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段进阶式的钳工实习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2020-09-23秦艳

机械工程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钳工进阶流程

秦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苏淮安223200)

0 引 言

在新工科背景条件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1]。对于钳工的实习课程而言,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下文简称本院)为例,多年以来,本院在该实习课程的教学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主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和考核,课堂上也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为主要形式。该模式下,仅以单一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完成学习后,其专业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及是否能够整合各项技能等。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未构建起有效的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在该模式下,存在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本院部分往届学生的访谈可知,完成钳工实习课程的学习后,70%的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65%的学生觉得训练的各项技能关联性不强。因此,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需要改变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设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围绕具体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及时搜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行业领域的发展。

1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也是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否熟练掌握钳工操作技术适应岗位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当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熟练掌握钳工的各种专业操作技能并能够实现不同技能之间的整合,能够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直接应用相关操作技能。由于钳工操作技能的环节较多且具有许多技术性较高的操作要领,故相关技能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时性的,需要进行系统性、阶段性的学习。大量的研究表明,钳工实习课程的学习本质,是各种能力训练和应用的过程,需要经历的流程[2]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培养流程

由图1所示流程,在钳工实习课程设计中,具有阶段性比较明确的特点。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上,结合我院实际特点,将能力培养流程整合为3个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基础能力训练、精度控制及综合项目实训。具体的实施措施为:1)基础能力训练阶段。该阶段是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教学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钳工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演示钳工的主要基本操作动作和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动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因此,在教师完成演示环节之后,引导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动作的规范,领悟不同技能下的运用技巧,并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3]。2)零部件精度控制阶段。该阶段是第一个环节的进阶,是学生将操作技巧应用于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环节,不仅能够加工出零件,还需要确保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因此,该阶段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该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零部件工艺过程卡的合理编排,并根据编排的工艺过程卡,进行零部件加工的工艺流程操作,实现简单零部件的加工并满足产品基本精度的要求[4]。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对已经完成的工艺过程卡进行进一步优化,在精度控制良好的前提下,缩短零部件的加工周期。3)综合项目实训。该阶段是学生整合所学专业技能的最终环节,即给学生团队布置一个综合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前面2个环节所学的技能进行知识整合。同时,学生能够对复杂零部件编排和优化工艺路线,以此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经过上述3个训练环节,学生的能力获得了系统化训练,知识也进行了重构。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较大的提升。根据上述流程,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中,知识的重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重构流程

2 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措施

实现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后,下一步是制定该体系下的具体实现措施、考核方式及信息反馈方式。该环节的主要步骤为:1)按照实施措施和能力的阶段性要求分解知识点和教学环节。2)制定每个环节的考核模式,作为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和该能力的标准。例如,在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学生根据老师演示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时,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基本动作的标准化都是该环节的考核方式,学生在操作中达到了基本的标准,则表明其具有了相应的基础能力。3)应用信息反馈方法。例如,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况,并作为下一阶段完善教学计划的依据[5-6]。在本文中,主要采用阶段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再根据反馈情况,修改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的实现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措施

3 教学效果追踪

为验证分阶段进阶式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否适应于我院的钳工实习课程,本文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试运行。具体的操作方式为:以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I班和II班,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均为20人。其中:I班按本院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展;II班采用分阶段进阶式的方案进行测试。

3.1 效果评价方案的确定

为论证2个班级的教学效果,采用专家评价法[7]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具体的操作方式为:1)设定评定指标。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评定指标拟确定为综合项目。2)设计项目的评价指标。由教学专家组对综合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讨论和确定,主要指标包括项目的过程性评价、工作量、团队成员分工合理性、创新性、项目结果的目标达成度。3)设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数等级。采用李克量表法,设计各项指标的分数等级。例如,在工作量评价指标中,确定的等级为工作量非常大、工作量比较大、工作量适中、工作量比较小、工作量极小等5个等级,对应的分值为5、4、3、2、1。其余指标评定等级按照同理设计。4)整合各项指标结果,确定综合评定等级。按照各项指标的分数等级,进行项目综合评定,即将项目最终的评定结果定义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极差。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分数,例如,综合指标的最终分数为90及以上,则定义为优秀),当达到了该等级的分数值,即该项评定为对应等级。

3.2 教学效果对比

表2 学生输出评价结果

按照专家评价法设计的评价标准,对2个班的学生综合项目完成等级进行评定。2个班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所示的结果来看,2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均呈正态分布规律,符合学生学习效果的分布规律。从项目完成优秀和良好等级的学生人数来看,I班为8人,II班为12人;而不及格的学生人数来看,I班为5人,II班仅为3人。由此可以说明,采用了分段进阶式课程教学体系的班级,学生的综合项目完成质量明显优于I班。表明新教学模式下,II班学生的钳工专业技能提升程度要高于I班。因此,可以认为较之传统的钳工实习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分阶段进阶式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也更佳。

4 结 论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我院学生在钳工实习课程中的学习效率不佳的现状,以能力培养流程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实际教学特点,构建了分段进阶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及实现措施。通过对2个班级采取教学测试的情况来看,分段进阶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更佳,即可以认为较之传统的模式,新模式下的学习效果更好。因此,下一步工作,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学生的学习反馈,继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钳工进阶流程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