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延安

2020-09-22李伟明

绿色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延河延安市赣南

李伟明

说到延安,想起的是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黄沙漫漫,尘土飞扬;触目所及,植被稀疏,大片大片裸露的土地,坦率地展示着它的干涸……那情景,比沙漠戈壁好不了多少。

夏日,我们从宁夏赴延安。高速公路进入延安市域,一个意外让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两侧山岭,林木翁郁,苍翠欲滴,哪里有想象中千沟万壑、满目荒凉的影子?我对同伴开玩笑说,好在是从宁夏开车过来的,如果从飞机上空投到这里,我们还以为回到了赣南山区呢!谁说延安生态环境恶劣?至少在我老家一带,山上的植被就远不及此。

在延安的几天里,我们发现,延安,的确与想象中大不一样。用当前的几个“热词”来形容,如果把此前我们刚刚去过的宁夏吴忠称为“幸福吴忠”,那么,延安可以说是“生态延安”。

延安古称延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辖1区12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延安城市的特点是“三山夹两河”,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山在城里,城在山中。城市没有让我们感到特别震憾,毕竟处在山谷之间,空间有限,“在夹缝中生存”,实在没办法“大气”“阔绰”。延河,和以前从朋友那里看到的照片一样,几乎成了一条旱河。以前,对于外地人来说,延安的形象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可见,延河的生态本来是不错的,变成这般模样,估计也就是最近这些年的事。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这三座山,因为是靠城的小山,绿意不算太浓,与野外所见尚有一定差距。尽管城里的山水无法和江南城市相比,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整个延安市域绿色的评价。在我们看来,无论如何,延安的绿,让人好奇,让人振奋。

我们把这个意外感觉对延安的同行说了。同行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现在的延安,的确更绿了;要是十几年前来延安,你们就会发现,当初的想象并没有错。

原来,十几年前的延安,生态环境确实很差,黄土高坡的形象并不夸张。曾经的延安,堪称一块贫瘠的土地,干旱少雨,满目苍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有资料表明,至上世纪末,延安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7.8%;年入黄河泥沙2.58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延安后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延安的“绿变”,源于14年前开始的退耕还林。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延安考察,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治理措施,要求延安变“兄妹开荒”为“兄妹植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延安从此开始了转型发展。

这么多年来,延安市领导班子经过了多次调整,但是,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绿色革命”进行到底。延安的同行告诉我们,当年的市委书记王侠,把山上这些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呵护。她升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后,回延安时看到一座山上被挖开一角,马上追问是怎么回事,要當地领导说清楚。

同行所说的事例,也许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出入,毕竟这只是口口相传的事;但从今天的绿化成效来看,它也不可能全无依据。有这股认真劲,黄土不变绿才怪。

这些年来,延安市通过不懈努力,让这项绿色工程坚持下来,让一棵棵树木在山岭茁壮成长,让绿色在原野不断蔓延。如今,延安退耕还林工作成了全国的一面旗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称延安为“中国退耕还林第一市”。

延安“绿色革命”的成功,和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赣南成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发展到今天的全球第一,也是几十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认准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成功就是这样得来的,道理其实不复杂,一点就通,关键在于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是否坚持这样去做。

有数据说,延安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植被覆盖率达到67.7%。这个数据,当然还不能和整个赣南比,但是,想想这里的自然条件尤其是降雨量,这个数字,已经够骄傲了。

绿色延安,给这块广袤的黄土地带来了蓬勃的希望。看到延安大地发生的变化,我想,事在人为,只要认真起来,那些贫瘠的地方、荒凉的地方,都可以慢慢变绿变富的。面临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有信心。

猜你喜欢

延河延安市赣南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国画作品《四季》
“延河儿童关爱行”首捐仪式
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期流域内水质影响程度研究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究
延安市优势产业选择研究
延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