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息县: 智“绘”自然资源管理新底图

2020-09-19王敏通讯员侯岳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8期
关键词:息县测绘

本刊记者 王敏 通讯员 侯岳

在中原腹地南侧、千里淮河上游,坐落着有“不息之壤”之称的信阳息县,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美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座城积淀了厚重 的文化底蕴——商代立国,春秋置县,3000 余年不易“息”名、不改县治,被冠以“中华第一古县”。

千里长淮的润泽,赋予了这座城勃勃生机——淮河穿境75.4 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自古以来土沃田良、物产丰饶,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之美誉。

古老息州换新颜,息县大地尽朝晖。

近年来,息县自然资源局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履行,不断丰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数字息县”建设完成,开启息县信息化建设新纪元;息县三块地信息管理系统、息县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系统等平台搭建完成,让自然资源管理更高效;全域地形图测绘项目收官在即,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大比例尺地理信息全覆盖和县城区空间信息实景化。

作为发展之基、建设之本的测绘工作,为这座千年古城描绘出了精美蓝图,亦为这颗豫南明珠增添了耀眼光芒。

丰富数据绘底板

8 月的豫南大地革命老区息县,处处散发着红色基因的气息,也迸发着山峦叠嶂的郁郁葱葱、勃勃生机。而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息县项目部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8 月15 日早上6 点,简单洗漱用过早饭后,测绘队员焦贺军、王锋、王一夫、荆章彬,便立即奔赴息县孙庙乡付寨村,开展1∶1000 地形图项目的外业调绘工作。

“我们要对照纸质线划图,对付寨村的地形地貌、地物类别进行实地核查,绘注地形要素、地理名称等信息。”焦贺军说。

房屋、道路、树木、田地、沟渠,甚至是电线……付寨村的每一个地物,他们都无一遗漏,认真标注在地图上;每一个地方,他们都要一探究竟,确保走到、看到、画到,严谨且细致……不一会儿,他们就已经汗水涔涔。

待跑遍付寨村的角角落落,时间已近中午,每人手中的1∶1000 地形图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上午的工作成果,等回到项目部,这些数据将被一点点录入电脑,作为制作最终地形图的主要依据。

“近期,我们主要在息县所有自然村居民点基础上外扩50 米测量1∶1000 地形图,根据乡村规划要求,如遇坑塘等独立地物,需要调查完整。目前,内业采集成图已全部完成,外业调绘已完成过半。”据焦贺军介绍,待此项工作收官后,将实现息县所有自然村1∶1000 地形图全覆盖(约600 平方公里),而这只是息县全域地形图测绘项目的部分成果。

“近年来,息县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振兴、生态修复、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等都需要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做支撑。”息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熊伟告诉记者,“2019 年,我们联合河南省测绘工程院适时开展了息县全域地形图测绘项目,旨在以‘数字息县’为基础,统筹构建全县域多尺度、多类型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统一、标准的数据体系,实现大比例尺地理信息全覆盖和县城区空间信息实景化,让息县地理信息建设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项目已取得了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通过无人机航飞,获取了息县全域1835 平方公里0.1 米高清影像,完成了县城规划区及重点发展区177 公里1∶1000 地形图修测工作;采用先进的三维倾斜摄影技术,制作了县城建成区及规划区30 平方公里、濮公山地质公园4 平方公里倾斜三维模型,研建了实景三维信息管理系统。

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濮公山地质公园、息县高中……打开实景三维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息县便映入眼帘。轻点鼠标,放大、移动图像,息县的建筑高低、道路走向、山峦起伏等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实景三维模型更加立体直观,信息含量更丰富,可以为数字交通、数字城管等提供真实场景再现,促进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下一步,息县建成区及规划区的实景三维模型计划每年一更新,重点项目按需更新。”熊伟介绍说。

在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副院长张留民看来,息县全域地形图测绘项目成果,既能满足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又能为政府各部门提供“菜单式服务”,避免项目重复投资、数据重复采集,改变信息分散、资源浪费的局面。“比如,水务工作需要河流水库数据,绿化工作需要绿地数据等,都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为不同部门按需提取数据。实际工作中若需要此次地形图测量范围外的数据,也可以随时基于高清影像,开展内业立体测绘,采集数据,再由外业调绘即可得到。”

如今,按照“边生产、边应用”原则,项目成果应用已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1∶1000 地形图数据为息县村庄规划千村试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自然资源业务提供了工作底板;全县域0.1 米正射影像套合三调数据,让作业人员在室内即可精准判读、提取、核查疑问图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成果助力息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为红线边界精确定位、红线范围线调整提供了底图,为息县新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地形图数据,缩短了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时间,提升了息县建设发展速度……

● 地形图测绘

研建系统强管理

一湖碧水穿城过,几处流水几处桥。

8 月20 日夜,息县龙湖公园内,记者沿着整洁宽阔的步道款款而行,目光所及皆是景:宛如玉带的龙湖湾,绿树环绕,碧波荡漾,灯光灿若星河,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 ;听淮桥、望淮桥、九孔桥等一座座“飞虹”静卧湖上,美不胜收,恰似江南好风景……

然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曾是荒草丛生,垃圾盈坑,污水横流。

为了揭掉这块城市“伤疤”,息县投资4.5 亿元,疏浚水系、整理驳岸、补植良木,变堤为道、变桥为路、变水为湖……规划面积约5000 亩的龙湖公园,终于展现出“绿野为纲水为脉,花溪叠瀑桥连亭”的绝美景象。这背后,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的坚实支撑。

“公园建设过程中,龙湖周围亭子、小路、桥梁等建(构)筑物密密麻麻,相继而起,但有一部分地类图斑是没有报批就已建设的。依靠人工判读是否违建,耗时耗力,违建面积也难以精准确定。”息县自然资源局测绘地理信息股股长李涛说,省测绘工程院研发的息县三块地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利用这个系统,叠加高清影像、已批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地物占用了坑塘水面、绿化用地,有些属于未报批用地。套合1∶1000地形图进行统计分析,即可精准确定违法违规占地面积,为执法人员提供执法依据。”

2018 年,息县以全省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工作为契机,全面启动“土地整治1+N”。“但是,我们在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调查中发现,地块数据量大、种类多,地块信息与国土空间数据关联性不强;同时息县国土相关股室历年数据坐标、格式均不统一,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利于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有效管理。”李涛说,作为“数字息县”的一个示范应用系统,息县三块地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系统集地块定位、快速核查、分析、浏览、统计等功能于一体,囊括了矢量图与卫星影像、城市规划、用地报批、土地供应、土地整治、不动产登记等各类数据,完成了息县国土相关股室历年来数据库的总体建设,打破了各空间类规划股室间的数据壁垒,在“一张图”上实现了各类数据的集成叠加与显示。

系统通过叠加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已知的报批、供地等基础宗地信息,即可掌握最新的土地利用情况,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还可有效监管国土空间数据,加强部门间的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李涛打开系统开始向记者演示:“这个区域是息县一个面粉厂,叠加相关数据后可以看到,这两块是不动产登记,这三块是已供地块,土地利用情况一目了然。”

据介绍,系统还实现了对用地业务的全程跟踪,从批地到供地再到用地,每个环节都能清晰展现。“以息县某药业公司的地块为例,通过查询可以看到,这个地块批前是四个村庄的集体耕地,批后现状为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是挂牌,供地后地块的用地单位、成交时间、成交价等信息都详细标明。点击这个图片按钮,还能快速调出这块土地的所有卷宗扫描件。”李涛边演示边说。

“全县只要有地块报批成功,我们就会立即录入系统。待全域地形图测绘项目完成、数据整理入库后,我们还将对系统数据进行完善更新,以更好地支撑全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李涛如是说。

“平板神器”助巡查

7 月9 日,息县曹黄林自然资源所所长李辉在日常巡视时发现了一起疑似侵占耕地行为。

掏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点击“巡查上报”功能,依次输入案件名称、线索来源、违法主体、详细地址、违法类型、初判地类、违法现状等信息,再利用平板的绘制红线功能,定位、打点,精确绘出违法用地范围,获取违法用地面积。随后,李辉拍摄现场照片、录制视频,将这一案件实时上传到电脑端,供管理部门处理。

● 沉降观测

“以往,执法人员去现场勘查疑似案件前,先要在办公室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实地勘查时,要带大量图纸,现场进行图件比对,并找专业测绘队员测量面积 ;勘查后再回办公室录入位置、范围等信息。如今,有了这个‘平板’,执法人员在现场即可直接定位、查询、取证、确定面积等,大幅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确保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李辉说。

让李辉赞不绝口的“平板神器”,是省测绘工程院研发的息县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安装在能够接受北斗与CORS 定位信号的专业高精度平板上,供基层自然资源管理人员操作使用,今年5 月份刚刚投入试运行。系统电脑端主要供管理者使用,支持与移动端对接,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执法过程,包含数据中心、案件管理、人员管理、统计分析等模块。

“我们基于最新的全县域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河南省卫星导航基准服务系统,以天地图为底图,经过保密技术处理后,在移动终端集成了息县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城乡总体规划、用地报批等专题数据,让系统具备地块分析、巡查上报、案件上传、案件处理等功能。”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存文介绍。

利用这个系统,可以实时采集高精度坐标信息,在现场与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即可详细了解地块的性质、地类、面积等信息,确认用地类型是否符合空间规划,有效辅助项目选址,改变反复选址、反复认证的工作模式,缩短选址工作周期,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

“系统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各乡镇所和业务股室项目选址上图难、地类分析难、执法取证难的‘三大难题’,大大提高了基层自然资源管理效率。后续我们将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对系统功能和数据进一步完善更新。”李存文如是说。

“在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精耕细作,我们形成了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成果体系,满足全县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彰显了测绘在强决策、精管理、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十四五’规划编制,先行先试‘多测合一’,加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力度,不断推动全县测绘事业创新发展,为息县‘淮河新区’在中原崛起中更精彩做出新的贡献。”息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熊伟如是说。

猜你喜欢

息县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息县城区防洪形势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息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息县获“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留别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