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2020-09-21吴橙晓

花卉 2020年18期
关键词:土壤结构景观设计公园

吴橙晓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湿地概念解析及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1.1 概念解析

早期人们对于湿地的理解为水资源过多的地域,伴随科技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认知能力的深入,对于湿地有了更要具体的解释。湿地主要指以天然或者人工建设的泥炭地、沼泽地及水域地等环境为主的地域。湿地对于整个地球生态平衡,具有优异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湿地所存的水种较为丰富,有处理流动状态的活水,也有具有处于静止状态水资源,同时每个湿地因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等因素,湿地中的含盐量也有较大的差别。此外,湿地也是重点野生动物生长的乐园,还孕育了珍贵的植物品质,是一个适合野生动物生存、自然环境优美、和谐的天然生态体系。

1.2 城市湿地公园的概述

依托于天然的湿地环境的利用,伴随人们对于湿地景观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一些湿地景观建筑企业,依托于天然湿地的地形、地貌、资源,运用现代的生态设计理念,将自然与人工制作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人工建设特点的湿地环境。既具备观赏的艺术美感,同时还具备生态建设的各种因素。湿地公园是基于环境利用合理性原则的改造及设计,应用先进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利用公园生态景观展示的效果,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湿地资源对于环境重要的调剂价值,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对湿地环境的作用及水资源系统的功能设计,具有较为清晰的设计思路,相较于传统的园林设计,面对湿地公园的设计,应当怀揣一颗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2 湿地公园的类别

以湿地的形成方式进行划分,可以将湿地分为人造与天然两种形式的湿地了,天然形成的湿地品种较为多元化,既有湖泊、河流、红树林、珊瑚礁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也有形态各异的滩涂地貌,由于这些地区长年被水流所覆盖,在陆地与水体相连接的区域,也蕴含着较多优秀的生态资源。如果从天然湿地按气候类别进行划分,还可以分为内陆性湿地及海洋性湿地两种,由于两种湿地所处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其区域内的生态特种也具有一定的差别。相比天然湿地环境,人工湿地的类别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以水库、盐池、水产等经济为主体的水域资源建设。

依据湿地公园自身的形态,又可以将城市湿地公园分为人工与天然两种形式。单从字面的角度进行理解便能够明白,天然湿地公园主要以天然的湿地环境为基础,适当进行开发及整理,使湿地天然的系统功能得以发挥,其建设目的主要以环境保护作为主要的宗旨,实现整个公园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人工湿公园则主要以土地资源的开发为主,通过模仿的形式,将人工改造的环境与天然特点的湿地公园更具相似度。但由人工改造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实现城市居民污水处理及的休闲娱乐作为主要的建设目标,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根据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实现作为主旨目标,又将湿地建设类别分为游憩型、环保型、水利功能应用型的湿地,依据地域的差异性特点,建立具有不同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图1 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全景图。

图1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全景

3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

3.1 协调统一性原则

出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城市生态景观的目的,依据湿地公园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使景观及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同时还要对湿地系统内的景观进行统一性的规划及设计原则,从整个园区设计的角度出发,秉承湿地的整体建设风格,从湿地长远建设规划作为切入点,使整个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功能得以体现,为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一个理想的建设环境。

3.2 湿地系统保护的原则

在进行湿地景观建设时,要依据湿地特种多样性保护作为实施的主要原则。能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大量珍贵的物种出现了濒临灭绝的现状,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自然的因素,同时更多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出现断层,破坏了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结构。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设计时,要充分秉承系统保护的原则,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作为首要的建设原则,将湿地与陆地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环境与生态建设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自然与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时,还要以功能性应用实现系统保护的目标,在确保湿地公园环境优美的前条件之下,将湿地公园的功能得以实现,使湿地公园系统功能达到理想的建设目标。

3.3 经济适用性原则

湿地公园建设的主旨目标是为了能够实现其湿地功能的应用,因此,在湿地公园设计期间,要合理应用建设资金,在有限的建设成本应用下,将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进行有机的融合,结合本地区湿地资源的优势,以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作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为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休憩环境,同时使人们对于湿地系统充满好奇心,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湿地建设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4.1 水体与岸线相结合的设计

水体与岸线组成了完整的湿地水岸系统,尤其在一些水域面积较大的生态区域,更要加强水体与岸线的设计。从水体保护及岸线防护的功能实现作为切入点,在水陆交汇的位置,利用合理的缓冲区域,将生态保护的与功能实现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保证湿地公园的实际功能,同时也要体现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对整个水体环境及人们的安全形成保护,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之上,将可持续生态功能实现作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使湿地工作的艺术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4.2 植物类别的选择

植物是湿地公园中重要的植被,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开展时,要在确保植被保护的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将湿地公园的水体结构及配套设施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择与植被相适应的植物类别,尽量针对适合与本地气候、地质相适应的植物进行选择,避免外来物种对于整个湿地生态功能造成影响,使植被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湿地公园的环境之中。

4.3 土壤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

土壤结构是水体应用重要的元素之一,更对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进行湿地公园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湿地公园的设计目标,提前进行土壤结构的分析。差异化的土壤结构,其地表形态的功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特点,如果湿地公园以天然环境设计为主,其自身的土壤结构已经形成,则无需过多的进行设计;但湿地公园的类型为人造构造,其土壤结构便缺少整体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进行湿地公园设计时,要依据土壤结构及湿地公园实现功能作为切入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土壤结构,使植物景观的美感及湿地工作的生态功能相适应。

5 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问题加剧,导致城市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不仅城市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使得有限的城市土地使用呈现了紧张的态势,基于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合理性、为人们建设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原则,适时的转变早期以植物建设为主的环境建设理念,结合当前以水资源利用为主要构建体制的景观设计原则,使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湿地公园相关概论的了解,依据于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及意义,为整个城市湿地公园材料景观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土壤结构景观设计公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稻—油轮作生产力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论太原市樱花栽培情况
一见如故
沈阳地区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必要性分析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