“百村提升”工程。

(一)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

2019年,林州市农业农村局先后聘请农业专家、学者到林州市作专题讲座,举办“村官论坛”8期;市、乡两级组织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25批次1300多人次,组织12名专家实地指导126个集体经济项目建设。

(二)挖掘发展资源,广辟发展路径

各村根据不同区域和经济特色,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推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模式。对区位优势明显的村,探索“商业租赁增收”模式;对适合招商引资的村,探索“兴办实体创收”模式;对于“三资”利用率差的村,探索“盘活‘三资增收”模式;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村,探索“乡村旅游带动”模式;对土地资源丰富的村,探索“集约经营土地”模式。目前,全市商业租赁创收型占5%,兴办实体创收型占80%,盘活资产增收型占52%,乡村旅游带动型占11%,特色种养发展型占25%,集约经营土地型占3%。

四、强化“引擎发展”,选育特色试点,推进“百村示范”

林州市结合实际,提出“1+20+N”(林州市+20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多引擎发展理念,专门成立盘活“三资”、资金项目、农林经济、乡村旅游、土地开发、乡脉经济6个专项工作组,选择树立不同类型试点,开展“百村示范”工程。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集体+农户”“集体+大户+农户”模式,建设一批集中连片、大规模、高质量的土地流转高效农业种植示范点;由市商务局、市建设管理局牵头,通过引进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发展飞地经济、实体经济及引进回迁公司等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村,通过旅游产业带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由市国土局牵头,对具备开发条件的宜耕未利用地、废旧建设用地进行有效整治,发展补充耕地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共培育试点村180个,其中,“三变”改革试点村2个、乡村旅游试点村58个、乡脉经济试点村48个、联建经济试点村34个、补充耕地项目试点村38个。

五、引导“滚动发展”,开展比拼竞赛,推进“百村培强”

根据城区、园区、景区、镇区、山区特点,全市分类选择100个有特色资源或有经济基础的村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结合“选优培强”优秀支部书记和创建“235”党建品牌工程,实施“百村培强”工程。

(一)“双培育”带动发展

全市抓住人力资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因素这一重点,采取“选、育、帮、管、塑”方式,培育了100名“三有三带”优秀支部书记。同时,培育了农村经济发展顾问,因村制宜,为100个重点村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担任“名誉村长”,提供智力保障。

(二)“双投入”撬动发展

全市建立了扶持资金投入和自身滚动发展投入“双投入”机制。在扶持资金投入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由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负责评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自身滚动发展投入方面,出台了“541滚动发展”模式,每年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50%作为滚动发展基金,进行二次投资发展项目创收;40%用于村级精准扶贫、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10%用于村级办公运转经费和奖励基金。

(三)“双考评”驱动发展

在“百强排名考评”方面,全市按照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及收益的存量和增量进行考评,开展擂台赛,对获前十强村庄和各产业前三名村庄进行表彰。在“项目品牌考评”方面,重点考评项目运作及特色品牌创建情况,依托 “一红一绿一蓝”品牌,通过“抱团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借助“建筑之乡”品牌,大力发展乡脉经济,实现“一业带多业”;结合坡地经济发展,注册“东姚小米”“茶店太行菊”等一系列生态农业品牌。根据考评结果,林州市财政局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励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擂台竞赛使排名靠前的村有危机感,使排名靠后的村有紧迫感,形成“你追我赶”的比学赶超氛围。

猜你喜欢

三资集体经济村级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