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水电厂水工业务融合及人才培训方法的探索

2020-09-21杨璐璘吴钊平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水电厂

杨璐璘 吴钊平

摘   要:随着电站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人员配置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常规水电厂结构性缺员、人员技能单一等问题,就水工业务融合可行性及人才培训方向及目标进行总结思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可实施的步骤及方案,有效解决常规水电厂年龄老化、断层式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单一等问题,为缓解常规水电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及人力资源短缺的发展矛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厂  水工业务融合  人才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c)-0248-02

1  背景

1.1 电厂情况介绍

天生桥二级电站为大型引水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20MW,共6台机组。电站大坝工程与1984年4月正式开工,1992年1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00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发电。

1.2 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电站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集约型转变,天生桥二级电站作为成立了30多年的老厂,存在水工人员年龄老化、结构性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单一等问题。新老职工在应用新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班组工作集中在少数的年轻人身上,结构性缺员严重。

企业高质量发展对青年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青年员工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平台和机遇。而以上情况下青年员工的工作涉及面较为狭窄,不利于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

2  业务融合方向

2.1 可行性分析

常规水电站中水工管理部门一般下设有三个专业,水库调度、大坝观测以及机电维护。通过对各个专业的业务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大坝观测专业及水库调度专业在业务内容上存在很多的相似性,如均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均要对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等。基于以上业务工作原理、操作性质的相似性,可以对水调和观测业务进行融合;机电维护专业和水库调度专业在防汛工作范围内存在交叉,可以将业务进行整合,达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目标。

2.2 业务融合

通过以上分析,天生桥二级电站将大坝观测专业中的大坝自动化观测、人工观测以及数据分析业务以及机电维护专业中的大坝远程闸门操作业务调整至水库调度专业,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完善。

2.2.1 信息系统融合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天生桥二级电站在此大环境下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水调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大坝观测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河道泄洪预警广播系统、气象卫星云图系统、来水预报系统建立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平台系统,实现数据交互、数据存储、数据服务一体化管理。为业务融合工作开展提供一个信息直观、智能化、易操作的工作系统。

2.2.2 工作管理融合

管理方面,进行同类工作的管理融合。将观测及水调工作涉及设备、工器具进行重新分类、分功能整理统一存放,梳理设备库存清单、编制维护手册、统计维护时间及状况等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巡视检查方面,水调及观测系统及设备都需在一定周期内进行巡视检查,通过综合规程要求、系统环境、系统运行情况等因素,统一设备及系统的巡视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巡视既定路线,按巡视顺序制定巡视表格及巡视操作步骤。通过管理融合,减少冗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2.3 数据分析融合

科学分析观测和提取到的数据对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来说很重要。觀测和水调业务中各类数据分析、图标报告也占了业务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内容。精细、高效地完成数据分析工作成了两项业务工作的共同诉求。数据分析的融合基于信息体统融合的条件下,数据提取及数据分析更为简便快速,报表功能与格式化文档功能模块的应用也为数据分析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缩短了该项工作的作业时间。

3  人才培训方向

3.1 培训目标及思路

3.1.1 实现“人员精,业务优”的培训目标

针对新员工或者转岗人员开展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水工各专业工作职责要求、管理要求、工作流程、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专业要素知识,满足专业岗位胜任力要求,实现观测、水调及工程业务的深度融合,真正达到“人员精简模式下水工业务优化”的目的。

3.1.2 模块化、具体化、实用化的培训思路

培训采用水工专业“模块化”培训模式,以模块培训方案制定对应培训计划及学习计划为载体,以资格鉴定、技能鉴定为培训检验标准进行培训。各模块培训内容、掌握程度、培训课件资料形成对应关系,培训计划中具体明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进度及考核范围及考核方式,使新员工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

3.2 培训方法

3.2.1 培训开展方式

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操、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其中以师带徒方式为主,据参培人员情况指定人员进行师带徒,明确双方责任与目标,一对一帮扶培训教学。有2名不同专业人员需进行对方业务学习时则形成双人互助培训小组,根据双方工作时间及工作任务,灵活开展学习。多人需进行同一作业项目实操学习时,统一时间进行室内实操作步骤讲解、实地培训操作的步骤进行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率。

3.2.2 培训跟踪及考核

参培人员每月进行培训月考,每季度学习完成后需根据自身所接受的培训情况进行学习总结。培训过程中,由培训班组指定专人对培训进程进行不定期的跟踪和检查。

考试、师徒培训内容查评、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内容。鉴定包括理论考试、实操考试、面试等考评环节,对鉴定不合格者进行补考及相应的考核,合格者才可进入下个模块的学习。

3.3 强化培训措施

3.3.1 有效结合理论与实际,布置专项任务

因培训同时还需保证相应工作任务的完成,专门腾出时间进行培训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参培人员对学习业务有了一定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布置专项任务,在指定帮扶人员的帮助及指导下完成。

3.3.2 参加技能竞赛,促进学习主动性

参培人员在取得相应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后可加入对应班组每年举办的技术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巩固培训内容。参加技术技能竞赛激发了参培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参培人员能深刻认识到自身与内部标准的差距和不足,可由内引发学习主动性,推动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和专业技能水平不断进步。

3.4 培训效果

按照以上思路及培养方法,天生桥二级电站参培人员均完成了培训课程并通过认证考评,1名水调人员取得观测技师资格,2名水调人员取得观测高级工资格,2名观测人员取得水调值班资格。观测、机电及水调工作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按时、按量、按标准出色完成。

此外,开展培训的同时,各班组整理完善了培训课件、培训工作资料、图档的存档工作,为今后融合工作及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常规水电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及人力资源短缺成了当今常规水电厂较为普遍的发展矛盾,业务融合能有效合并同类工作,缩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推動了电厂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培养出一批复合型技能人才,有效解决常规水电厂年龄老化、断层式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单一等问题,增加复合型技能人才综合技能水平,使他们能有多方向发展机会,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冯仲恺,牛文静,覃晖,等.水电调度专业人才多维联动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4):65-67.

[2] 赵昌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厂供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25(5):144-147.

[3] 茅鸯对,姜素芳,丁静.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0):45-46.

猜你喜欢

水电厂
浅谈如何加强水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水电厂升压站交流配电接口跳跃故障分析
浅析水电厂辅机设备控制技术
基于Android平台的水电厂移动巡检系统研究
GMH550测振测摆系统在株溪口水电厂的实践与应用
新安江水电厂两代调速器性能对比分析及应用
浅谈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基于SOA的智能水电厂一体化平台设计
iP9000水电厂智能平台
南水电厂扩容后过渡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