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

2020-09-27徐讯段崴董芳权婧宜

人民画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昌都格萨尔茶马

徐讯 段崴 董芳 权婧宜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再次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进入了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西藏各族儿女正意气风发、携手同行,阔步走在新时代康庄大道上。

《人民画报》首席摄影记者徐讯来到西藏,过昌都,上那曲,到拉萨,用镜头见证与记录那里的改变与不变。

昌都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地级市。1950年10月,昌都解放,从此拉开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序幕。伫立在昌都行政中心广场上的昌都解放纪念碑被鲜花围绕,默默地诉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今天,昌都市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指引。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面对市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矛盾,用“立体”建造的理念盘活了城市空间的各要素。如今的昌都高楼林立,水、电、气、路、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江携水,历史轮回。作为曾经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昌都如今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势借景地探索出了一条蓬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位于昌都市察雅县的吉塘镇,以“一轴、一街、多区”的规划布局,充分用活用好地理环境优势,打造藏东地区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示范点,完成了这座“安逸美丽之坝”的蝶变。为了帮助更多的藏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昌都市丁青县还建立了尺牍镇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以及服务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残障人士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昌都市卡若区建立了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开设27种培训专业,为昌都年轻人提供人生发展的更多选择。

为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昌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的昌都市实验小学,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校园里,校史纪念馆明亮整齐,“未来教室”中多媒体技术先进融合,孩子们一双双明亮求知的双眸,让人真切地感到梦想在这里慢慢发芽。

昌都的魅力不仅在为藏东展现出的发展“新气象”,更在它那隐藏的古老象雄文明中、在文成公主与茶马古道的相遇之处。有学者认为象雄文明是藏民族古代先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远古起源之一。象雄,在藏语中意为“大鹏的故乡”,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有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7世纪前达到鼎盛。远古时代,面对严峻的自然生存环境,象雄人希望有一种巨大的动物能把人类带向天空,去解锁自然奥秘,解除人世烦扰,因此幻化出了大鹏鸟的形象,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图腾加以崇拜。矗立在昌都市天津广场上的“大鹏展翅”雕塑闪耀着荣耀的光芒,彰显着象雄图腾的独特魅力。

昌都一带还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枢纽地区。昌都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大河的走向为开拓昌都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昌都地区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和融合之地。距离昌都市中心三四个小时车程的类乌齐县,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域内山川风貌与万里之遥的阿尔卑斯山风光相似,被誉为“西藏小瑞士”。在类乌齐众多的高山峡谷中,位于伊日乡的伊日大峡谷以其山石雄奇、林森木秀、大部分区域仍保持自然原生状态而闻名。

昌都卡若区与《格萨尔王传》密不可分。卡若区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流传的主要地方之一,曾出现过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著名艺人学图旺波。每逢节日和重大喜庆之日人们都要表演民间歌舞,服装艳丽,风格既粗犷豪迈,又阿娜多姿,唱腔悅耳、动人心魄,充分体现了康区藏民族的民族特色。另外,著名说唱艺人扎巴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格萨尔》事业,老人于1986年11月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生前共说唱《格萨尔王传》25部,近60万诗行,600多万字。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最完整的一套艺人说唱本。它凝聚着扎巴老人的智慧和艺术天才,是新时期《格萨尔》抢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昌都格萨尔茶马
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云南三江并流
茶马古道
记忆之谜
明代茶马互市研究
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诞生部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说唱有望实现语音自动识别
茶马古道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