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红塔区深入开展民族

2020-09-17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乐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会议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启动

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制作手工灯笼

引水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工作主抓手,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巩固和发展了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凝聚的良好局面。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街道)及区级部门设置相应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汇集人大、政协、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实施区级领导包保联系制度,推动形成区、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持之以恒地把民族工作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自2016年以来,区委先后制定下发民族领域指导性文件9份,强化政策支撑,细化目标、措施和督查考核。各级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于重大问题由区委主要领导安排,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掌握和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和初起矛盾。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培养计划,把是否具有正确的民族观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件,在关键岗位、核心部门放手放心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四是多形式强化宣传引导。整合媒体资源,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和“三下乡”、文旅节、民族传统节日等时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粽香话端午·共创文明城”活动

紧紧抓住发展要务,增强团结进步“原动力”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99个、“雨露计划”项目4个、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4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2亿元。截至2019年,全区1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13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居)民小组的人均纯收入达19042元。二是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大民族聚居区经济作物种植的引导力度,培育“香椿村”等产业村,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74户、休闲农业经营户32户,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建立2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工业基础地位更加牢靠。推动民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如蓝晶科技加强技术创新,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宝石衬底基片生产基地;洛河彝族乡的酱丰圆食品加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四是第三产业活力不断彰显。打造生态、康养和农业观光旅游业,米线节、火把节等节庆活动成为民俗活动名片,全区共有4家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大营街社区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彝族村黄草坝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个荣誉称号。五是民族聚居区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序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清理整治。

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到居民小区义诊

炳云彝家乐

竹园彝家乐

秀萍彝家乐

山间彝家乐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增强各族群众“幸福感”

一是权益得保障。全区各村(居)民小组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二是“路”好走。累计投入资金逾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截至2019年底,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430公里,民族聚居区实现乡村公路100%硬化。三是“地”好耪。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机耕路建设,实现大水库建在山间、小水窖挖在地中、机耕路修到田头。四是“学”可上。重视中小学教育,区籍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抚政策,对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山区中小学教师每月补助260元;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招收和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并在专业选择、困难生活补助评定等方面给予照顾。五是“医”“养”不难。医保、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民族村(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区、乡、村“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更加完善。六是“乐”得起来。通过加强民族民间非遗队伍建设、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体活动等形式,促进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认定彝族刺绣、四弦等县级以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21人,《裙儿摆摆秧箩情》《树》等一批少数民族舞蹈精品获国家、省级大奖。

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建设民族和谐“大舞台”

一是“基层治理创建联盟”让群众生活更安心。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组建基层治理创建联盟。加大示范社区带动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八进”活动。二是“就业创建联盟”让群众有活干。由区人社局牵头,指导社区建立就业服务站,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优先登记、优先培训、优先推荐、优先介绍、优先援助,鼓励各行业主动吸纳11700多名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三是“教育创建联盟”让树牢意识从小抓起。由区教育局牵头,组建“幼、小、初、高”教育创建联盟,采取“一校一文化、一校一特色”的创建思路,以课堂讲授、社团活动、假期生活及“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纳入学校教学活动内容。四是“旅游创建联盟”让群众休闲有去处。由区文化旅游局牵头,整合“好吃街”、聂耳文化美食城、“青花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组建旅游创建联盟。推广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重点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旅游+”等行动,推动城市“吃、住、行、游、购、娱”逐步完善。五是“民族文化创建联盟”让各族群众“玩”在一起。由区文化旅游局牵头,整合城市社区民间文艺团体力量,组建民族文化创建联盟。以聂耳广场、聂耳公园、东风广场等为平台,挖掘聂耳文化、花灯文化、彝族民间艺术等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家乐民族团结少数民族
深圳市家乐威顿家具有限公司
深圳市家乐威顿家具有限公司
深圳市家乐威顿家具有限公司
Removal of GaN film over AlGaN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BCl3/Ar atomic layer etch
民族团结之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