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行情的影响

2020-09-26胡雁翔王一罡谭雅蓉

中国瓜菜 2020年8期
关键词:市场行情波动北京市

张 倩,王 明,胡雁翔,王一罡,2,谭雅蓉,2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97; 2.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对蔬菜产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蔬菜集约化育苗场面临用工难和用工贵、种苗和生产资料运输难、生产管理难等问题[1];蔬菜产地出现封路、堵路、断路等现象,蔬菜物流运输严重受阻,全国多地出现蔬菜滞销[2];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对蔬菜需求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蔬菜供需匹配的失衡,导致蔬菜市场行情的波动。

受季节性规律和疫情防控叠加影响,全国蔬菜价格居高不下。2020 年2 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 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为5.71 元·kg-1,环比涨10.4%,同比涨17.2%,创10 年来最高水平[3]。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蔬菜市场供应和流通也造成了冲击:1 月25 日(正月初一),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657.5 万kg,监测的26 种蔬菜平均零售价农历日同比基本持平。但自1 月26 日起,北京市批发市场价格开始疯涨,突出的是大白菜、白萝卜、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常规品种。市民开始反映北京市部分超市门店、便利店、菜店等零售终端大白菜、白萝卜等蔬菜品种供应短缺问题[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在北京过年的人数较往年偏多,春节期间家庭采购蔬菜量大幅增加。随着2 月初北京返程复工人员增加,市民对蔬菜的需求也相对增大,北京市的“菜篮子”保障工作面临极大压力。北京市政府及时多措并举保障蔬菜产品“调得进、供得上、不脱销、不断档”,积极组织货源大幅提升北京市蔬菜供应量。1 月30 日(正月初六)新发地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达1 737 万kg,是25 日供应量的2.6 倍,农历日同比增幅达91.6%,蔬菜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上市量的增加有效抑制了蔬菜价格的上涨态势,蔬菜价格开始回落并趋稳,政府“菜篮子”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显现[5]。

笔者利用2017—2020 年一季度北京市蔬菜批发市场每日价格数据,对比分析2020 年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行情走势,以及疫情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行情特点。并对比分析叶菜类、瓜果类、块根类和葱蒜类4 类蔬菜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及价格波动特点。旨在为应对突发性事件造成的蔬菜市场风险提供科学借鉴,为提高北京市蔬菜市场抗击风险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1 数据来源

价格数据,来源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每日价格数据。参考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个蔬菜品种,筛选出叶菜类、瓜果类、块根类和葱蒜类4 类蔬菜的代表性品种,即土豆、番茄、黄瓜、大白菜、洋葱、葱、生姜、胡萝卜、白萝卜、大蒜、冬瓜、芹菜和生菜共13 个蔬菜品种为研究对象。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北京市每日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包括新增确诊人数和累计确诊人数,选取2020 年1 月20 日至3 月31 日数据。

2 一季度北京市疫情阶段划分

自1 月20 日首次确诊3 名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一季度北京市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1)潜伏期(1 月1—22 日),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从无到有并个位数缓慢增长,疫情对大多数市民的生产和生活还未造成太大影响;

(2)爆发期(1 月23 日至2 月12 日),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激增,政府和各部门开始采取多项防控措施,疫情对物流、交通运输及市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交大影响。

(3)平台波动期(2 月13 日至3 月13 日),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连续数日降至个位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民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全市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4)境外输入期(3 月14—31 日),北京市本地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大增,对出入境及海关部门造成一定压力。

图1 北京市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曲线及阶段划分

借鉴彭宗超等[6]的划分方法,根据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可将一季度北京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大致划分为4 个阶段:

考虑到境外输入期对北京市大多数市民的生产及生活未构成影响,故本研究只对潜伏期、爆发期和平台波动期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更聚焦疫情爆发期对北京市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期定为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九共44 d(下文简称“研究期”),2020 年研究期为1 月10 日至2 月22 日。

3 蔬菜市场价格校正与曲线拟合

3.1 周期校正与数据处理

3.1.1 研究期校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正逢春节假期,而历年春节前后的蔬菜价格波动极大,为保证2017—2020 年各年际间研究的一致性,笔者以除夕当日为基准日(第15 天),研究前14 d 和后30 d共计44 d 的蔬菜市场行情。

3.1.2 价格的标准化 为了消除年际间物价水平差异以及蔬菜单品种价格水平的差异,采用每日均价指数进行分析。具体的,以每年研究期内第1 天(腊月十六/十五)当日的13 种蔬菜的日均批发价格(单位:元·500 g-1)的均值为该年度基准价,计为1。之后日期的日均价指数计算如下:

日均价指数=当日13 种蔬菜实际日均批发价均值/当年基准价。

日均价指数反映的是13 种蔬菜日均价相对于当年基准价的涨跌程度,代表了当日蔬菜市场的整体行情情况。日均价指数为1 说明该日均价与基准价持平,日均价大于1 且越大代表蔬菜价格上涨的幅度越大,反之,日均价小于1 且数值越小则代表蔬菜价格跌幅越大。

3.2 研究期蔬菜日均价指数统计特征

处理后得到2017—2020 年农历腊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九前后(即研究期)北京市的蔬菜批发市场的日均价指数。其基本统计特征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以看出,2020 年研究期的北京市蔬菜日均价指数几乎所有的统计特征都高于其他年份,说明该时期北京市的蔬菜批发价格行情波动幅度大,最大涨幅度达基准价的67.9%。研究期内蔬菜日均价指数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平均涨幅达基准价的22.1%。

3.3 研究期蔬菜日均价指数曲线拟合

为了客观分析历年春节前后蔬菜市场行情的总体走势,采用多项式回归进行曲线拟合[7]。以研究期内的天数为自变量X,以当日的日均价指数为因变量Y,将曲线拟合问题转化为多项式的回归分析:

表1 2017—2020 年北京市蔬菜日均价指数基本特征

通过拟合优度(确定系数)R2来度量拟合的优劣程度。R2最大值为1,R2越接近1,则回归曲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越小,则回归曲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R2>60%即为可接受的拟合。

利用2017—2019 年3 a 研究期内的北京市蔬菜日均价指数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的拟合曲线的多项式形式为:

该多项式的拟合优度R2为67.38%,说明拟合曲线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期内不同年际间蔬菜日均价格指数的整体走势。详细结果如图2 所示:黑色虚线为3 年价格指数日均值形成的平均走势曲线;红色虚线为上述多项式拟合曲线。平均线对拟合曲线的拟合优度R2为95.72%,高度拟合。说明拟合曲线和平均线都能较好的反映历年春节前后蔬菜市场行情的整体走势。

图2 2017—2019 年北京市蔬菜价格指数走势及拟合曲线

4 疫情不同阶段蔬菜市场行情分析

图3 2020 年北京市疫情期间蔬菜日均批发价走势

将2017—2019 年研究期的拟合曲线和平均线与2020 年研究期实际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所示。采用极大偏差、协方差和Correl 相关系数来判别拟合曲线与2017—2020 年各研究期实际情况的偏差。其中2020 年研究期又细分为前文所述3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如表2 所述。

表2 2017—2020 年研究期北京蔬菜市场行情与拟合曲线的对比

协方差衡量2 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关系。Correl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组数据间相关性的,取值为-1 到1 之间,越接近1 则2 组数越正相关,误差越小;越接近-1 则2 组数呈负相关;越接近0 则相关性越弱,误差越大。公式为:

由图3 结合表2 能够看到,2017—2019 年研究期实际走势与拟合曲线偏差较小,而2020 年研究期整体走势与拟合曲线偏差很大,具体的:

潜伏期,实际走势与拟合曲线高度一致,说明该阶段蔬菜市场行情与往年差异不大,新冠肺炎疫情未对蔬菜市场行情造成影响。可充分假设,若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在整个研究期内北京市蔬菜市场行情极有可能按照拟合曲线的走势发展。

爆发期,实际曲线与拟合曲线的最大偏差达到了0.506 是前3 a 极大偏差的近5 倍,说明该阶段蔬菜市场行情出现了突出的异常现象。Correl 相关系数降至43.4%,实际曲线与拟合曲线相关性极低,走势差异很大。说明疫情在该阶段对蔬菜市场行情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平台波动期,实际曲线与拟合曲线的误差有所缩减,波动幅度大大降低,但整体维持在高位的水平。说明疫情对蔬菜市场行情的影响有所消减,市场行情在缓慢向节前水平回落。

5 不同类别蔬菜受疫情影响分析

疫情期间城乡居民主观上不愿外出以降低感染风险,导致蔬菜消费行为发生变化:除在线购买蔬菜外,外出采购间隔延长,且采用集中购买、多种搭配、优先选择易贮存品种的策略。这使得耐贮藏类蔬菜需求量相对增加,而设施类蔬菜需求量相对减少[8]。而这一变化是否会造成不同类别蔬菜价格的差异化波动?且不同类别的蔬菜其存储和运输要求不一致,在抗击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上是否有差别?

笔者对13 种蔬菜按类别对比分析日均批发价格的波动特征。为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同蔬菜类别及单品种市场行情的影响,将研究期缩小至前文所划分的疫情爆发期的1~21 d,即1 月23 日至2月12 日。对照期选择疫情潜伏期21 d 的数据(即1 月2—22 日),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类别蔬菜的疫情爆发前后21 d 统计特征元·500 g-1

由表3 可以看出疫情爆发期,价格处于高位是大蒜、姜、生菜、番茄和黄瓜;价格波动幅度大的是姜、生菜、番茄、黄瓜和白萝卜,相应的这5 个品种的日均价格标准差也处于高位。对比分析疫情爆发前后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 个对比期内蔬菜均价增长最大的是姜、洋葱、番茄、芹菜、大白菜、大蒜和葱;价格波动幅度更加剧烈的是姜、白萝卜、生菜、番茄和大白菜。不同蔬菜品种在疫情爆发前后的价格波动情况如图4 所示。

蓝色散点为疫情爆发期13 种蔬菜的价格特征,红色散点为对照期13 种蔬菜的价格特征。同一种蔬菜的红蓝散点越接近,说明价格特征变动越小,则该蔬菜受疫情影响小,抗击风险能力较强。如图中红蓝散点均落入所圈区域的冬瓜、胡萝卜、土豆和大葱,均为相对耐贮存的蔬菜。反之,若同一种蔬菜的红蓝散点离得越远,则说明该蔬菜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大,对市场风险比较敏感。如图中箭头所示的生姜、大蒜、番茄、黄瓜和生菜。

图4 疫情爆发前后21 d 蔬菜价格特征散点图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不同种类的蔬菜受疫情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差异程度又因具体品种而异。具体的,不同种类蔬菜受疫情影响的特点归纳如下:

叶菜类蔬菜,对存贮和运输条件要求相对高,保鲜期相对较短,物流损耗较大。叶类蔬菜是疫情期间“保供”重点蔬菜品类,以芹菜、生菜和大白菜为例,疫情爆发期价格处于高位,芹菜和大白菜均价大幅增长,作为镇价菜的大白菜对比期前后比上涨了122%。而生菜是13 种蔬菜中唯一价格下跌的,属于异常个例。各品种间市场行情走势差异非常大。

瓜果类蔬菜,相对容易存贮,保鲜期相对较短。以黄瓜、番茄和冬瓜为例,疫情爆发期黄瓜和番茄持续处于价格高位且波动幅度大。而冬瓜价格持续低位且波动幅度很小。各品种间市场行情走势差异大。

块根类蔬菜,保鲜期较长,耐存贮,损耗相对较小。以白萝卜、胡萝卜和土豆为例,疫情爆发期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且波动幅度较小,受疫情影响小,对市场风险不敏感。各品种间市场行情走势差异较小。

葱蒜类蔬菜,市场需求体量相对较小。以姜、大蒜、葱和洋葱为代表,疫情爆发期间价格均处于相对高位,均价增长大、波动幅度大。说明该类蔬菜受疫情影响大,对市场风险较敏感。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1)虽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对北京市的蔬菜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一季度蔬菜价格比近3 a 同期上涨6%,实际行情走势严重偏离历年拟合曲线。具体的,潜伏期蔬菜市场行情走势与拟合曲线一致性非常高,该阶段疫情对蔬菜市场行情基本未造成影响;爆发期蔬菜日均价指数短期、大幅度波动,极大偏离拟合曲线,该阶段疫情对蔬菜市场行情造成较大冲击;平台波动期,蔬菜市场行情逐步回落,呈缓慢平稳下降趋势。

(2)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市场风险敏感程度不同。大致的抗风险能力由高到底依次是块根类、瓜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块根类蔬菜在疫情前后的普遍价格波动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强;葱蒜类蔬菜单价高,在疫情爆发期大多数价格波动剧烈,出现大幅涨跌,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叶菜类和瓜果类蔬菜单品种间的行情走势差异大,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因品种而异。

(3)疫情爆发期,蔬菜单品种市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是胡萝卜、冬瓜、土豆和葱;价格波动较大的是芹菜;价格波动剧烈的是姜、大蒜、生菜、番茄、黄瓜、洋葱、白萝卜和大白菜。

6.2 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行情的影响,对未来应对其他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提供给参考,相关如下建议:

(1)科学优化蔬菜区域性生产供给,统筹规划区域性蔬菜供给的合理半径,形成域内及跨区域协调保障蔬菜生产及种苗等农资供应的新机制,逐步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蔬菜应急保供体系建设。

(2)加强监测预警,对市场风险做到事前及时、有效预警,做好应急预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蔬菜全产业链信息获取、传输、分析能力,实现面向不同群体的精准信息服务。针对不同种类蔬菜制定市场风险应对机制,差异化的应对,引导消费习惯。

(3)对公共安全事件及时响应,运用行政手段为市民的“菜篮子”物流与供给提供保障。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维护正常市场流通秩序,实行优先便捷通行措施。

猜你喜欢

市场行情波动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天交所市场行情
天然橡胶市场行情(2016.02.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