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0-09-27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

党政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智能化

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

[摘 要]上海市宝山区突破传统思维和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优化了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让群众需求和服务性资源在居村一线精准对接,让党治国理政的微观基础更加夯实。

[关键词]党建引领;智能化;社会治理;社区共同体

互联网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上海市宝山区以改革思维破解基层治理堵点难点,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为主导、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创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微观基础。2017年2月以来,全区463个居委、103个村支部全部上线,覆盖52万余户家庭,73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7.3万余名党员在线上亮身份,“社区通”成为目前國内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区域内覆盖率最广、活跃度最高的网络共同体,也成为宝山信息速递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为民服务的平台、“四治”一体的家园,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2018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优秀品牌、上海打响“四大品牌”2018年基层实践最佳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内知名主流媒体报道,已被北京、山东等地推广运用。

一、创立背景

一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居村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直观“具体”,往往做了大量工作,但除了少数当事人,许多群众“不知情”乃至“不领情”,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载体和途径,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二是解决资源力量和群众需求如何精准对接的问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需求,期待更优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公共管理、更深入的治理参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提供“因地制宜、精细精准”的服务。三是解决社会治理如何广泛参与的问题。相对于居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居村委会主导地位,居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及实现途径还需强化,社区自治共治参与不够,社区生活共同体有待形成,需要搭建有效平台,拓展村居民参与范围和参与深度,增强共同价值引领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

二、具体做法

1.需求导向智慧治理,完善党领导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

宝山区依托“社区通”,以群众需求为工作的逻辑起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贯穿始终的红线,健全“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工作体系,有效提高一线处置群众诉求的能力。

治理重心下移至居村。建立“居村民——居村——街镇——区”社区治理架构,各居村形成小治理单元,设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实名认证、党组织审核通过后成为用户;街镇构成基层大治理单元,全区形成完整的工作系统;制定《实施意见》《工作规范》《指导手册》等,明确区、街镇、居村三级职责;区、街镇各部门加入后台提供服务支撑,民警、物业、业委、医生、律师等资源在居村层面整合,服务在一线配送,问题在一线解决,治理重心真正从街镇下沉到居村。

互动方式发生改变。打造移动互联工作载体,设立宝山大调研、爱宝山、党建园地、社区公告、议事厅、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版块,专门开设针对村委的村务公开、乡愁乡音版块。建立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居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之一,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沟通从“单向”“模糊”转为“多维”“清晰”,累计发布社区公告54万篇,互动交流1.2亿余次,群众点赞3900万余次。

基层脉搏精准把握。建立“社区通治慧中心”,对社区参与数据深度分析,描绘基层社区画像,形成不同类型社区群众需求对比分析,发布不同人群、街镇、阶段的需求TOP10。建立大数据模型,实时发现群众“痛点”、民生“堵点”,对社区舆情苗头实时预警,给出工作提示,实现精准治理。

优质服务高效下沉。联合区相关部门,试点推进篮球赛、舞蹈节、有奖答题、花卉节、采摘节等优质活动上平台,共开展面向宝山居民的专项活动40场,96万余人次阅读参与。新开通“农家集市”,让宝山特色农产品走进城市社区,“全方位”“点对点”服务居民。

群众问题快速处置。建立“自动收集、分层处置、全程记录、结果反馈”的问题跟踪系统,群众问题在15小时内予以回应处置,共及时回应解决群众问题12万余个,其中90%在居村有效解决。

智慧治理融合联动。打破城市治理智能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与上海市110接处警平台、宝山区网格化系统等进行智能对接,实现非警务信息分流处置14029起。

2.群众路线“走新”“走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宝山区依托“社区通”,践行群众路线,基层组织力持续强化。

党建连上网。“社区通”由居村党组织全过程管理运行,在线直播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全天候凝聚,服务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中心工作。全区所有的居村党组织在“社区通”同步推进换届,全程公开、接受监督,更好地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书记当“群主”。在“社区通”上,居村书记承担“第一责任”,成为引导各方的“群主”;居村“两委”分工负责、轮班在线,对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即时回应处置。在“全天候、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中,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一呼百应”。

党员为中坚。“社区通”里,用户名后“飘着”的小党旗,是党员亮身份的标志。在党组织带领下,7.3万余名党员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带头整治环境、帮扶困难群众等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先锋模范形象深入人心,居村民随拍随传、点赞认可,“双报到、双报告”得到积极推进和鲜活展示。

“铁粉”作引导。党组织掌控“提出议题”“形成决策”等关键环节的把关权,牢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每个小区都建立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忠实“铁粉”,发声音、作引导,让社区充满正能量。全区志愿者队伍从“社区通”上线之初的21万人上升到目前的43.9万人,增长率为109%。注重引导而非教导,在参与公共事务、共同讨论协商中,居村民理性、平和、文明、友爱的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养成,公益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线公益置换物品近3万余件。

3.“四治一体”广泛参与,深化党领导下的社区参与

依托“社区通”,宝山区一体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积极打造社区共同体。

切实改变参与结构。依托“社区通”,社区参与从“少”到“多”,从“老”到“青”,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尝辄止”到“深度介入”。大量年轻“上班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5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0%。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在线开设公益服务“店铺”612家,“全方位”征求居民意见,“量身式”设计服务项目,“点对点”推送服务信息,“全过程”引导居民参与,服务效应不断扩大。

“自下而上”议事协商。建立“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议事协商操作链,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新常态。共有13万余名居村民参与协商,产生议题2.7万余个,形成公约和项目2900余个。2019年5月以来,各街镇发动居村民就如何有效开展垃圾分类进行讨论,共产生“调整小区垃圾分类时间”“是否需要安装洗手池”等议题1752个,有效引导居村民践行垃圾分类新理念。

持续打造社区共同体。“社区通”建立真实的“线上宝山”,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讨论的是“真切的社区事”,传播的是“社会的正能量”。通过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居民资源、邻里资源成为社区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对话协商,家园意识深入人心,居村民逐渐从“门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里老熟人”,社区“温度”持续提升。

三、工作成效

“社区通”已成为社情民意显示器、问题解决推进器、基层组织力放大器,给宝山基层社区建设带来深刻改变。

1.连通党心民心,基层组织力持续强化

“社区通”把党的建设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领域,实现了群众导向的即时化、扁平化、智能化治理,畅通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沟通,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群众知晓,中心工作群众参与,发展成果群众共享;让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被倾听、被回应、被解決。在互动沟通、有效服务的过程中,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心声交织在一起,逐渐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2.连通需求供给,社区服务更加精准

通过技术和制度手段,“社区通”与多个信息系统进行智能对接,建立高效的问题分层分类处置闭环,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改变以往群众工作靠经验的传统做法,“社区通治慧中心”深入采集、挖掘、分析、共享社区数据,及时掌握社区共性问题,适时调整治理服务方式内容,让群众需求和社区资源精准对接。

3.连通多元主体,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宝山区依托“社区通”,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为主导、居村民为主体,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挥作用,社区自有资源最大限度被挖掘,公共服务资源真正沉到基层。居村党组织协调各方有了“抓手”,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问题开始破冰,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居民区党组织对“三驾马车”的引领进一步做实,引导物业、业委在线直播工作、提供服务,让他们和居民从“背对背”转为“面对面”,物业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一批小区顺利破解业委会组建难题。

四、经验启示

1.要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权

“社区通”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群众,线上线下结合,组织发动基层依法治理、有序参与。宝山区的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强化网络主导、服务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能为加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2.要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党组织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社区通”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更是党建引领下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要求。宝山区的实践证明,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互联网的开放型思维、大数据思维、“粉丝”思维等,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群众问题,能有效激发社区活力。

3.要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机制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社区通”通过科学设计、创新机制、培养能力,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精准度、基层治理的群众满意度。宝山区的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执笔人:高丹)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