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质疑和圈点批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0-09-22吴振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圈点藤野鲁迅

吴振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我认为,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质疑和圈点批注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两大法宝。

第一,让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以质疑为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既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又有助于锻炼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自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学生看题目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藤野先生是什么人?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件?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为什么要写藤野先生?

上述问题基本囊括了文章学习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自学,目标性强,指向明确。这些问题解决了,文章也就基本读懂了。

然而,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初读文章之后,能够解决其中一些问题,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问题。还以《藤野先生》为例,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文章写藤野先生,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清国留学生?为什么在第四段写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为什么作者会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我将学生两次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了课堂学习的几个主要问题:为什么作者会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内容说说,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课文最后作者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继续写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文章是写藤野先生,为什么还要写前五段的内容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质疑,我结合实例,总结出五个常见的质疑提问的角度,即从题目入手、从选材剪裁角度、从语言入手、从写法入手及围绕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质疑。

毋庸置疑,这种以学生质疑驱动课堂学习的方式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乐学语文。

第二,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

会质疑,其实只是明确了文章“读什么”的问题。要让学生会学,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如何读书呢?徐特立提倡“不動笔墨不读书”,这与鲁迅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这里所说的“动笔墨”和“手到”,就是指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读书动笔,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多地提取信息,更快地理解要点、难点,而且有利于提高读者的分析鉴赏能力。

圈点批注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文本信息的阅读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运用“圈点批注”方法实际上是变传统的“看”书为边读边思,并将思考的结果直观固化下来。变单感官(眼睛)为多感官(眼、口、手、脑)协同工作,从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那么,文章应该圈点批注哪些内容呢?以记叙文为例,要圈点以下内容:词语类,包括生字词、描写生动的词语、对人物评价性词语、体现心理活动的词语、典型关联词、体现六要素的词语等;句子类,包括生动描写的语句、富含哲理的语句、运用修辞的语句、议论抒情的语句。此外,批注除了要将圈点内容标示出来以外,还包括文本没有直观呈现的内容,如段落主要内容、写法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实践证明,质疑和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于反思,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提供助力。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圈点藤野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自嘲》句
黄侃读书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社交媒体受众点赞行为的经济效益——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利用VBA实现PowerPoint课件的规则图形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