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临时展览内容空间设计研究
——以苏州博物馆《画屏:传统与未来》展览为例

2020-09-24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画屏展品策划

郭 艺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7)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社会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举办优秀的陈列展览十分重要。而当下,优秀的陈列展览已不再局限于固定陈列,策划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也将成为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方式。①

一、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现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时的美国,《博物馆》杂志曾写道:“走进西方国家的任何一座博物馆,如果在一个国家级或市级以上的博物馆内,没有一个大规模的临时性展览正在展出的话,那将会使参观者觉得不可思议。”②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自新馆2006年开馆以后,2007年2月10日第一个临时展览开幕,到目前为止一共举办了约160个临时展,平均一年10余场。苏博结合自身特色,2019全年共举办过12个临时展览,分别是:“百年守素——陈半丁书画作品展”“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邢伟中檀香扇艺术展”“群芳竞秀——苏州博物馆藏明清花鸟主题特展”“佛陀·中国——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群芳竞秀——苏州博物馆藏明清花鸟主题特展”“云泉——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构型”“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周莹华发绣艺术展”“大邦之梦——吴越楚玉器·青瓷展览”“集其大成——苏博馆藏董其昌及晚明各流派绘画特展”“家国英雄路 姑苏启宏图——民族英雄林则徐与苏州特展”“苏韵流芳——2019首届苏州青年手工艺展”“自在苏杭——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

综上可见,苏博的临时展览题材涉猎丰富,多与吴地文化、姑苏文化宣传挂钩。不断丰富的临时展览,不仅有利于苏博在展览研究、策划、设计等方面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让苏博成为展示苏州城市风采的重要文化窗口。

二、“画屏:传统与未来”展出概况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巫鸿先生其实与画屏早有渊源,在他本人早年的著作《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中,巫鸿先生就揭示了中国画传统审美方式的弊端——即只注重图像,往往忽略了绘画的物质性。而画屏作为绘画媒介和实用家具的结合,能完美地印证这一观点。

巫鸿先生在展览开幕式说道:“这次展览是苏博首次根据‘画屏’创作的大型展示,揭示了其跨越书画、建筑和器物的综合性能,从而扩宽了艺术史研究的维度③。”

而更加别出心裁的是,为了提醒大家转变固有的观画之道,策展人们还为这个展览引入了一个新的观展角度——将古代画屏实物和现代艺术创作同时展出,建立与传统艺术的跨时空对话,同时传递了对当代艺术的介绍和理解,这何尝不是一种体现了特殊文化渊源的巧思。④

三、画屏展览的策划展出分析

展览现场的布置即空间形式的再创造,旨在赋予展览内容艺术气息以及展览主体不同语境下的二次解读,是对观众的最终呈现,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得当的展览策划形式能准确运用展品、辅助展品、展厅、展柜、展板、灯光、装饰、音乐、多媒体等工具,把握内容的精髓,升华其中的人文艺术价值,赋予主题新的生命。当下时代,以往博物馆生硬的灌输模式已经无法打动参观者。对于如何实现教育功能,展览的策划布置就像是全部策展人们一次运用设计语言和陈列语言的艺术创作,形式新颖、能感染观众内心为最终的目的,是一场对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考量。⑤

(一)展览主题

临时展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也更加注重主题的策划。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画屏有着一个集家具、绘画题材、绘画媒介三位一体的特殊地位。从今向前追溯,画屏可以让我们窥视到古代的神秘气质,从今往后展望,画屏也为当代仪式提供了新的创作形式的主题——如何将之转化成当代艺术创作的元素。也许苏博选择画屏这个独特的元素作为临展主题,正是想探讨如何将之与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连接,立足当下,回顾传统,面向未来,也是本次展览探索的方向。

(二)展览设计

总体设计由展览主题、参展展品和视觉内容等构成,是展览策划工作的中枢环节。此次画屏展为了避免展品与馆藏大量重叠的局限性,选取了传世或出土的实物屏风、书画中的图像类屏风、文献中屏风史料,以及当代艺术家创作的现代屏风画,装置艺术等,多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碰撞,让观众最终产生如何将“绘画”和“自我”相结合的思考。

夏小万-《宋山水长卷》-玻璃-2014(郭艺摄)

例如,艺术家夏小万的《宋山水长卷》就是一件当代综合材料的“空间绘画”,在画面三维与二维的转化中,加入透视和多重空间等元素,通过复杂的设计和运作,对古代画屏艺术进行了当下审美趣味的绝妙延伸。

不同于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可布局的空间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短期性。苏州博物馆作为江南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个将传统园林和现代设计感完美融合的建筑,对举办此次展览有着天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优势。

相比较2019年度苏博其他的所有临时展览来看,画屏展用到的空间是最多、最灵活、最为分散的。中央大厅、负一楼临展厅、二楼书画厅、忠王府楠木厅、忠王府庭院、现代艺术厅,展厅多达六个,几乎可以说是将展陈空间细致地分散到了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

整体上,我们可以将画屏展分为三个区域——即古代实物区、现代创作区以及户外互动区。古代实物区聚集在博物馆的中央大厅和二楼书画厅这种地理位置较高的楼层,原因是古代出土的文物对光线和湿度的要求较高,而较高的楼层则可以满足阳光和水分的供给。负一楼设有临展馆和现代艺术厅,正好可以用来展示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走出新馆,忠王府的场地宽敞、有天然的露天场地,用来摆放大型互动装置作品再适合不过。这样的划分使展览有了节奏感和叙事性,参观者能在漫步整个博物馆的过程中能动地,有节奏地欣赏画屏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

现代艺术厅和负一楼临展厅中,还有影像作品参展,更加丰富了展览的形式。多媒体时代,观众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综合材料和影像形式的艺术作品来了解艺术创作是怎样与园林空间和画屏元素相结合的。

本次展览抓住画屏元素的特征要点,并加以了恰当的形式进行表达。每个展馆的布置都依托于苏博原有的苏式现代园林风格,主要展厅选择运用百叶窗,恰如其分地将阳光割裂在贴有文字叙述的展板上,形成了天然的屏风感,将临时展览的“情景再现”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⑥。在博物馆二楼至一楼的大型步行楼梯处、二楼古代书画馆内,也装饰有古代家用屏风的复制品,来提醒参观者楼下展览继续。对于历史感沉重的文物或复制品,采用低位照明,烘托出寂静与神秘感;对于单元重点展品进行重点单独放置,局部放大的展品照片,突出展品的重要性;对于重点展品及知识点,均采用小展板的形式,作以文字说明,方便观众了解阅读整体板块的内容。

综上,临时展览的展览策划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既需要体现策展团队的理论功底,还要带给观众有节奏的展览叙事,趣味性的观展体验。

四、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博物馆在人们的生活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意味人们对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的需求也会日益激增。虽然临时展览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是这也并不表明我们的临时展览是尽善尽美的。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慢,临展却在这几年井喷式的涌现,足以说明其中有不少质量较低的“快餐式”展览出现。[1]大博物馆依托政府的帮扶,在策展理念和质量上都有所保证,可是国内还有更多小型的、私人的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却面临着门庭冷落的尴尬境地,仍在不停更新和无人造访之间恶性循环着。如何避免徒有数量上的增长却没有实质内容质量上的提升,是行业现在亟须反思和改善的重要问题。

策划形式来说,也许画屏展这种别出心裁的古今展品结合和分散式布局是一次让临展做出改变的尝试,可它有没有真正做到让观众有了沉浸式的积极体验,还有待评估反馈。但它的确已经做到了吸引参观者,同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总之,当今世界,临时展览已经肩负起博物馆实现其教育功能的主要内容,筹办好的临时展览,内容和陈列的设计肩负了最艰巨的任务。从前期规划到最终完成开展,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2]

注释:

①杨茜.《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临时展览比较研究》.《中国博物馆》,2013年第1期,第104-108页.

②苏东海.《当代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剖析》.《中国博物馆》,1992年第2期,第10页

③苏州博物馆.《以画屏连接古今 “画屏:传统与未来”在苏州博物馆开幕》,《艺术品鉴》,2019年第28期,第32-35页.

④陈霖.《城市认同叙事的展演空间——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23期,第49-66页.

⑤吴鹏.《关于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成功因素分析》.《学理论》,2012年第10期,第152-153页.

⑥冯朔.《“情景再现”在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性研究》.广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画屏展品策划
穿行城市中
穿行城市中
展品被盗了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游漓江
到皖南
观海有感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