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看孝悌

2020-09-27武建雄

博览群书 2020年9期
关键词:孝悌贾母贾宝玉

武建雄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暮年失女,贫病交攻,某日拄着拐杖街前散心时,来了一跛足道人,口念《好了歌》,有言:“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第一回历来被视为一部书的总纲和作者命意所在,按这个逻辑,这部作品应当阐发贾府孝道尽失之义为《好了歌》作注脚,那么作品实际所写是否如此呢?

《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图景

在对《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观进行考察之前,需要首先从经典中 “孝悌”概念的要义做一溯源。孝是中华先民基于血缘宗亲的天然联系,所形成的家庭内部子女对于父母道德行为模式的基本认知。《孝经》载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以孝为道德的根本。孔子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这种子事父以孝的道德,强化了家庭内部长辈与晚辈的联结,使之带上超越法律规约的意义。在“孝”的基础上,儒家先哲又发展出弟事兄、臣事君的“悌”与“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孝经·广扬名章》)。儒家认为,孝悌是道德修行的根本所在。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董仲舒甚至认为“天生之以孝悌”(《春秋繁露》卷六),将其上升至天理的高度。由孝悌构成的道德模式,从氏族社会开始,就已成为古代中国维护家庭的显性力量和稳定社会的不二法宝。战国时,孟子即指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永乐大典》也说:“圣人治天下有要道,曰要在孝悌而已。”(《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五)

按照孝悌的义涵,《红楼梦》描写的贾府世家大族,展现出怎样一幅图景呢?就恪守传统道德的意义而言,小说展现了孝悌稳固而坚实的力量。《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表现的社会与家庭生态中,孝悌对于塑造人心、稳定人伦秩序作用突出。贾府的世界中,从上至下严谨有序地贯彻着孝悌之德。天子“仁孝过天”(六十三回)“以孝治天下”(五十五回),准许椒房省亲;元春“贤孝才德”(二回);王熙凤“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五十一回);秦可卿“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十三回)。主人公贾宝玉更不必说,“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三十七回)。至于林黛玉,六岁已懂孝养之义,其母去世,外祖母致意务去时,“不忍弃父而往”(第三回)。贾府世界中的个体,诸如前面所列数例,始终恪守孝道,人伦秩序井然。至于九十回王熙凤之女巧姐,幼时读物即为《女孝经》《列女传》。不难看出,贾府三代世袭皇恩,贵为诗礼簪缨之族,对传统孝德教化之功的重视。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的世界里,兄弟、姐妹、朋友之关爱、扶持、互助,尽显悌道对人际关系塑造的和谐之美。薛蟠、薛宝钗兄妹的互助相携,林黛玉与薛宝钗“互剖金兰语”的同病相怜,王夫人与薛姨妈的亲密无嫌,贾元春对贾宝玉的分外怜爱,贾政与贾赦兄弟志趣各异却相安无事。贾宝玉被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油灯烫伤,却要谎称是自己烫伤的。史湘云以薛宝钗为胜似父母的姐姐,认为“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三十二回)。至于贾宝玉与秦钟不论叔侄,以弟兄朋友相称,这样超越伦理秩序的友情,就更显示出悌道对人际关系谐和的作用。

可以见出,《红楼梦》描写的人物与世界,传统孝悌之德对于塑造人心、稳定人伦秩序、维持人际和谐方面,表现得强大而有力。那么,《好了歌》对孝顺的反诘,其中充满明显的质疑与否定之意,与小说表意的关联究竟在哪呢?

功利之孝悌与孝悌以诚的龃龉

传统孝悌观念传承至宋代时,朱熹将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主张凡人要穷理,则须意诚,“为学者须从穷理上做工夫。若物格、知至,则意自诚;意诚,则道理合做底事自然行将去”(朱熹《朱子语类》)。明代时,王阳明在“致良知”的认识前提下,将诸如孝亲观念的体认,归结为为人真诚、自觉的主观良知自觉,“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王阳明《传习录》)。亦即诸如孝悌之理,惟有出于诚心、发于良知,便可不求自得。否则,孝悌只是虚伪的。依此,真诚就是实践孝悌之道的重要因素与检验标准。

以王阳明“诚孝”视角审视贾府的孝悌行为,不难发现,功利心的掺入,使其与诚孝出现明显的龃龉。比如第八回,贾宝玉因乳母喝了留着的枫露茶,大发雷霆,不但摔了茶杯,还扬言要将乳母撵走。又如第四十七回,贾琏因其父贾赦欲纳鸳鸯为妾被贾母拒绝,后贾琏问事遭贾母奚落,便抱怨其父惹祸殃及自己,说:“都是老爷闹的,如今都搬在我和太太身上。”再如第二十七回,贾探春得知其母赵姨娘抱怨她只做鞋给宝玉时,斥其母见识鄙陋,并表达不屑之意,“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贾宝玉因乳母只是幼年为其哺乳,年长以后即心生不敬;贾琏因其父过错给自己带来不快,因而抱怨有加;贾探春因其母地位卑微、行事乖谬,而心有怨愤。在这里,分明可以看出,至亲之间功利的考虑压倒了礼制的约束,自我心理、愿望的潜在壮大,冲破了对孝悌之仪的敬畏。

《红楼梦》中,无血缘关系的人物之间的孝悌,更不啻于是利益的交换。刘姥姥大观园打抽丰,不过是为了得到贵族大家的物质恩赏(三十九回);张华家愿意倾家孝顺王熙凤,只是为了借王熙凤之人脉关节背弃婚约(十五回);贾府的佃户额外孝敬贾府哥儿姐儿,只是为了使主子来年不再加征租税(五十三回);元宵夜宴,袭人因母丧在身而未出席,贾母眼里认为袭人“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五十四回),因为其地位卑微,只是个宝玉房里的丫头。从这里,不难看出,世俗的孝敬行为,因功利观念掺杂,而与儒家哲人提倡的诚孝产生了明显的龃龉。

《孝经·感应章》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个论断,显然是将孝悌对人際协调的道德功用神圣化、抽象化后,而做出的宣化万民的官方表达,这其中贯穿着对孝悌至诚的绝对理想境界的认识。贾府从上到下显见的功利之孝悌与至诚之孝悌的龃龉,使得传统道德流于形式,缺乏内心至诚的支撑,以礼仪为形式的道德规约注定徒存躯壳。这或许也正是跛足道人“孝顺儿孙谁见了”之认识形成的依据。

家族败亡时突显的孝悌张力

程高本《红楼梦》展示出贾府繁华落尽家产抄没走向败亡的轨迹,似乎成了传统礼制生命力行将终结的认识依据。冷子兴旁观道:“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二回)。大观园抄检时,贾探春也说:“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七十四回)。贾府内外的一致认识,似为孝悌之仪崩解、失去维系人心秩序的力量作了注脚。

事实上,即使功利之孝悌横行,作者笔下的贾府,无论运势浮沉起落,孝悌之德始终是维系人心秩序的核心力量。单以小说的主要人物贾宝玉与王熙凤而言,贾宝玉看似离经叛道,忤逆礼法,但孝亲悌友始终不渝。如第八回中,贾环孝敬宝玉的蝈蝈,宝玉并没有自享,而是转而又孝敬了贾母;大观园里新开了海棠花,不敢自己先玩,灌水插好,亲自送一瓶给贾母,又送一瓶与母亲王夫人(三十七回)。宝玉因“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蒙冤受父板笞三四十下几欲断气,始终无一怨言。宝玉的婚姻选择,最终也是顺从了家长的安排。王熙鳳作为贾府中坚,始终对上下人等孝悌有加,她为贾宝玉做莲叶羹,不忘记为贾母、王夫人做一碗(三十五回);贾母患风寒,她立刻想到熬鸡崽儿汤孝敬贾母(四十三回);即使自己病危之际,仍说“情愿自己当个粗使丫头,尽心竭力的伏侍老太太、太太”(一百零七回)。贾府正是靠着如贾宝玉、王熙凤等对孝悌之道的恪守,凝聚人心并稳定家庭秩序。与主要人物形象偶然表现出的功利品格相较,对父兄长辈严守孝悌之道的观念,依然是贾府继承者们最为坚实的精神支柱。

贾府以孝悌为核心的家族凝聚力,也始终秩序井然。这种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家族面临危亡时,尤其显示出强大的张力。抄检大观园,家族弥漫悲音,衰亡之兆尽显,中秋赏月聚会时,长幼亦恪守礼法,作者写道:“中秋夜,贾母,贾赦、贾政陪坐,贾珍夫妻探望、贾琏、宝玉、贾环侍立”“贾珍以月饼孝敬贾母”(第七十五回)。从这个家族走向衰亡时,族长端坐中央,儿子左右陪坐,孙辈侍立一旁严而有序的画面,充分显示出孝道、悌德的张力是多么强大!即便是贾府大厦将倾,贾政回家宗祠行礼时,众子侄都随往同行,询问家事时,侄子贾珍惟命是从。荣宁二府因重利盘剥、聚众赌博、逼死人妇被朝廷锦衣军革职查抄,也只是因为“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一零六回)。家族的祸端,肇始于内部,而危机的降临,终究还是来自于外面。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虽然暗行不轨、败坏门风,然而对于孝悌之道,却还是无一不恪守谨遵的。“兰桂齐芳”的结果,无疑是光宗耀祖的家族使命的最好体现。而一生处处与家长意志抵牾,被视为“淫魔色鬼”的贾宝玉,了却尘缘遁入空门时遇到父亲,也不忘立刻倒身下拜。如果说宝玉未按照长辈设计的人生道路而蹈袭前辙,是对传统的背离的话,那么他抛却红尘前对父亲所行的礼仪,无疑表达了对孝道的皈依。繁华似锦、诗礼簪缨的贾家,依靠对孝悌之道的恪守,安然度过了意外降临的祸端。全不似《金瓶梅》中家长一朝陨命,门人即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闹剧结局。

总之,孝悌之道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具有稳定人伦秩序的作用和意义。《红楼梦》以贾府为家族样本展现出的孝悌之道,对塑造人心、维系人伦、稳定秩序的作用,远比个性解放造成礼制的破坏力要强大得多。也就是说,《红楼梦》通过贾府尊长悌友、孝亲爱人的艺术审美图景,展示出了传统道德礼制的恒久魅力。而人所罕见的“孝顺儿孙”,只是借跛足道人对小说命意所进行的世俗的、反向的表达。而反向的主旨表达,不正与《红楼梦》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风格是一致的吗?

(作者系滨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孝悌贾母贾宝玉
病榻侍母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小学德育教育从孝悌入手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