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沭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调研报告

2020-09-23文|

经济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端产业链装备

文| 李 伟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

产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相关企业1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不含钢管加工企业),主要骨干企业有道依茨法尔、力士德、中川液压、卡特重工等。形成了以精密铸件为基础、智能装备研发为支撑、高端液压元件及系统为核心,大中型工程机械及高端智能农业机械为先导的链式产业体系。产品包括高效节能挖掘机、装载机、智能农业收获机械等20余种产品,部分产品在全国同行业处于优势地位。

产业发展开始触底回升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基建不足、市场饱和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情低迷,农机装备行业也受价格战困扰。2017年常林集团破产重整,导致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下降;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7亿元同比下降17.36%;2018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7亿元,同比下降12.47%;2019年常林集团破产重整后,由于市场低迷等原因制约,虽然各项产值及销售收入持续下滑,但产业利润和利税开始有所回升,2019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同比下降17.85%,利润0.475亿元、利税0.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95%、111.77%。

产业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发展一批自主品牌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系统集成度高和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受常林破产重整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数量下降明显,但道依茨法尔等公司的发展,创新平台数量也在稳步增加。一半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共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争创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8个;先后参与起草、制定国家标准5项。

产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高端装备产业市场普遍低迷的行情下,我县积极应对,求新求变,多角度、多策略促进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对外引进了临沂圣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特种车桥和变速箱零部件及动力臂轴套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临沂格莱普园林机械有限公司锂电节能环保全自动园林机械项目、山东金泰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码垛机器人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对内挖潜,通过对常林农装进行升级改造成立了山东大启机械有限公司,常林集团通过对外合作引进君泽精密机械(山东)有限公司特种精密军工用桥箱加工项目,做强高端装备产业链,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要特征,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定制等发展思路,取得长足进展。目前力士德利用动臂下降势能回收利用技术、浮仓制作技术、主机防护技术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研发生产了节能挖掘机、湿地挖掘机、森林挖掘机等产品,还通过“私人定制”,研发生产了水陆两栖挖掘机、港机等差异化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钢管加工产业稳定发展

我县无缝钢管加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建成各类先进无缝钢管产线58条,其中热轧生产线约30条,冷拔生产线约28条,产能达到300万吨,实际生产量达180万吨,分别约占到全市63%、60%,全国的5%、3.9%。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产业规模偏小,骨干企业偏少

与周边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相比,我县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整体偏少,且规模较小,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30家,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30家,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19家。高端装备产业近3年来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79%、6.86%、6.05%,中小企业在全县机械行业中的销售收入占比较低,多年以来增长乏力,规模膨胀缓慢,难以积聚经济总量。且产业内部关联度较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基本都为孤军作战,产业链上下游基本都在外地。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压减

受能源、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增加,造成企业利润不断压减。低端品牌进入门槛低,对市场价格冲击较大且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工程机械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缺少技术门槛的保护,造成机械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为消耗过剩产能,企业只有通过降价来消化,加之原材料输入及产品输出的物流成本较大、市场无序竞争等因素,市场出现有量无利的非正常现象。

资金瓶颈突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机构慎贷、惜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发展仍存在“贷款贵、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受授信额度、信用等级等因素的制约,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另外融资成本过高,部分企业执贷利率远远高于基准利率。

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基础配套能力不足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理念没有充分融入到生产工艺及产品开发设计中,产品多以传统、低附加值为主,缺乏技术竞争力。智能、绿色发展在道依茨法尔的农业装备和力士德的节能挖掘机等大型企业中有所体现,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推进我县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推进全县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创新驱动,借才引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壮大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产业链条

一是产品高端定位。依托中川液压、道依茨法尔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端产品,重点开发多功能、个性化、智能化的高端装备,形成以精密铸造为基础,以高端液压件为“核芯”,以高端传动机械为纽带,以节能环保智能控制工程机械(挖掘机)和高端智能农业机械为产业终端的闭环体系。二是补链强链。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是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上下游关联度,不断增强铸造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创新能力水平,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内容。

强化产业招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分析研究企业投资动向,动态锁定一批重点目标企业,建立招商项目库,逐一筛选招商目标,明确招商对象,突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优先承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核心项目,大力实施“补链”招商和“强链”招商,完善产业链条。二是培强做大骨干企业。培强做大现有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以产业“铸链”为抓手,培强做大力士德、卡特重工等工程机械,道依茨法尔、大启机械等农业机械,常林铸业、中川液压等关键零部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加快培育中小企业。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培训指导,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革新,增强与骨干企业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培育一批中小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行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借势“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支撑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制造”“工业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瞄准智能农机、智能工程装备、精密铸件等高端领域,鼓励企业向机器换人、生产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探索工业互联网及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把绿色发展作为促进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抓手,运用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产业低碳升级。鼓励推动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成套装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强化各类要素支撑,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策聚焦、要素聚集、服务聚合”的原则,引导优惠政策向企业聚焦、要素资源向企业聚集、保障措施向企业聚合。一是强化金融支撑。拓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多元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吸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高端装备产业进行直接投资。优化技术创新、科技研发、人才支撑和产业链式发展等扶持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及政策性投资,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扩大政策激励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流动和使用机制,制定吸引、留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和建设。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高端装备产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高端产业链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高端油品怎么卖
港警新装备
筑牢产业链安全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防晒装备折起来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