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研究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2020-09-23张智石家庄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师德师调研政治

张智 石家庄学院

本文以石家庄学院学生为样本,从不同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学生中随机抽查了1215 名同学参与了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其中大一新生占41.32%,毕业班学生占9.55%,其他年级学生占49.14%。问卷设计15 个问题,涉及思想政治觉悟、入党动机、师德师风建设、校园环境感知、就业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规划、获取网络信息方式以及心理压力来源等方面内容。

一、学生思想特点现状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学生思想状况在各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政治信仰较为坚定,对学校师资、环境等方面较为满意,对身边压力及未来发展的认识较为到位。

(一)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积极向上

本次调查选取的学生中中共党员占3.54%,共青团员占91.93%,群众占4.53%。对于党和国家时事政治、方针政策的关注程度上,60.91%的学生比较关注,36.87%的学生关注度一般,仅有2.22%的学生不大关注。在入党动机上,追求理想信念和对党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有信心的占比达65.51%。这充分表现了我校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国家发展成就有着充分的肯定和信心。但是仍然有7.74%的学生入党动机是寻求政治荣誉感,9.22%的学生是为了谋求仕途发展,17.37%的学生入党动机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认同师德师风,明确薄弱环节

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67.98%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总体印象好,28.4%的学生认为比较好,3.37%的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总体印象一般,0.25%的学生认为教师师德师风较弱。

(三)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认同度高

64.86%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好,29.96%的学生认为比较好,仅有5.19%的学生认为一般或比较弱。

(四)认清学生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

学生对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有清晰的认识,52.02%的学生希望能够提高国际视野水平,42.39%的学生希望提高实践能力,41.89%的学生希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38.02%的学生希望在学习、科研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关注校园环境,认可校园建设

在校园环境满意度测评中,43.6%的学生对学校校园满意程度为好,36.38%的学生认为比较好,17.7%的学生认为一般,2.3%认为比较弱。而在“对学校宣传橱窗、道旗、宣传栏的关注程度”这一问题上,43.46%的学生比较关注,53.83%偶尔关注,仅有2.72%的同学从不关注。加大学校环境建设力度,必能营造出学风优良、环境优美的校园氛围。

(六)理性对待就业,乐观面对未来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55.8%的学生对未来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17.94%的学生非常乐观。对于影响就业的因素,大部分同学能够从专业、能力等硬性条件出发考虑。84.28%的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是能力,54.24%的学生认为专业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明确职业发展需求,理性看待就业形势,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要素。

(七)多元获取信息,多样关注信息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微信、QQ、微博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三驾马车”,在获取网络信息中,时常浏览或使用最多的所占比例分别是87.74%、81.48%和61.89%。有3.62%的学生通过Twitter、YouTube、Facebook 等国外网络渠道获取信息。在网络上,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热点问题,占77.04%的比例,学生对时政要闻、文体娱乐信息也有较高关注度,分别是53.33%和52.18%,相对而言,学生对经济财经和军事科技类关注度不高,仅仅有18.27%和18.19 的学生关注。

(八)合理看待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在回答“大学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 ]”这一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就业和发展前景”,72.35%的学生选择“学习科研”,46.75%学生有经济压力,37.37%的学生有“人家关系”压力。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合理看待身边的压力,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基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动态从整体上显示出了积极健康的态势,但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个别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度不够

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2.27%的学生不太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和方针政策,36.87%的学生一般关注。从数据来看,极少数学生对于时事政治和方针政策关注度不高,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在开拓眼界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部分学生对师德师风建设不满意

在“您对本校教师师德师风总体印象是[ ]”这一问题的调研中,学生的分布比例如图1:

图1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与学生全方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调研数据直观显示出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依然存在漏洞,急需关注并及时修补漏洞,从而带动学生健康发展。

(三)少数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不认可

所有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64.86%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持“好”的印象,29.96%的学生有“比较好”的印象,4.94%认为一般,0.25%认为比较弱。尽管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技能较为满意,但少数学生的不认可需引起重视,加强教师能力考察必须是永恒的话题。

(四)学生培养薄弱环节众多

从图2 所反应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看出,我校在学生教育培养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图2

(五)学校环境建设满意度存在偏差

在“您对学校校园环境的满意程度是[ ]”和“您对学校宣传橱窗、道旗、宣传栏的关注程度是[ ]”两个问题的调研中,具体回答情况如图3 所示。调研数据表现出了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学生的期待值还存在偏差。

图3

(六)面对多样化的压力

学生面临着学习科研、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和发展前景、情感问题、家庭问题、自身适应、身体健康以及其他共计九个方面的压力,且各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

72.35%、46.75%、37.37%、80%、15.97%、6.67%、27%、12.51%、1.4%。可见,就业和发展前景、学习科研、经济压力表现比较突出。

(七)入党功利化思想依然存在

从图4 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待身边同学积极要求入党的主要动机上,谋求仕途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等功利化思想依然存在,需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共产党员。

(八)微时代带来的影响

在“获取网络信息中,您时常浏览或使用最多的是[ ]”的调研中,微博、微信、QQ、政府学校等单位主页、国内综合性新闻网站等都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说明伴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和功能的开发,各类微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学生作为迎接并参与微时代的前沿群体,受到微时代影响很大。在“您平常最为关注或参与最多的信息类别是[ ]”这一问题的调研中,全面显示出学生关注类型的多样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教育文化、生活休闲、文体娱乐、军事科技等方面都受到学生关注,但网络的开放性在提供丰富资源、及时更新信息的同时,还会传播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价值迷失,很多学生沉迷于社交网站上的文体娱乐信息,忽视了专业素质的提高。网络虚拟性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在现实交往中缺乏对他人和自身的真诚度,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例如部分学生追求所谓的思想意识自由化,而他们的言论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监管约束,在微时代难度加大了。

(九)学习动力缺失

在影响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方面,17.94%的学生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55.8%的学生持“比较乐观”态度,21.98%持“说不清楚”的态度,剩余4.28%的学生表示“不太乐观”。调研数据展现出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考研、接本等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和科学规划(见图5)。

图4

图5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学生“三观”形成影响深远。因此,学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我们要杜绝出现抛开内容建设而孤谈形式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红”模式。臆想仅仅依靠教学手段翻新而遮蔽目标导向的“网红思政风”必将昙花一现。一是要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探索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平台、新载体,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团属新媒体平台,易班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最美石院大学生”。三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打造“博雅讲堂”“道德讲堂”“文化艺术大讲堂”“文化讲坛”等教育品牌。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决定了大学生接受谁的教育,更是培养教学目标根本性、政治性、思想性的组织保障。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系统性的理论学习,使其具备自觉维护正确观点、正确思想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建立系统培训体系,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信息化素质,以创新的方式将知识点传授给大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一方面优化年龄结构,不断补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年轻血液;另一方面要优化专兼职结构,培养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合力。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充分发挥网上党校、网上论坛以及团属新媒体功能,加大网络育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新媒体育人强大合力。推进易班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制定易班公共账号建设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开发基于易班平台的校园数字化应用,走进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对易班的“粘度”,打造易班品牌项目建设。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政工作者要通过编辑、美化、后期制作等方式,让传递的内容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大学生“猎奇”心理和对接收信息“快餐化”的要求,努力做到内容简短而生动有趣,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师德师调研政治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