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鹤年让悠悠鹤鸣响彻神州大地

2020-09-22王菲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丹顶鹤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王菲 张志国

绿色中国网络电视播出的大型系列主題公益直播访谈节目《新闻2+1》“爱鸟周”系列节目“爱鸟新时代,共建好生态”,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联合主办。

第五期节目,主题为“2020中国鹤年 探寻鹤类保护”,邀请的直播间嘉宾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常务副主任钱法文,场外连线嘉宾是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林宝庆。

鹤类濒危的原因

鹤是世界著名的鸟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熟悉和喜爱。人们在诗词、绘画、音乐、舞蹈中,都常以鹤类为题材,同时鹤也象征着长寿、吉祥、幸福、和平,所以鹤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体态潇洒,婀娜多姿的鹤是鸟类的一属,世界上现有鹤15种,我国有9种,是世界上鹤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钱法文介绍,在我国所有的鹤类均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其中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赤颈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鹤、蓑羽鹤、白枕鹤、沙丘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丹顶鹤列为濒危物种。

钱法文认为,从整个地球历史角度来看,鹤类濒危的原因很复杂。鹤类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濒危野生动物,跟鹤类本身的进化有关系。鹤类一年只产两枚蛋,而且并不是都能繁殖成功。繁殖率低是导致鹤类种群数量不高的一个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则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鹤类适宜栖息的湿地面积减少,局部地区甚至消失。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断侵占鹤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栖息地。

钱法文以赤颈鹤为例介绍了中国鹤类的生存状况。他说,中国的9种鹤类中,赤颈鹤已有40多年不见踪迹。赤颈鹤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南部。导致赤颈鹤在中国野外消失的原因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围垦,把赤颈鹤的湿地环境破坏了。

2011年,钱法文曾到赤颈鹤分布的区域进行调查。在访谈中,他听当地的老人说,以前家门口就有赤颈鹤,后来湿地围成农田之后,赤颈鹤就减少了。

目前,在中国的周边国家比如缅甸还有赤颈鹤。钱法文认为,今后可以从国外重新引入赤颈鹤,进行人工培育,再野化放飞,形成一个新的赤颈鹤种群或者分布区。

“湿地之神”的保护与救助

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作为栖息地,它们是湿地环境动态变化最敏感的生物指标,因为湿地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鹤类的繁殖特点、迁徙时间和越冬行为。因而鹤也被称为“湿地之神”。

钱法文认为,鹤类保护和湿地保护密切相关。大部分鹤类都是迁徙种类,有繁殖地、越冬地以及迁徙路途中的停歇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目前,针对鹤类及其栖息的湿地,我国已建立500余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保护地超过100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为鹤类的繁殖、迁徙和越冬提供了保障。

许多保护地为了保护和恢复鹤类栖息地,开展了湿地恢复工程。今年的“引察济向”工程,就从200多公里以外的察尔森水库为向海进行了紧急补水,有效改善了鹤类栖息地缺水的现状。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群落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吉林省的“鹤乡”,在鹤类保护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林宝庆介绍,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次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古以来,很多鹤类将向海作为主要迁徙停歇地。我国发现的9种鹤类中,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6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一直将向海作为主要繁殖地。白鹤、白头鹤、灰鹤在每年的迁徙季节,在向海有数量较大的种群分布。

向海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这条通道是鹤类迁徙的主要通道。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把向海迁徙的鹤类救助作为主要工作。

林宝庆介绍,近年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鹤类救护工作,已经救护6种鹤,共67只。对鹤类的救护辐射范围囊括了吉林省东西部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辐射面积达到8.04万平方公里。

林宝庆认为,要保护好鹤类,就必须保护好鹤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鹤类栖息地进行重点保护、全面治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工作,对栖息地进行修复和恢复。另外,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尝试着把桃花源基金会等民间组织引入向海,并参与到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保护事业当中。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予了大力支持。2004年以来,国家水利部及国家林业(林草)局等部门为向海进行生态补水。同时,吉林省政府在向海开展的“核心区生态移民”工程已接近尾声,把核心区里面的居民耕地及一些人为的干扰全部解决,为鹤类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空间。

除此以外,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鹤类保护宣传工作。利用“爱鸟周”、 “夏令营” 、“生态课堂”、“研学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广,对周围社区群众影响很大,整体提高了人们对鹤类保护的认识。

鹤类的繁殖力不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也较差,再加上过去人们对珍稀鸟类的保护意识不强,目前,鹤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成为世界性保护的珍稀动物。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人工繁殖、野外放飞训练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林宝庆说,鹤类繁育在向海已经成为知名品牌,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建区开始就一直开展丹顶鹤繁育工作。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种群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二,每年可繁殖40只左右丹顶鹤。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繁育与动物园繁育有所不同,保护区的丹顶鹤繁育成功后,会进行野化训练,以补充野外丹顶鹤种群数量不足的现状。10年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尝试和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公园协会以及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对鹤类帮代式、半转养式以及异地放养式等多种野化形式进行了尝试。目前,已经成功野化50多只丹顶鹤,能追踪到的有十几只。

钱法文针对向海保护区目前的现状,建议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不仅在春季开展引水恢复湿地,更重要的是根据迁徙水鸟的需求,做好湿地恢复,比如秋季引水同样重要,可以保证春季时保护区内有合适的水位,为迁徙水鸟的繁殖营造栖息地。二是做好退耕还湿工程,保护区内大面积非法围垦的土地需要恢复成湿地,从而扩大丹顶鹤、白鹤等水鸟的栖息地。三是做好监测工作,通过水位、水鸟和湿地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保障鹤类迁徙通道安全

我国的鹤类除黑颈鹤与赤颈鹤生活在青藏、云贵高原外,其余鹤类均生活在北方,每年10月下旬迁至长江流域一带越冬,第二年4月再飞回北方。因此,保障迁徙生态通道的安全必不可少。

钱法文认为,我国通过40余年的保护地体系建设,已经為鹤类的迁徙建立了完整的保护地体系,实现了鹤类从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到越冬地全面的保护网络。做好鹤类迁徙安全工作,一是做好鹤类保护宣传,提高民众对鹤类保护的认识;二是在鹤类迁徙季节,开展监测和巡护,重点是鹤类迁徙停留的非保护地区域;三是做好救护工作,鹤类迁徙时往往会有个体由于各种原因脱离队伍,比如误食农药包衣种子、触碰电线受伤等,通过救护可以使受伤的个体返回栖息地。

2020年是中国鹤年

2019年11月,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中国、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发起开展2020东亚鹤年活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响应号召确定2020年为中国鹤年,以唤起社会大众对鹤类保护的重视。

钱法文认为,鹤类属于国际性迁徙物种,鹤类的保护需要国际合作。我国与国际鹤类基金会有着近40年的合作,特别对黑颈鹤、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的保护开展了多项合作。2003—2010年开展的白鹤GEF项目,促进了我国鹤类栖息地保护恢复、鹤类监测网络体系的形成、鹤类栖息地保护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该项目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全球最好的20个环境保护项目之一。同时,我国与俄罗斯、日本等周边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2013年,中国、俄罗斯、蒙古、韩国和日本的丹顶鹤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国际丹顶鹤保护网络,促进了东亚各国在丹顶鹤保护研究方面的合作。

为配合东亚鹤年活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联会承担了开展中国鹤年活动的任务。今年1月,开展了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活动,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越冬鹤类调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结果都是首次获得,将为我国鹤类保护提供了及时的数据信息。同时,鹤联会结合全国的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等时机,专题开展了鹤类保护的宣传活动。

茵茵碧草,潺潺清水,鹤舞翩跹,鸟语啁啾。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切的向往。只有人人关注鹤类保护、守护好鹤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才能让鹤类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猜你喜欢

丹顶鹤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三只丹顶鹤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BEAN SCENES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用颜色打造隐身衣
阅读理解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