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鸟叔”冼铨辉:守护“鹭鸟天堂”20年

2020-09-22江镕

绿色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观鸟顺德林子

江镕

在中国制造业重镇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繁忙的工业园和新建城市高楼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鹭鸟天堂”,成千上万只各类鹭鸟在这里飞翔、栖息、繁衍。每年,有将近两万只鹭鸟在这里出生。

今年51岁的冼铨辉是这片“鹭鸟天堂”的守护人。过去20年,他从种竹砍竹人,变成护林护鸟人,将一片空地变成树繁林茂、处处闻鸟鸣的鹭鸟栖息地。他也因此得名“顺德鸟叔”。

近年来,广东推出新一轮绿化大行动以及万里碧道建设,城市湿地与绿道更多了。守护“鹭鸟天堂”20年的鸟叔也感受到一些新变化:城市湿地、绿地越来越多,不仅“鹭鸟天堂”的鸟多了,其它地方的鸟也多了。

目前,“鹭鸟天堂”已成为当地中小学生观鸟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学生、自然爱好者前来观鸟。一些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园内安装了红外线监测系统,进行科研观测。

鸟叔说,过去20年,附近的高楼一座座建起来,自己生活的农村已经变成了城市。“我想为孩子们留一块这样的地方,让他们能够亲近大自然,和鸟儿们共享这一片天空。”

搭棚工匠 造林圓梦引得白羽纷飞

有时候,人与自然的缘分确实很奇妙,就像被人称为“顺德鸟叔”冼铨辉,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就是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树林。

“那是1986年左右,我师傅带着我搭棚工,哪里要建房子、建厂需要脚手架了,就会找到我们。所以我们成天和木材打交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开工,另一方面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就是很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林子。”

心存着这个强烈的愿望,冼铨辉开始在自己家附近寻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难觅良地。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冼铨辉知道了顺德区伦教镇有一片荒地。这里毗邻冼铨辉家乡大良镇,又紧靠顺德的主干道碧桂路,可以说是交通便利、旺中带静,而且面积、环境都很适合种植树木。所以他们师徒二人一商量,迅速拍板决定,就是这里了!

地是有了,但是对于树种的选择,冼铨辉和师傅也是思虑再三。“如果种植一般的树种,快的话几年便可以成材,不过一旦砍掉,整片树林就会变得光秃秃的,让人心疼,这种情况也不是我想看到的。所以想来想去,最后我们决定就种竹子吧。竹子生长快,而且能砍一批留一批,能保证在地面上总有活竹。”

开荒之后,冼铨辉第一批种下了竹苗20000多棵,虽然栽种很辛苦,但是植物的客观生长规律加上种植经验不足,使得这一批竹子的成活率只有30%。第二年开春,冼铨辉带着工人继续补种了14000多株,这次整体成活率达到了60%,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也是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随着竹林逐渐茂盛,初夏时节的一天,冼铨辉偶然发现竹林深处飞来了几十只鸟儿,它们在此觅食、栖息,把这个茂林修竹、水清草绿的地方当成了理想的安家之地。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动物朋友,冼铨辉满心欢喜,他特意交代工人,尽量不要靠近它们,更不能伤害它们。

在冼铨辉的呵护下,来此栖居的鸟儿络绎不绝。先是来了一大批夜鹭,接着又陆续来了很多常见的林鸟。到了深秋初冬时分,一种原本在我国存有量成下降趋势的候鸟——丝光椋鸟竟然也来此过冬了。

“第一天,林子里就飞来几百只丝光椋鸟,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每天都飞来几百只,最后大家目测至少来了10000到15000只。它们白天出去觅食,晚上回来睡觉,在这里呆得很舒服,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15号,所有的丝光椋鸟才一起离开。到了2000年的秋天,候鸟来得更多,总共有两三万只,光是鹭鸟就有夜鹭、白鹭、苍鹭、池鹭等20多个品种,每天在林子里飞来飞去,特别热闹。”

就这样,这些候鸟秋来春去,和冼铨辉每年形影相伴将近20载。在我国,常见的鹭科鸟禽有20多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一定要选择负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又拥有优质水源的地方,因此有着“天然环境检测器”的称号。成群的白鹭能以此为家,可见对这里环境的满意程度之高。

但是据冼铨辉反映,近两年来此过冬的鸟儿数量却在逐渐减少。他说,“我猜想可能和大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和监管越来越严格有关吧,现在拿枪打鸟的、用网粘鸟的都越来越少,各个地方的绿地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鸟都可以随处找到地方栖息,不一定非要来我这里住了。”

护鸟使者 背“信”弃“义”皆因心有慈悲

十几年来的梦想一朝成真,按理说冼铨辉应该很知足了,在常人看来,就该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和师傅一起经营竹子种植和销售生意。但是冼铨辉的举动却又出人意料,随着鸟儿们成群飞来、大量栖居,他却似乎“忘记”并且完全背离了初衷,不但砍掉的竹子越来越少,甚至为了给鸟儿们保持一个自然宜居的原生态环境,保证它们的食物链完整,对于竹林里面野生鱼、虾、蛇、鼠等各种小动物也决不许任何人捕猎。

“说实话,除了我之外,来过林子的亲戚、朋友和在里面工作的工人……99%的人都打过这些鸟的主意,他们怂恿我说,这些鸟有这么多,随便抓一些拿去卖的话都能赚不少钱。但是我的想法特别坚定:这些鸟,不能动!一开始,我师傅还算支持我,但是慢慢地,他也明显有些不满,他说竹子不能砍,鸟不能打,鱼和蛇也不能抓,那我们还要这个林子干什么用?所以逐渐地,他投到里面的钱也越来越少,到了2005年,他要求清算一下资金,之后就彻底退出了。”

虽然买卖不成,但仁义还在,平心而论,师徒两个都是厚道人。冼铨辉说:“我们从未撕破脸,还是很好的关系,我也一直很感激当年师傅带着我学手艺,后来又和我一起把这个林子张罗起来。包括后来撤出,也不是一下子就不近人情地走人,而是提了几次才最终决定。所以这个林子始终有他的一份功劳,我都记在心里。”

其实在经营林子这件事上,冼铨辉也深知自己绝对不是一个好商人,不但收益越来越少,而且日复一日地,他还需要向里面大把“撒钱”,简直是“折腾”不止。

2003年3月20日,在候鸟迁徙离开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冼铨辉便开始策划动工一项大工程,他要把整个园子周边修上一条“护城河”。经过一个月的施工,一条环绕竹林的水渠开挖完成,冼铨辉又让人在河边铺出一条条土路,接着又把外围的一些竹子伐掉,种上了一圈大榕树,其后又在内圈陆续种植上了桂花树、九里香、罗汉松、水枞以及顺德当地的部分果树品种,还在树林外围别人的地里又多租下几亩,开挖了一个鱼塘,在里面投放了60多万条鱼苗,专门帮助那些年老体弱难以觅食的鸟儿解决食物问题。

“好不容易种成活的竹子,到这时候又轻易砍掉,然后又有这么多‘大动作,很多人都对我表示出‘质疑,认为我是瞎折腾或者是别有用心。但其实不是我想不清楚,而是因为我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没有鸟的时候,竹子是用材,可以随便使用;但鸟儿们来了,竹林就是它们的家,我就要想着怎么保护它们!在挖了河、种上大树之后,里面的大约一百二三十亩地就成了鸟类保护的核心区,外面才是人类的活动区。我要求在核心区坚决不用杀虫剂、除草剂,一般情况也绝对不能进去打扰鸟儿们的正常生活,它们能在这安心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植树造林、护鸟养鱼,即便是作为一个单位、一家机构能将这些行为持续下去已实属不易,更何况冼铨辉仅仅身为个人,这样的思想境界和行动力度确实令人景仰。但是冼铨辉却从未因此居功自傲,反而对于过往所做的一切表现得十分谦虚。

“那些年的改造95%以上都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想法,现在看来确实有很多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不够超前的地方。就拿鱼塘来说,当时河底都设计成一个高度,没有特意留出一些深坑,专门用于堆积枯叶和淤泥,所以过去了十几年,水质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当时能加上一个‘护城河进行水循环的构造就好了;另外也没有专门设置一些深水区,在2008年特别寒冷的时候,鱼塘里80%的鱼都被冻死了;还有地面上,也没想到特意留一些空地和山坡,有一些开阳的地方供鸟儿休息,也供大家观赏。这些地方看看以后能不能有机会再改善吧。”

“顺德好人” 激浊扬清始终无悔

其实在我看来,冼铨辉所言的那些外部的“缺点”和遗憾都是瑕不掩瑜,一颗赤诚之心才真正难能可贵。特别是20年如一日的持续精力付出和资金投入,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不小的负担,能坚持到底的恐怕寥寥无几。

我问冼铨辉,每年要在林子上投入多少钱?这些钱是如何解决的?家里人对你的这种选择支持吗?

冼铨辉说,当年顺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人都有盖房建厂的需求,所以只要肯花力气肯吃苦,搭棚的生意持续不断,一年赚几十万不成问题,但大部分都投入到林子里了。至于每年花多少钱,冼铨辉曾经一度还不想公开,但过去这么多年,他现在也觉得无所谓了,他说其实之前都没有仔细计算过,现在算一下平均下来每年投入都有三四十万。

而说到家人的态度,不用说,妻子自然是反对的,这也是意想之中的人之常情。对家人的愧疚,虽然作为一个硬朗、坚强的汉子,冼铨辉未曾多言,但所提及的一個细节却能充分看出,他也把家人的感受放在了心上——“我大儿子现在在东莞上大学,因为手头的事情我忙得走不开,他入学那天还是他妈妈和大舅一起送他去的,我都没有赶过去,所以后来一说起来他还挺埋怨我的。”

尽管妻儿稍有怨言,但父亲却给了冼铨辉莫大的精神支持。从最初有大量鸟儿光临树林开始,父亲就对冼铨辉说,这里能来这么多鸟,是你的福气,你要珍惜,如果你决定留下它们,就要一直好好对待它们,不管多难都不能半途而废。当儿子和师傅的想法出现分歧时,老人也多次从中协调、说和,不想让他们为此闹僵。虽然老人已于去年过世,但是父亲的鼓励和期望也给了冼铨辉无形的力量,鞭策着他坚定信念,不断前行。

其实在家人之间,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好好沟通,最让人捏一把汗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对冼铨辉进行过威胁。

“从2001年开始,一个月里有半个月的时间,每天半夜都会有人到林子里打鸟、抓鱼,我仔细数过,每天晚上都要开10-15枪。对于这个行为,我们一开始就进行了举报,公安和渔政部门都来调查过,也对一些人进行了罚款。结果这些人怀恨在心,找了个中间人来威胁我,说他们被罚了多少钱,你最好都如数还回去,要不然小心他们报复,一把火把你的林子烧了。一听这话,我就火了,我对那个人说,你跟他们说,我一分钱也没有,而且我也不害怕,要是真敢放火,不用我怎么样,国家第一时间就会来惩治他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差不多10年,到了2012年,国家对枪支的管制和环保执法都越来越严,敢打鸟的人就很少了。现在,治安状况更是变得好多了。”

虽然面临过困难,遭遇过黑暗,但终是邪不压正,一心向善、矢志不渝的冼铨辉也赢得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尊敬、嘉奖与荣誉。

2014年6月,在顺德顺峰中学的帮助下,冼铨辉将自己的林子创立为顺德伦教鸡洲观鸟社会实践基地;2015年6月5日,实践基地升级为“鹭园”;2016年12月,顺德伦教鸡洲观鸟社会实践基地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评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很多热爱观鸟的学生和社会人士都在此接受了环境教育,受益匪浅。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广东卫视、广西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商报等多家媒体也对冼铨辉和“鹭园”作了多角度的专题采访和报道。

而冼铨辉本人也相继获评为“顺德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顺德好人”、“凤城凡星”等,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

随着逐渐名声在外,一些人纷纷找到冼铨辉,希望对鹭园进行投资,经营餐饮、娱乐、旅游等等项目。对于这些邀约,冼铨辉一概拒绝,反而自掏腰包在鹭园内搭建了一座高达几层楼的观鸟台,专门供中小学生和摄影爱好者观察、拍摄。他说:“这笔钱我愿意花,真心觉得花得值!”

“顺德鸟叔” 上了新华网首页

今年6月5日,默默守护顺德中心城区的“鹭鸟天堂”20年的顺德“鸟叔”冼铨辉登上了新华网首页,引起热议。

其实,多年来,《广州日报》一直对这片“鹭鸟天堂”以及“鸟叔”冼铨辉有所关注。“《广州日报》是最早报道‘鹭鸟天堂的媒体。”冼铨辉表示。而早在2017年,冼铨辉就入选了由佛山市文明办指导、广州日报社举办的2017年度“感动佛山·点亮生命”十大人物之一。此外,“鹭鸟天堂”也成为广州日报“广佛小记者环保行”探营的热门“打卡点”之一。

“我希望这里能够保留下来,让大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记者再一次来到“鹭鸟天堂”,见到了冼铨辉。

在顺德的中心城区里,有这样一处竹林“秘境”并不多见。在冼铨辉的带领下,记者探秘“鹭鸟天堂”。曲径通幽,在绿树、竹林的掩映下,鹭鸟们在此栖息、盘桓。“很多时候,你听到鸟儿的叫声,走进时它已经离开。”冼铨辉一边带路,一边对记者说,“只听其声,不见其形,鸟儿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

冼铨辉介绍,“护城河”的宽度约有11米,河的周边种植了榕树、水松等植物,自然地形成了一堵“绿色的围墙”,守护着河中的小岛——“鹭鸟天堂”以种植竹子为主。经过20多年的治理,这里抬头见绿,处处鸟鸣。

“一年中我有1/3的时间待在这里。”冼铨辉打趣道,“这片竹林俨然是我的第3个儿子。”他说。

走上观鸟棚,各种各样的鸟儿在这片密林里盘桓,在夕阳的映衬下犹如一幅水彩画。令人惊讶的不仅是这里良好的生态,更重要的是城市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冼铨辉表示,这片竹林距离附近楼盘最近不过600余米,而“鹭鸟天堂”的入口则是位于顺德的主干道碧桂路。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逐步深化,“鹭鸟天堂”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的一片“后花园”,成为不少人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成为不少学校、学会的社会实践基地,在采访间隙,也有不少市民慕名而至。“我希望这里能够保留下来,让大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冼銓辉表示。

根据顺德相关城市规划,“鸟叔”的“鹭鸟天堂”已被规划进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将不会被用于住宅、商业或工业用途,未来将会成为鹭鸟主题公园。

猜你喜欢

观鸟顺德林子
湿地观鸟
观鸟记
观鸟须知礼
城市级APP“i顺德”即将上线
Summer Vacation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日的林子
观鸟总动员
古董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