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两位一体”走向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0-09-22孙雪

高教学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立体化线上教学

孙雪

摘  要:2018“概论”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充分反映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从新理论、新教材、新要求出发,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聚焦教学效果和提升大学生获得感,不断创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努力实现在创新中提高。通过课题组的团结合作,完成了“两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并进行了一年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立足新的学年,及时总结,新教学体系思路更加明晰。

关键词:“两位一體”;立体化;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007-05

Abstract: The 2018 version of the "Introduction" textbook, focusing on th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fully reflects our party's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ased on the new theories, new textbooks and new requirements, we always adhe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also focus on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gain. Moreover, we continue to innovate our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we spare no effort to improve in innovation. Through the unity and cooperation of the teaching group, the overall plan of "two-in-one" teaching system and a year of teaching practice were all fully completed, which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Based on the new school year, we summarize in time, and make the new teaching system so much clearer than before.

Keywords: "two-in-one"; stereoscopic; onlineteaching

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充分反映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课题组从新理论、新教材、新要求出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始终聚焦教学效果和提升大学生获得感,不断创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努力实现讲新与新讲的完美结合。通过课题组的团结协作,完成了“两位一体”教学体系的转化与整体设计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年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立足新的学年,及时总结,新教学体系思路更加明晰。以反思为新的起点,力求新的高度,新装新颜再出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两位一体”教学体系凸显的优势

(一)做好“教材体系向理论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有效传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

概论课设置的目标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向性很重要,在教材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双向转化中必须牢牢把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导向作用。如何把教材体系所表达的目标切实转变为教学体系能够讲授的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所谓做好“教材体系向理论教学体系”的转化,就是在准确定位理论教学体系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以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大学生获得感为核心指标,合理梳理理论教学体系的重难点内容,及时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在2018年版概论教材的基础上,及时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相关内容。既打破里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限制,又紧扣教材,以选取的核心内容形成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设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十三个讲授专题,系统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做好“教材体系向理论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三进,有效传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保证。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两位一体”是有效传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关键环节

如何让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大学生能够掌握且愿意掌握的理论武器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始终是王道,我们一贯坚持内容为王。首先,合理梳理理论教学体系的重难点内容;其次,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精选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在专题设置中始终开启时政教育新窗口;第三,依据理论教学体系确定实践主题,选择实践地点,撰写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教学实践表明: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魅力与实践魅力相统一,有利于理论深邃性与实践生动性相统一,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运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三)坚持“一课多师”,创新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首先,“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充分考量了授课教师学科背景、学术兴趣、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發挥优势,扬长避短,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专题教学讲精讲深。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个人教学科研相长,双向促进。其次,“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可以带动教师的合作和科研团队的搭建,教师们通过互动、互助、互学,共建、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利用团队优势,以教学促科研,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第三,“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大学生喜新求异的个性需要。“一课多师”正是利用不同教师实现了风格迥异、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内容精深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满足大学生求知欲,是有效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四)落实好两个转化的相关配套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有效支持和必要组成部分

落实好“两位一体”教学相关配套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顺利运行的保障。在过去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加注重教学团队的内功提升,也更加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外实践教学和学生考评的有机统一。

首先,不断完善集体备课会制度。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或者教学小组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主要包含:研读教材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学情、制定年度教学计划;确定备课会主题、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要点和设计、分享教学资源;反馈教学实践信息,交流心得经验等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实践表明,集体备课会有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助于定位理论教学体系核心价值,有助于梳理理论教学体系的重难点,有助于实现“一课多师”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有助于教师通过采众之长补己之短。其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鼓励教师通过进修研学、外出考察,请专家学者进校讲座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间交流,达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开阔自身视野,拓宽教学思路,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第三,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无纸化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践表明,这种过程考核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活跃度,增强了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期末无纸化考试通过计算机考试的方式,督促大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和学习。这样的双结合更有利于鞭策学生认真听讲、仔细阅读,主动参与,提升大学生获得感;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两位一体”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课堂理论教学

首先,在思政课教学接受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概论课程的特殊性,使得教材呈现出理论的色彩更加浓厚,而面对全校文理科、不同专业学生,同样的课程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班级,有不同的效果,从对理论的接受与理解力上,目前只有文科学生略显轻松,理科学生多数表现出对高中政史地基础知识的欠缺,而音体美专业在理论课教学中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困难。接受主体的差异性,为教师进行理论的传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很显然一本教案、一种教学设计不能满足接受主体多元化需要,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就需要从供给端进一步细化“两位一体”教学方案,做好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从专题设置的时序来看。概论课的内容设计实际上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直至强起来的一个历史逻辑过程。在进行内容讲授时也要求我们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这样的时序进行讲解,但是由于专题授课,加之人员不足,如果强调了时序性,专题的流转就要受到影响,尤其是教学资源不能实现最大化的公平性,比如因为专题的固定,学生只能接受某个固定的教师,而不能享受更多教师资源;如果照顾专题的流转,就会影响课程的时序性和体系性。需要校院两级加大引才力度,及时解决师资配备不足的现实困难。

第三,从课时比重来看。概论课在所有思政公共课中占据了5学分,是学分最高,课时最多的一门课,这就使得这门课必须开设两学期,长时间、跨学期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影响力。而进行调整后的课程为一周开设四节课,这种内容的连续输入,对于学生而言加深了认知,及时进行了消化与吸收,而这种强化式教学对于教师则从备课工作量、信息量、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二)关于课内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因为感性,生动,典型,动态是实践教学的优势。大学生们在实践报告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社会实践教育的加强,有利于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不断开拓视野、眼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勇于担负时代使命。虽然,我们一贯注重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但由于主客观多种现实因素,实践教学目前仍是概论课总体教学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高校思政课总体教学角度而言。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没有在学院整体视角系统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的组织经验,没有做好教材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转化的系统性工作,导致实践教学缺乏相应体系性指导。

第二、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在主题确定与实践方式方法选择,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环节等方面表现出了随意性和随机性,缺乏问题论证与实地考察,欠缺规范性,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稳定。

第三、思政课各小组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分工不明确,导致实践教学主题混乱、方式方法重复,影响了概论课教学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四、实践教学设计与操作相对于课内理论教学比较独立,导致缺乏与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统筹协调,影响概论课教学新模式的深化完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两位一体”教学模式走向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思考,积极探寻答案,希望通过进一步改革,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两位一体”教学模式向立体化教学模式迈进。目前已经基本打造出了立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的雏形。

(一)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指明了建设方向。新媒体新技术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的同时,也带动新时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曾几何时大家还在讨论互联网+教学的必要性,一场疫情影响下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让我校所有思政课教师,不论年龄、不论职称,不迟疑、不观望,都走上“线上主播”的“新旅程”。

首先,以“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使命担当”为主题,上好云端战“疫”第一课。马院教师及时将中国人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团结合作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大国担当融入思政课堂,与全校8000多位学生进行了新学期的首次“云相聚”。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切实开展了一堂别具风格的、富有特色的、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引领”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其次,“停课不停学”的责任和使命,有力推动了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探索和改革创新。短时期内,教师们克服重重难题:学习线上教学实操技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和课堂管理。不少教师在“尝新”中收获不曾有的体悟和快乐,与此同时,对原有教学方式的“路径依赖”、对“隔空喊话”的无力操控……线上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和问题也骨感的刺痛“线上主播”。尽管线上思政课教学的困境和问题在短时期内无法完美解决,但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理念和目标更加深入人心。

(二)立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的主体内容

主体内容一:建立2+2+1立体化课堂。即以传统课程教学、网络思政課堂教学和课堂内外实践课教学为要素,传统理论教学(2学时)+网络教学(2学时)+课内外实践教学(1学时)的学时比例分配课堂教学。在原有“两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并在现有线上教学热度下,及时建立“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传统课程教学、网络思政课堂教学和课堂内外实践课教学多平台、多场景、多时空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融合技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主体内容二:建立四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法。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堂专题授课与课外经典阅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课外讨论与课内交流相结合的融合式立体教学法的应用。努力以立体化视域打造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单调单一。

主体内容三:建立立体化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课程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和期末无纸化考试共同构成。二是注重过程性考核,增加总评成绩中过程考核占比。三是过程性考核由考勤、课堂参与、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多要素构成。四是课内实践成绩由主讲教师和学生评委共同评定。

主体内容四:实现教学资源立体化。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师撰写一批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强的学术著作,同时加强教学参考资料、思政课网络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等线上和线下辅助教材的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立体化,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需求。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教育人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断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断追求思政课教育教学新的高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任鹏,田鹏颖.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改进与加强——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79-83.

[4]原亚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1):44-45.

[5]周志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效教学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6]董建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新策略——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20(01):114-117.

[7]江大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J].吉首大学学报,2020(02):50-56.

[8]罗成翼.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20(01):15-18.

猜你喜欢

立体化线上教学
中国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项原则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浅议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实训立体化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