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水诗之美

2020-09-27侍文轩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游仙诗审美观念谢灵运

侍文轩

诗歌是文学的灵魂,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以情感为基因、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体。中国古诗是一种以定制化的体式、韵律化的语言,通过塑造意象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体。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唐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无数先贤不懈努力、不断积累而成。唐诗之演化始自《诗经》,行至魏晋时,脉络风格愈发明晰。在种类纷繁的诗歌题材中,山水诗素来佳作频频,大师辈出,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山水诗之缘起与游仙诗和玄言诗密不可分。游仙诗是一种借描述仙境以抒发个人情怀的詩歌。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最初的山水诗具有归隐的倾向,代表人物是谢灵运。他开创了山水诗这一流派,其笔触细致入微、真切自然,写景的用词既文采斐然、又入木三分。陶渊明不似谢灵运那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而是不经意地看见山水,然后将内心的欢喜代入作品里。陶渊明与景物之间,是常常疏离、偶尔相见的关系,他的进步之处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陶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不经意的寄托,这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非故意为之。沿着陶渊明、谢灵运的足迹,谢朓的山水诗演变为纯粹的写景抒情诗,它脱离了玄言诗、游仙诗陈腐的窠臼,扩大了诗歌的写作视角,使之更加清新灵动。在谢朓时期,中国的声韵学已臻成熟,他在诗歌中创造性地体现了一种对文本声韵、文本音乐性的追求,这种创作主张为唐代诗歌格律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山水诗是诗人对山川审美关照的产物,外化的美丽山水与内蕴在诗歌里的山水之美都展现了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巧妙创造。笔者将从审美对象、审美观念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三个方面对山水诗进行探讨。

其一,山水诗以山水等自然意象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早在《诗经》《楚辞》时代,诗歌里就出现了自然景物,但在当时往往只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非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至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东晋的谢灵运是第一个提高了人们对山水诗的审美意识并且付诸诗歌创作的人,在他的诗歌里,文人的山水意识和山水审美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其二,山水诗寄托了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观念。任何诗歌,其实都是在写作者本人和他所处的时代。各种意象、各类技法的运用都是为表情达意所服务的,或是官场失意带来的归隐之意或是客至他乡的离愁别绪。而这些生命体验,或喜或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兴亡盛衰。审美观念又称“审美观”,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美的理性认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以一定的审美观点指导着创作和欣赏,因此也就制约着人们对现实和艺术的审美方向。诗歌创作亦然,诗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选取意象来布局谋篇,这些意象的选择都暗合作者的审美观念,表达了作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

其三,山水诗是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体裁。创作者是人与自然沟通关系的发出者,而自然则是承受者,反之亦然。在短短数行诗句里,通过描摹一系列自然物象,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志向或抒发情感,这些情感的源头是仕途失意抑或是其他人生悲喜,但最终都会指向作者对现实的疏离和身寄自然的欢欣,必然体现了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相处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在人与自然的沟通过程中奇妙地消解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谢灵运的诗作中,自然的四季轮换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更影射了他情感的迁移变换,因此在山水诗中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综上所言,山水诗是一种以山水等自然意象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寄托了创作者独有的生命体验和审美观念、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体裁。它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具有着独特的美感,也在字里行间反映着时代。

猜你喜欢

游仙诗审美观念谢灵运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UP THE MOUNTAINS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
“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片断与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乐府游仙诗研究综述
论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