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桂梅:让圣洁“母爱”闪耀大山深处

2020-09-21丁香

妇女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华坪张桂梅母爱

丁香

她没有子女,却入选“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她没有存款,却在大山深处办起一所免费高中。

她就是“云岭楷模”“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她参加县里的妇代会,全体与会代表和县领导得知她的病情,纷纷为她捐款,有人甚至把仅有的5元车费都捐了

张桂梅195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8岁那年,她支边来到云南,先在一家林业企业做行政,后转岗到林业子弟学校当老师。再后来,她考取师范学院,毕业后和丈夫一起到大理教书。

1996年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后,张桂梅申请调到了丽江市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华坪县位于滇西高原,条件十分艰苦。沉浸在丧夫悲痛中的张桂梅,原想在大山里了此一生,但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她渐渐摆脱了失去爱人的痛苦,重新振作起来,一心扑在了教学上。

民族中学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冬天穿着破旧的塑料凉鞋上学。张桂梅看着心疼,节衣缩食资助了几个贫困孩子。

1997年4月,张桂梅患了子宫肌瘤,腹部肿胀,医生建议她立即住院做手术。但她不想给学校添麻烦,更怕耽误毕业班考试,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直到孩子们进了考场才去住院,手术中切下一个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但这次手术做得并不彻底,还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张桂梅却因费用问题久久没有去医院。直到1998年她参加县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得知她的病情,纷纷为她捐款,有人甚至把仅有的5元车费都捐了。张桂梅感动得声音哽咽:“我没给县里做什么,你们却对我这么好。”回校后,她把全部捐款用来给学校架电,说“让孩子们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读书更重要”。

不久后的一天,张桂梅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急救,才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经历两次手术后的张桂梅,身体很虚弱,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在教学上仍全力以赴。她带的班,考试成绩在全县总是名列前茅。1998年,张桂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族中学女生本来就少,上着上着还有人不来了。于是,张桂梅只身进山家访。有个高三女孩,学习成绩不错。张桂梅赶到她家问她为什么不上了,女孩的妈妈说:“家里没钱,她不上了,能省下钱给她弟到县城补习。”张桂梅不解:“能花钱给弟弟补习,为什么不让姐姐读完呢?”对方来了句:“女孩子读书没用!”张桂梅很是震惊。

当时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义务院长,她发现被遗弃的孩子也大都是女婴。她意识到,山区重男轻女,妇女的素质亟待提高。她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孩儿读书,这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2002年,張桂梅开始筹建女子高中,她要建一所让女孩免费入学的高中。大家都觉得她的想法太疯狂,不可能成功。

女子高中开学第一学期,先后有9个老师辞职,学校面临停办。她的倔劲又上来了:“抗战年代只要有一个党员在,阵地就不会丢失,何况我们有6个!”

从2003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寒暑假都到城里募捐。尽管她带着自己的教师资格证、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和党员证复印件,但仍被别人当成骗子:“戴着眼镜,手脚利落,还出来骗钱?”前后5年,她筹集了不到2万元钱。

2007年,张桂梅要参加全国党代会,当地政府给她发了一笔置装费,她却用这笔钱给学校配了电脑。在北京参会期间,有位女记者注意到了她,因为在排队进入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她穿的牛仔裤后面有个破洞——家访时经常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她的裤子磨破了,但她一无所知。女记者采访了她,听她讲完筹资办学的梦想,感动得连夜写了一篇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08年9月,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落成,首批招生100名。所有学生的学费、服装费、住宿费、书本资料费等全免,特别贫困的学生还可申请生活费补助。

学校只有一栋楼,没有围墙和大门,没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学生晚上就住在由教室改造而成的简易宿舍里;也没有厕所,师生如厕要到邻近的民族中学。

为保障学生安全,夜里学生上厕所时由一名男老师和一名女老师护送;同时学校安排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张桂梅夜里更是跟学生睡在一起。

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基础薄弱,有的孩子上课听不懂,家长意见很大:“课都听不懂,怎么学得会?女孩子家浪费那个时间有啥用?还不如回家干几年活早点嫁人。”

第一学期没结束,就走了6个孩子。张桂梅急得不行,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抽时间走访失学学生,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一番努力,她劝回两个孩子。她给学生们打气:“不要灰心,咱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也要上完高中。”

同时,张桂梅给全体老师鼓劲:“一定要把孩子们的成绩搞上去,最少让她们考上二本。”有的老师觉得她的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办学条件差,学生基础差,有的孩子不可能考上二本!加上工资待遇低,没多久,就有9个老师扛不住压力先后辞职。老师越来越少,最后加上张桂梅只剩8个人,学校面临解散,各种质疑也铺天盖地而来。县里决定将女子高中的学生安排到其他学校,承诺继续免学费。但在张桂梅看来,这就意味着她的梦想破灭,意味着山区女孩儿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不甘心。整理交接资料时,她发现剩下的老师里连她在内有6名党员,她顿时眼前一亮,倔劲又上来了:抗战年代只要有一个党员在,阵地就不会丢失,何况我们有6个!她随即在教学楼的墙壁上画了一面党旗,把入党誓词写在墙上,带着其他5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词还没读完,几位老师已激动得哭了……

从那以后,剩下的老师每人都身兼多职,忘我地工作。每天早上5点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人手不够,只能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学生们则拼命刷题。为了高考,大家都拼了。2011年,第一届华坪女高96名毕业生,有69名考上了本科。

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让身体羸弱的张桂梅患上了骨瘤、血管瘤、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同事劝她去检查治疗,她一口回绝:“不浪费那个时间,能干活就不怕。”但她已经无力站在讲台上授课。尽管如此,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手抓着楼梯扶手艰难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摁亮,开启一天的工作。她说:“女孩儿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

张桂梅对学生要求很严,坚持每天给学生叫早。因为身体越来越差,无力喊出很大声音,她就提着一个小喇叭喊学生起床、早操、自习。她笑称学生背地里称她“魔鬼”,但她不怨学生:“孩子们基础差,严格督促她们是想让她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平时她对老师、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抓紧呗!”

截至2020年,已有1804名基础薄弱的山区女孩从华坪中学毕业,考入全国各地高校。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略高于4%,上升到2020年的44%,居丽江市前列。但年逾花甲的张桂梅对已有成绩并不满意,她希望她的学生都能上一本,甚至清华、北大。

为了不增加家长负担,华坪女高至今没有开过家长会,家访是张桂梅的一项重要工作。她走过的家访路已超过5万公里。徒步家访的路上,她因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摔断过两根肋骨。

几次病重入院,她都跟县领导申请预支她的个人丧葬费,她想亲眼看到这笔钱花在学生身上

2020年6月29日,赴昆明领罢由云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云岭楷模”奖,张桂梅匆忙赶回学校陪考。她对这一届毕业生特别放心不下。疫情期间,早8点到晚11点的网课,因山区网络信号不稳定,张桂梅没少操心。她再三和授课老师商量,如何把线上课做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她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门口陪着。由于不能长时间久坐,她就在教室门口支张床躺着听。教学楼晚上熄灯,只有讲课的楼层亮灯,她静静地躺着,听到学生认真回答问题,老师满意地表扬学生,她的心才觉得安稳。直到老师下课,熄了最后一盏灯,她才放心去睡。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毕业生周云丽,2011年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知道母校缺老师,她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决心像张妈妈一样做个好老师。张桂梅始终坚信,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就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周云丽对此有切身体会。当年她和妹妹都考上了高中,家里无力供养。是张妈妈上门带她们来到华坪女高,她才有了今天。如今,她和妹妹都从师范院校毕业,做了老师。

张桂梅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她把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資都捐给了教育事业,合计超过100万元。她没有自己的家,每天晚上睡在女生宿舍,而且坚持睡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万一有什么情况,我能第一时间为孩子们挡点风险。”

若问此生何所寄,唯愿桃李尽芬芳!张桂梅希望将更多的山里女孩培养成知性、体面、有梦想的现代女性。

如今张桂梅还在想办法筹钱,想把学校建设得更好。几次病重入院,她甚至申请预支她的个人丧葬费,想亲眼看到这笔钱花在学生身上。而对自己的身后事,她考虑得很简单:“死后,烧了,把骨灰撒到金沙江就行。”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华坪张桂梅母爱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写给张桂梅的一封30万字长信
张桂梅:教书育人奉献所有
华坪女高的校训
女高校长张桂梅陷入“舆论风波”
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 我想改变一代人
阅读母爱这本书
母爱的另一面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