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为什么突然“爱”住院

2020-09-22

新传奇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个人账户重症门诊

住院率十年翻倍的背后,是制度的漏洞,从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爱”住院这件事,是医院和患者共同促成的,患者与医院双双得益,受损的除了快要兜不住底的医保资金,还有那些最该住院却住不上院的重症病人。

根据近日卫健委公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医院的住院率仍在持续攀升中,已经高达19%。

10年来,中国医院的住院率上涨了90%,近乎翻倍。据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2019发布的一份研究,中国的住院率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0%。

是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恶化了?还是改变了习性,忽然变得“爱”住院了?

医院和患者“共同的利益”

从很大程度上,中国人“爱”住院这件事,是医院和患者共同促成的。

住院率上升,要从我国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统账结合制度说起。个人账户保门诊,社会统筹保住院。也就是说,患者看门诊只能先用个人账户里的钱,只有住院才能通过报销,用到统筹账户里的钱。

在这种报销制度之下,患者为了节省个人账户资金(这部分资金会返回到个人的卡上),宁愿小病大治,能住院则住院,从而享受高额度的报销;医院方面为了增加收入、套取医保资金,也会诱导患者住院。一些医院频繁出现“挂床”现象,即患者占着床位,却回家住。患者与医院双双得益。

2020年8月3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一则公告称,东莞一家医院涉嫌假借免费体检之名,采取伪造医疗文书等方式,虚构医疗服务“假住院、假就诊”以骗取医保基金。

还有一些患者为了“顺带”报销掉一些需要自费的项目,也会主动申请住院。

西北某市三甲医院停车场的负责人,和医院打交道比较多,认识的医生自然也多。他有时以头晕、乏力为由住院,把CT、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等打包做一遍。这样,平常需要自费的体检,也能享受到报销待遇。

广州省中山市一家三甲医院妇产科的大夫表示,以先兆流产来说,门诊开的药和住院开的药基本一样。但医生还是会建议住院。“医生是从患者角度出发,认为走门诊的话,需要患者来回跑,不利于病情稳定。医院也乐于收治小病患者,是因为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考核,采用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的指标。小病住院花费的钱不多,恰好可拉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利于医院考核。”

“住院人次仅仅是一个症状,背后是一系列病根。”中國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说。

这个症状显示,在制度漏洞下,医院与患者如何为了“共同的利益”,变小病为大病,变门诊为住院。

住院率的地域差异明显

住院率的地域差异明显。欠发达地区住院率偏高,发达地区住院率相对较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东部地区居民年住院率为16.1%,中部为17.9%,西部高达19.6%。

2017年长沙的城市职工住院率高达31.1%,当时全国的平均住院率数据是15%。难道长沙市人民的健康状况比全国差很多,所以住院率是全国的两倍多?显然不是。

据消息人士透露,东部发达地区的医保没有财政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不存在国家向地方财政的拨款,一旦医保亏空,需要地方政府自己贴钱。但中西部的医保依靠中央财政补贴,地方政府控费动力弱,钻医保空子的行为多。

感冒患者住院的背后是住不上院的重症病人

在一个粗放式医保控费的体系下,门诊行为住院化、住院率居高不下带来的恶果是,一些本来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人反而住不上院。

根据《财健道》整理的一份数据显示,感冒这种自限性的轻症,住院的频率在1993年到2013年间,上升了近10倍,感冒患者在住院病种中的占比从1993年的1.6%上升到了2013年的6%。

而那些真正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在医保总额预付的体系下,必然被这些门诊行为住院化带来的医保资金浪费而挤压报销空间。

不仅医院因医保资金的问题拒收医保患者,不到年底,各大医院的医保额度基本上都被花光了,更有医院,医保资金的额度只够用大半年而已。于是,每到年底,各大医院“推诿患者”“拒收患者”的报道屡见不鲜。

(《Vista看天下》2020.8.19)

猜你喜欢

个人账户重症门诊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取消居民医保个人账户,看病会不会越来越难
公务员养老个人账户存储可以提前支取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工行不再受理新的个人账户综合理财业务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医保个人账户怎样使用才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